| 网站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殖资讯 | 养殖培训 | 养殖项目 | 农林盆栽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zoonxw.com养殖网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河蟹养殖过程中关于蟹池建设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 【字体:
河蟹养殖过程中关于蟹池建设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11    

  建池地点要求底质较硬、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形状以圆形和椭圆形为宜。

  池的面积以20~30米2为宜。采用一端进水、一端排水,或者采用上面淋水、下面溢水的方式排注水。

  选址要求与水泥池相似,且要求池的地底平坦,淤泥较少,池埂不漏水,有完善的防逃设施。

  要求网箱用聚乙烯网布缝制而成,对网箱的规格一般无严格的要求,可根据实际养殖情况定制。网目一般选择0.5~1.5毫米,以确保蟹苗不能逃逸。

  环绕池塘一周,有防逃网栏,网栏大多采用40~80目的聚乙烯网或厚质塑料片或石棉瓦等材料,用木桩固定,木桩土下埋置深度约30厘米,木桩土上高度控制在50厘米左右。

  1—中央平台;2—中央沟;3—池边斜坡;4—出水管;5—大环沟;6—进水管

  池的面积一般为10亩以上,边沟开挖的宽度为4~6米、深度在0.8~1.3米,形成环绕池塘四周的大环沟。

  池塘中央为中央平台,平台距离池底80厘米高,平台上有宽1~2米、深0.4~0.6米的纵横沟槽和池塘四周的大环沟相通。

  沟内深水区面积占1/3,沟上浅水区面积占2/3,以利于水草的生长和河蟹的活动、摄食以及栖息分布。

  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在池塘对角,进水口处用40目网做成的过滤袋过滤大型生物。

  出水口处用直径为110毫米的排水管通到池外排水沟,池塘内侧的排水管口用漏水网罩罩住,排水管外侧用弯头向上,插上一根控水管用于控制水位,控水管可以用各种长度的水管来控制池内不同深度的水位。

  池的面积以5~20亩为宜,开挖池内部的土壤,沿四周筑埂,池塘的坡比在1∶(2~3),池埂宽1.5~2米,池底平整。

  中间深水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池深1.5~2米,四周浅水区面积约占1/3。

  池塘四周采用相同的材料建成防逃网栏,同时要完善相应的进排水口,在进水口加装过滤网,防止敌害生物入池。

  池塘的进水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进水,通过水位差或用水泵直接向池塘内加水的进水方式称为直接进水,一般适合在池塘接近水源且水源条件较好的情况。

  另一种是间接进水,采用水泵将水引入蓄水池,经过蓄水池的沉淀、过滤、曝气、增氧或消毒后再进入池塘。

  采用这种方式进水的水质相对较好,溶解氧充足,野杂鱼以及其他有害生物基本除净,且病原大大减少。因此,这种进水方式在蟹苗繁育中应用较广。

  生产上常用的水泵有潜水泵、离心泵和混流水泵三种类型。潜水泵的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搬动方便,加上该水泵的机型较多,目前生产上最为常用。

  离心泵的水泵扬程高,一般达10米以上,而混流泵扬程一般在5米以内,但相同功率出水量比离心泵大。

  相对于潜水泵来说,离心泵和混流泵的安装和搬运较困难,通常要将其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当然,养殖户在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水泵。

  蓄水池常用石块、砖或混凝土砌成,长方形、多角形或圆形,容积要根据生产需要进行确定。

  目前大多采用二级蓄水,前一级主要是沉淀泥沙与清除较大的杂物,对大型浮游生物以及野杂鱼类等进行粗过滤,过滤用筛绢网目为20目左右。

  二级蓄水池主要是增氧和对小型浮游动物进行再过滤,过滤网目一般为40目左右。

  池塘的进水渠分明沟和暗管两种类型。明沟多采用水泥槽、水泥管,也可采用水泥板或石板护坡结构。暗管多采用PVC管或水泥管。

  如果池塘所在地地势较高,可以在池底最深处设排水口,将池水经过排水管进入排水沟进而直接排入外河。

  排水管通常采用PVC管和水泥管。排水口要用网片扎紧,以防虾类逃逸。排水管通入排水沟。

  排水沟一般为梯形或方形,沟宽为1~2米。排水沟底应低于池塘底部。如池塘地势较低,没有自流排水能力,生产上可用潜水泵进行排水。

  为了防止夏天雨季冲毁堤埂,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开设一个溢水口。在排水管和溢水口处都要采用双层密网过滤,防止河蟹趁机逃走。

