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食在山海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大力发展“海上粮仓” 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5/28 3:55:3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编者按: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福建工作期间,习同志就提出了大食物观的重要理念,鼓励福建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念好“山海经”。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逼出了“生存技能”,解放思路,耕山牧海,向森林、向江河湖海、向丰富的生物资源要食物,从依山而居开发“森林粮库”,到傍水而栖打造“蓝色粮仓”,再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智慧农场”,不断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而今,福建构建了独具山海特色的食物大观: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有山珍也有海味。“福”字产品也走出深闺、走向南北餐桌。央广网福建频道以“践行大食物观”为主题,推出系列报道《食在山海间》,展现闽人坚持探索“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生动实践。

  央广网福州5月27日消息 福建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1.1倍;大陆海岸线长度、岛屿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耕海牧渔、发展海洋经济空间广阔。近年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围绕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战略目标,持续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大力发展“海上粮仓”,在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扎实成效。今天,央广网特别专访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谈谈福建在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增强水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方面的主要成效、做法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央广网:福建的优势在海,潜力也在海。福建在深耕海洋经济,打造“福海粮仓”方面有哪些重要的举措?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水产品是重要的农产品,为我国居民提供了30%的优质动物蛋白,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围绕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坚决扛起向海洋要蛋白、要发展的责任,着眼规划和制度保障,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快推进现代化“海上粮仓”建设。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和现代渔业发展,近年来,相继出台《“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福建省渔港布局与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快渔港建设若干意见》《支持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为推进海洋经济和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此外,2024年1月颁布实施的《福建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明确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树立大食物观,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打造“福海粮仓”。

  2023年,福建省水产品总产量890万吨,占全国总量1/8,居全国前三,其中:海水产品产量788万吨、占全国海水产品总量近1/4。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超200公斤,居全国第一。福建的大黄鱼、鲍鱼、牡蛎、江蓠、海带等养殖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全国每十条大黄鱼,就有八条来自福建;鲍鱼产量占全国七成以上;海带产量约占全国六成,牡蛎约三成。这些丰富的水产品,不仅品质上乘,价格也越来越“亲民”,在供应本省市场的同时,还通过加工、冷链等形式销往全国各地,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

  央广网:我们知道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那么对比之下,渔业生产的基础是什么?福建又是怎样开发渔业生产空间的?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水域滩涂资源对于渔业生产,就像耕地对于粮食一样,是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空间。我们认真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省级、9地市和67个县级都已编制发布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充分利用福建省丰富的港湾、滩涂、河流、水库资源,合理划定养殖区,稳定渔业生产空间,推动水产养殖规范有序发展。

  一是发展陆基设施养殖。建设标准化池塘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形成集约、高效的渔业生产模式。全省累计改造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27万亩、建成工厂化养殖水体超3400万立方米,工厂化养殖规模居全国第一。二是拓展深远海养殖。编制深远海养殖规划,积极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等养殖模式,先试先行发展桁架类网箱和养殖平台,累计建成深水大网箱5000余口,投建“福鲍”“振渔”“定海湾”等深远海养殖装备18台套,深远海养殖规模居全国第一。仅去年一年,我们就新建深水大网箱170余口,养殖水体增加100万立方米。三是拓展远洋渔业。在稳定大洋性渔业的同时,拓展提升过洋性远洋渔业,全面推进远洋渔业履约提升,推动发展方式从单一捕捞向捕捞、加工、贸易综合经营转变,积极促进入渔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打造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持续完善远洋渔业产业链。目前,福建省远洋渔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运回远洋自捕渔获每年均在40万吨以上,为丰富国内水产品市场供应、带动渔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我们在稳定渔业生产的基础上,着眼渔业生产的前端、后端环节,多举措培育优势品种,多形式创新水产种业,多方位延伸渔业产业链,深化渔业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融合发展,积极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切实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促进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一是聚焦种业振兴,夯实渔业生产种源基础。在全国率先提出2030年建成水产种业强省目标,并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加强规范管理,保障水产种业持续健康发展。连续实施四轮水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积极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水产种业体系。累计培育国审水产新品种20个,建成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40多家,年均繁育鱼、虾、贝、藻等苗种接近2万亿单位,稳居全国海水种业规模第一,主要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提升至70%以上。目前,福建省的大黄鱼、鲍鱼、海带、坛紫菜、花蛤等种业规模均居全国首位,苗种供应全国养殖需求,有的还出口到海外市场。

