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殖资讯 | 养殖培训 | 养殖项目 | 农林盆栽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 |
您现在的位置: zoonxw.com养殖网 >> 文章中心 >> 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湛江:深海网箱数量全省第一 “海洋牧场”人欢鱼跃-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14 | |||||
北部湾上,太阳高悬于空中,海面有些平静。几位渔民从大船上卸下几袋饲料装到小船上,开往不远处的深海网箱。饲料甫一倒入,平静的网箱里,鱼儿一下子欢欣雀跃起来。 “现在每一个网箱每一餐要喂10包20千克的饲料,等鱼再大一些,最高峰可以喂20几包。”网箱附近水花四溅,湛江汇富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向东连忙掏出手机,拍下眼前的画面。 像这样的深海网箱,湛江一共有3300多个,数量占全省2/3。湛江水产产业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步,逐步发展为全省深海网箱养殖第一大市,拥有广东省首个深水网箱养殖优势产区产业园。 7月21日,湛江《卵形鲳鲹种质》等7个项目标准通过技术审查,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健全金鲳鱼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近年来,湛江水产产业相关的地方政策和产业标准不断完善。7个项目标准通过技术审查,无疑给当地金鲳鱼养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根据2022年湛江市一号文件——《关于推动湛江市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到2026年,湛江争取建成5000个大型深水网箱、5—10个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平台、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构建大型海上“蓝色粮仓”,打造游客向往的“海上草原”。 从遂溪草潭镇草潭码头乘坐快艇,大约30分钟便可到达湛江汇富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深海网箱星星点点地点缀在海面上,偶尔有几只海鸟飞过,停留在网箱边上。 湛江水产的发展,是一次向深蓝的挺进,而今耳熟能详的“深海网箱”,在湛江的发展仅十余年。不过,湛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康平笑称,湛江网箱养殖已经迈进了3.0时代。 湛江三面环海,居民世代靠海吃海、耕海牧渔。上个世纪90年代初,港湾内多见木板框架结构为主的传统网箱,此乃湛江网箱养殖的1.0时代,也是湛江水产养殖由陆地进军海洋的第一步。 2.0时代则是21世纪的前10年,这一阶段,湛江着力发展建设周长30米长的网箱。这种网箱同样只适用于近海港湾,容易受到台风、寒潮、赤潮、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且由于环境限制,养殖密度高,一方面超出环境容量,另一方面则容易滋生病虫害等问题。 早在2000年,广东省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深水抗风浪网箱的研制。2010年起,广东在湛江、汕头等地布局建设深海网箱产业园。从传统浅海网箱向深海网箱的更新换代,有媒体评价其为一场从近海向深海转移的大规模“腾笼换鸟”。 2010年6月,广东省首个深海网箱产业园在湛江特呈岛投入建设,由此拉开了湛江深海网箱养殖迅速发展的序幕。2012年,湛江港湾开展渔业设施清障行动,特呈岛渔民淘汰了传统小型网箱,组建合作社进入产业园区发展深海网箱养殖。 深海网箱发展初期的2010年至2016年,广东省财政先后安排湛江深海网箱养殖专项扶持资金5500多万元,推动特呈岛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区由最初的100多个网箱,发展到600多个。 关于深海网箱养殖的规划,也提上了议程。2014年,湛江出台《湛江市外海深水网箱养殖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特呈、东海岛、西连、乌石、草潭5个深海网箱养殖核心区将雷州湾和北部湾连结成为深海养殖产业带。2020年,湛江成功申报省首个深水网箱产业带项目,获得国家资金1.5亿元扶持。在这一时期,80—100米周长的深海网箱频频现身蓝海,这便是杨康平所说的3.0时代。 “深海网箱养殖,能有效缓解开发程度接近饱和的近岸港湾压力,恢复沿海生态环境。深远海水流急,养出来的鱼品质好、产量高,也能避免过度捕捞造成资源匮乏,进一步调整渔业结构。”杨康平说道。 