  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水平与养殖的水生动物的生存、生活和生长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与养殖效益的高低。

  当水体中溶解氧低于一定水平时,需要通过机械或化学等方法来补充养殖水平中的溶解氧含量,一般情况下使用增氧设备装置来提高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水平。

  增氧机械装置是通过能量的转化,促进养殖水体对流交换速度,将空气中的“氧”迅速溶入到养殖水体中,从而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进一步改善水质条件,提高养殖对象的活力和放养密度,提高单位养殖面积产量,达到养殖增收、增效节能的目的。

  目前,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常用的增氧机有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射流式增氧机、喷水式增氧机和底部微孔曝气增氧装置5大类型。

  传统的增氧机械装置一般是通过安装在水面上、下的叶轮转动,对水体进行剧烈搅动、提升,产生水跃和负压吸气等联合作用,增加和更新水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空气中的氧转移到水体中。

  如叶轮式、水车式、射流式、螺旋桨式增氧机,这些设备的增氧能力有限,具有底层增氧量低、增氧不均匀、能耗大、噪声大等缺点,特别是对底层水质改善效果不明显。

  养殖户在选择增氧机时,要参考设备的相关参数,安装匹配的增氧机。增氧能力和负荷面积可参照表2-2的有关参数进行选用。

  池塘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水产养殖新兴起的一种新型水体立体曝气增氧技术。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增氧方式,变一点增氧为全面增氧、上层增氧为底层增氧、动态增氧为静态增氧,以优化养殖塘口的生态环境。

  河蟹是底栖动物,如何有效增加养殖池塘底层的溶解氧,对改善养殖池塘生态环境,促进养殖河蟹的蜕壳、生长尤其重要。

  微孔增氧技术在特种养殖或水层较深的情况下,对池塘中底部的下层水体溶解氧增氧效果明显,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和养分在整个水体中能够充分均匀地分布,有效地解决高密度、工厂化、集约化水产养殖中池内水体增氧不均匀、不充分的难题。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在河蟹养殖中的使用,使河蟹池塘养殖产量、规格、品质取得突破性进展。

  微孔增氧技术正逐渐地被大多数水产养殖户所接受,近些年来以微孔曝气为主要方式的底充式增氧,逐渐成为国内池塘养殖尤其是河蟹养殖中推广使用的主要增氧方式之一。

  微孔曝气增氧是利用三叶罗茨鼓风机将空气经加压后通过管道送入池塘中的微孔曝气管(器),通过微孔曝气管(器)将空气分散成微小气泡,释放到水体中,使气泡中的氧通过与水的接触转移到水中,以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

  超微细孔曝气管产生的微气泡直径在0.1毫米以下,微气泡上浮速度低,接触水体时间长,氧气传递效率高,增氧效果好,能实现整个池塘均匀增氧[图2-3(a)],增氧效果好。

  利用底层增氧管对水体充氧,不会把水体搅浑,不会伤及虾苗、蟹苗,养殖对象的成活率提高。

  底部微孔曝气增氧技术对池塘水深没有要求,而叶轮式增氧机一般要求水深在2米以上。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每亩配置功率要比一般增氧设备低,更加节省能耗。

  设备配套成本较低,该系统的主要设备——鼓风机设置在陆地,维护容易,使用寿命长,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安全性好,底部微孔曝气增氧装置主机设在陆地,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增氧管设在池塘底部,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增氧系统的袭击,确保了恶劣天气下养殖品种的正常生活。

  微孔曝气增氧设备由主机、主管道和充气管道等部分组成,有固定式、浮动式,有条状形、盘形等。

  主机一般选择三叶罗茨鼓风机,它具有寿命长、送风压力高、稳定性好、运行可靠等特点。功率的大小依水面面积而定。一般一台3千瓦的主机可以供应15~20亩的池塘,一台5.5千瓦的主机可供应30~40亩的池塘。

  主管道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镀锌管;另一种是PVC管。多数养殖户采用镀锌管和PVC管交替使用,这样既安全,又能节省成本。