目前,湛江从网箱制造、网具生产,深海养殖鱼类饲料生产与经销,到鱼类养殖、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深海养殖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年产值100亿元,带动近10万人就业。 做了十几年贝类养殖,2019年,徐向东决定进军深海养殖领域,主攻金鲳鱼养殖。 徐向东选中了老家遂溪县草潭镇。从地理环境上,雷州半岛正如蛟龙之尾伸入海洋,从而为半岛西边的北部湾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每年台风来临时,草潭一带相对安全,也令此处成为养殖的宝地。 养殖行业的人,总喜欢称呼自家养的鱼为“这条鱼”。“这条鱼(金鲳鱼)吃的是人工饲料,目前湛江在管理、销售等方面都较为成熟。”说起选择金鲳鱼的原因,形成一定产业规模,是徐向东考虑的主要原因。 湛江沿海海水温度常年在14—26摄氏度之间,最适合金鲳鱼的生长。作为“中国金鲳鱼之都”,金鲳鱼是湛江深海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年产量达8万多吨,占全国的40%,占全省的80%。 在海南,每年2月底起,金鲳鱼便陆续产卵。湛江春天气温相对偏低,而金鲳鱼苗在低于25摄氏度的环境下存活率低,因此湛江的金鲳鱼卵或鱼苗,大部分来自海南。近年来,徐闻、雷州等地也开始搭建温棚产卵。 汇富养殖的金鲳鱼,其生长过程要换7种饲料,从0号料依次换到6号料,不同的饲料口径、营养成分都不一样。金鲳鱼养殖半年一造,单个深海网箱一造产量可达10万斤,其产出的鱼,肉质可与野生鱼类相媲美。 “我们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放苗,一斤鱼苗大概是350—400条鱼,等每条鱼长到0.8—1.2斤之间就可以收成,中秋到过年前都是收获季。”徐向东介绍,自家金鲳鱼价格稳定在13元/斤以上,已开拓的市场包括国内和美国、加拿大等地,许多海外华人也偏爱这一口鱼的鲜味。 在草潭南边的流沙港海域,广东海威农业集团养殖的3万多条军曹鱼和鮸鱼同样正在茁壮生长。 这些鱼生活在“海威一号”中,这是湛江首个半潜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也是湛江网箱容量最大的深海网箱养殖平台,分设两个深12米的网箱,养殖水体共1.5万立方米。 “海威一号”于今年4月正式建成,和普通深海网箱不一样的是,“海威一号”采用钢架结构,总量和规模大,设置有先进平衡系统、宽阔作业平台、通道和科学管养设施,作业安全性更高,设计抗台风能力达15级。有了“海威一号”的经验,海威集团计划再投产3个3万立方水体的养殖平台。 海威集团董事长刘定已经有三十余年的水产养殖经验,养殖军曹鱼和鮸鱼,打的正是差异化发展的牌。这两种鱼的收购价均在30元/斤以上,其中鮸鱼鱼膘可用于制作鱼胶,经济附加值更高,水产预制菜市场需求量的持续上升,令深海鱼类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 “我们的鱼打算养到50斤左右,大概需要3年,比野生鱼节约了一年多时间。由于养殖周期长,所以需要更牢固一些的网箱,不然台风一来,鱼好不容易养大,又要回归大海了。”刘定感慨道。 打开手机,一条鱼缓缓从摄像头前游过,刘定在手机上滑动,视角也随着切换:“我们平台上的一切,都可以通过手机远程监控。” “海威一号”水上水下均装有摄像头,可实时监控鱼的活动,也能实现水质、水温监测,这个平台还能进行海水淡化、生活污水处理,装载的各项设备,便于科研人员进行养殖试验。诺大的养殖平台,日常管理却只需要三个人。 这样的“黑科技”让刘定在不久前来袭的台风“暹芭”中尤为安心。他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看到平台的情况,在几十公里外就能知道鱼网有没有破,鱼儿有没有跑出去。 “在喂料方面,我们通过自动投料和人工投料配合,自动投喂的是人工配合料,人工再投喂一些小杂鱼,营造更原生态的环境。”刘定介绍,在鱼生长的每一个阶段,潜水员还会潜入海底看饲料食用情况,判断饲料需要增加或者减少,这一工作今后或将由水下机器人替代。 对此,刘定的看法是否定的:“我们用的是膨化饲料,不会沉到海底,饲料也经过计算,确保鱼基本都能吃完。” 徐向东也持同样的看法。近年来,养殖基地水质监测结果均合格,他认为控制好养殖密度是其中关键。“我们1500亩的地,怎么就放71个箱,不放100个?一个网箱需要20余亩面积的水体,否则造成海水污染的可能性大,而且鱼的密度过高,更容易产生病害,怎么放怎么养,这些都是经过规划的。” 每年冬天金鲳鱼收成之后,徐向东常选择闲置,不养过冬鱼,而是像养地一样去养海。“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能一刻都不停,你想得到多就未必能得到,大海已经贡献大半年了,你得让它休息一下对不对?” 有人选择休息,有人却徘徊在大海之外。湛江深远海养殖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颈。 有业内人士表示,深海网箱养殖用海每年海域使用金为2200元/亩,按照养殖标准折算后,实际有效水面海域使用金为每年4.4万元/亩。高昂的海域使用金,令一些养殖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复杂的用海手续,也制约了湛江深海养殖发展。目前,养殖者申请深海养殖,需要经过多次意见征求、使用论证、海洋环评等,其中存在不少重复工作,大大延长了用海手续办理时间。 未来,湛江将立足资源禀赋与特色,把深海网箱养殖研究作为主攻方向之一,引导网箱制造、水产苗种、深海养殖、产品深加工等关联产业集群式发展,做大做强深海养殖产业集群。为了尽早实现这一目标,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企业、养殖户也呼吁,希望上级部门能够简化用海手续,从政策环境、基础建设、政府扶持等方面配合推动,将湛江建设成为引领全国深海养殖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增长极。 走过近40个年头,湛江水产养殖已成为城市响亮的招牌。随着水产养殖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湛江深海养殖需要克服哪些困难,该往何处走?为此,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华谱。 陈华谱认为,湛江海岸线长一千多公里,气候温暖、资源充足,具备发展水产产业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水产产业打通了全产业链,当地政府部门亦出台政策,为后续发展切入点指明了方向。 目前,国家正大力推动种业发展,加强粮食安全保障,深远海养殖是未来水产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海上粮仓建设意义重大。湛江肩负着广东省水产养殖振兴的任务,随着海南水产养殖业的收缩,湛江承担起打造二线南繁基地的重要任务。 陆地、近岸的资源较为有限,从近海转移到深远海,是对养殖空间的拓展,也能缓解近岸养殖带来的包括生态在内的压力,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深远海养殖可视为从传统的、粗放型养殖到现代工业化、智能化养殖的升级,能有效带动装备设计制造、产品加工在内的产业链延伸,有望培育百亿级甚至是千亿级的产业链。 早些年,北方在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发展方面走在了前头。如今随着科技进步带来养殖装备的升级,南方在深远海养殖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潜力和后劲。 陈华谱表示,要继续发展深远海养殖,则要提升技术力量,升级养殖装备,提高抗风浪、抗腐蚀能力,还要进行智能化管理,保障远海通信。同时,要通过品种试养等,培育适合深远海养殖的品种,饲料、病害防控等相关配套研究工作也不能落下。此外,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的养殖量动辄几十万斤、上百万斤,仓储、流通、加工等产业链下游的保障均要做好,要规避“木桶效应”,补齐短板,才能提高湛江海洋渔业竞争力。 49岁的杨贵昌从事深海网箱养殖已有十余载,他和同事近20人生活在海上,管理着湛江汇富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71个网箱。 杨贵昌住在船上,船上依靠太阳能发电,储备有生活用水和矿泉水。“有时候三四天,有时候七八天上一次岸,一般鱼饲料吃完了就去补充,顺便囤点菜。”其他同事偶尔到基地里来,也会捎上一些新鲜的果蔬肉菜。在鱼的养殖周期中,只有遇到台风,他们才会上岸待上一段时间。 杨贵昌每天干的活相对固定,一般要喂两三次鱼,每天平潮是喂鱼的好时机,潮水一来,饲料便容易被海水冲远。“我们会看着潮水表来喂鱼,可能是早晨四五时平潮,也可能晚一些。”杨贵昌说道。除此之外,他们偶尔也要清洗、更换网箱中的鱼网。 今年上半年,湛江海水温度比较低,网箱里的金鲳鱼长得比较慢,目前只长到了两三两,等到鱼再大一些,杨贵昌和同事便需要在晚上进行巡逻。根据往年经验,有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趁着夜色到网箱边偷鱼。 闲下来的时候,他们会开着小船到附近钓鱼,感觉头发长了,船上的人也帮着相互理发。金鲳鱼一般会在过年前卖出,等到过年,杨贵昌便能回家待上两个月。 从贵州铜仁的大山,到广东湛江的大海,杨贵昌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重复的海上生活虽然有些枯燥,但是空气好、环境好,生活也单纯,用杨贵昌朴素的话来说便是:“海上的风景还是可以的,没事可以看看日出日落。鱼养得好,心情就好。”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养殖资讯网声明:登载内容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站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