  充气管道主要有三种,分别是PVC管、铝塑管和微孔气管,其中以PVC管和微孔管为主。

  鼓风机出气口处安装储气包或排气阀,充气可采用集中供气或分池充气的方法,单池或多池并联的形式。

  充气管安装,在池塘中安装高度尽可能保持一致,微孔管离池底10厘米,用竹竿或木桩固定。水深1.5米以上精养塘每亩需40~70米长的微孔管。

  长条式长条式增氧系统是用较长(一般是5~50米)的微孔增氧管布设在池塘底层,固定并连接到输气的塑料软支管上,支管再连接主管。

  圆盘式圆盘曝气器[图2-3(b)],其制作方法是用金属或塑料先制成圆形框架,圆盘直径1~1.5米,微孔管长一般是15~30米,把微孔管盘绕固定在框架内,进气管口留在圆盘中间,与支管连接进气,终端口封死,用支架和绳子安放底层水中。

  要正确调整系统供气压力,确保最佳增氧效果,气泡以细密、数量多为佳,目测水面溢出气泡直径应小于1毫米为佳。

  定时采用水质分析仪检测水质(如溶解氧状况),并做好记录,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停机较长时间,如果再开机时发现压力表异常,应检查微孔增氧管是否因藻类附着过多而堵塞,可将曝气管(盘)捞起暴晒一天,拍打抖落附着物,或用20%的洗衣粉浸泡1小时后清洗干净,晾干再用,以确保曝气管能正常运行。

  投饵喂料是河蟹养殖中任务繁重而又关键的一项工作,饲料成本占到整个投资成本的50%以上,投饵喂料技术是否合理,是影响水产养殖效果和环境生态效益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河蟹不能进行大范围运动,只能在附近区域觅食,因此,投饲时,饵料要均匀投放在整个池塘水面,饵料密度过大,往往会造成饲料的局部浪费,同时残余饲料也会恶化养殖水域环境;

  而饵料密度过小,会影响到河蟹的摄食量,容易造成河蟹因抢食、争斗而受伤,继而引发疾病,导致河蟹死亡。

  采用人工撑船进行投饵喂料,一人撑船,一人投饵,工作人员将饵料以扇形一把一把地撒入水中,能清楚地看到河蟹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投喂全凭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方法简便,使用灵活,节约能源。

  采用投饵机进行投饵喂料,这种方式的优势是可以通过人工操作定时定量投饵,能够节约劳动力,但其缺点是往往只能固定在同一地点进行投饵,饵料分布在岸边很小的水域内,其他水域尤其是养殖的中间水域无法覆盖,不能保证投饵的均匀度。

  通过小型船载投饵机喂料,将投饵机安装在船上,通过船载投饵机进行移动投喂,使得饵料投喂覆盖面更为广泛,同时机械化操作也相对节约劳力。也可采用塑料编织袋或密眼网片制成投喂食台,便于日常饵料的投放与残余饲料的及时清理。

  科学投喂应注意以下几点:动植物性饵料要搭配合理,一般动物性饵料占60%,植物性饵料占40%。

  春秋季节一般以动物性饵料投喂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夏季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即遵循“两头精、中间青”的原则。

  河蟹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饵料投喂要以傍晚或夜间为主、白天的投喂为辅,一般傍晚或夜间的投饵量应占全天饵料量的70%左右。

  熟食投喂为佳,投喂的各种原料要进行充分浸泡、煮熟,熟食投喂有利于河蟹的消化吸收。

  如实施鱼蟹混养模式的,应先喂鱼,后喂蟹,鱼料投入深水区,蟹料投入浅水区,以防鱼蟹争食。

  在投喂过程中,应定期添加适量的蜕壳素,一方面可促进河蟹在生长期内多蜕壳,从而增大上市河蟹的规格,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河蟹的同步蜕壳,减少因蜕壳不同步而造成的互相残杀,提高成活率。投喂的饵料要新鲜、适口,不能投喂霉变腐烂的饵料,投喂后要及时清除多余的残留饵料,以免污染养殖水体的水质。

  平时可定期用3%食盐水浸泡饲料,每次30~40分钟,消毒杀菌。河蟹易发病的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鳃病灵、板蓝根、土霉素等药物,防止河蟹烂鳃病、烂肢病、腐壳病等疾病的发生。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反季瘦身鱼来了!一个帆布池
    以虾为媒!一个600平方米的养
    石斑鱼规模养殖 福建人塑料盖
    5G智慧养鱼联农带农超千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