  二是聚焦精深加工,提高水产品附加值。依托水产品产区建设水产加工产业园,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支持企业新建或改造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不断提高水产品加工设施设备水平,培育规模以上水产加工企业400多家,水产加工产值超20亿元重点县达到17个。水产加工业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细加工转变,由单系列、少品种,向多系列、多品种加工转变,形成了水产冷藏冷冻制品、干制品、罐制品、鱼糜制品、海产调味品、海洋休闲食品、海洋功能性食品等水产品加工体系,全省水产加工品总产量405万吨、产值超1000亿元,均居全国第二,其中鱼糜制品产量居全国第一。同时,持续完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建设规模化冷库,提升水产品贮藏保鲜能力,全省水产冷库数量、冷藏库容均居全国前列。

  福建形成了水产冷藏冷冻制品、干制品、罐制品、鱼糜制品等水产品加工体系(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三是聚焦品牌打造,拓展营销渠道。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鼓励、支持创建企业品牌、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渔业公共品牌,不断扩大名牌水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全省水产行业拥有部级精品培育区域公用品牌3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省级名牌农产品42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3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0个;形成宁德大黄鱼、连江鲍鱼、漳州牡蛎、霞浦海带、晋江紫菜、霞浦海参、福清对虾、福州烤鳗等30大福建渔业品牌,拥有福州市中国鱼丸之都、福清中国鳗鲡之都、漳州中国石斑鱼之都等特色水产品之乡。依托品牌优势,大力拓展水产品流通渠道,强化产业上下游衔接,培育大黄鱼、鲍鱼、鳗鱼、对虾、牡蛎、海带、坛紫菜、海参等8条超百亿元产业链,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我们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宜渔则渔,创新绿色生态模式,推动实现渔业产业发展高质量、生态高颜值。

  福建创新渔业绿色生态模式,图为网箱养殖与新型塑胶渔排(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一方面,聚焦绿色生产方式。持续实施水产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着力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因地制宜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高效山塘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等模式。重点发展贝类和大型海藻养殖,不仅生产出优质、美味的水产品,对渔业增汇、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完成全国首宗海洋渔业(海带)碳汇交易、首例双壳贝类碳汇交易、发放全国首张海洋渔业碳票,以实际行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

  另一方面,聚焦资源保护恢复。大力发展增殖渔业,推动建设福清东瀚、莆田南日岛等国家级海洋牧场,全省累计投放人工鱼礁超过9000个、总空方超过20万立方米,建立11个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控制,持续推进渔船减船转产,连续8年实施闽江禁渔期,严格落实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开展“亮剑”“蓝剑”等专项执法行动,有效养护、恢复海洋渔业资源,促进渔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把水产品质量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重要要求,持续实施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坚决守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加强水产养殖用兽药及其它投入品使用监管,在重点养殖区开办水产健康养殖培训班,强化养殖主体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建立产地水产品“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全面摸排在市场登记的水产养殖主体清单,加强对4000多个养殖主体的追溯凭证管理,落实源头赋码责任。

  二是强化安全监测。做好重点品种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通过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快速检测等方式,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抽检批次由2019年的3000批次增加到2023年的约1.2万批次,实现重点品种、养殖基地全覆盖。2019年以来,福建省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保持99.7%以上。

  三是强化执法检查。深入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加大水产养殖用投入品执法检查力度,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规定,对药残抽检不合格的案件进行督办,严厉查处养殖生产违法违规行为。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下一步,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强化水产品生产供应能力,持续打造高水平“海上粮仓”:

  一是稳定养殖产能,确保安全有效供给。稳定并积极拓展养殖空间,持续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积极发展工厂化循环水、深远海、大水面等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建设“海洋牧场”。大力推进水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行动,强化水产品质量源头保障,增强水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二是聚焦产业重点,提升渔业科技水平。积极发展设施渔业和智慧渔业,提升渔业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推动渔业科技平台建设,聚焦新品种培育、养殖环境实时监控、病害监测预警、设施装备迭代升级、水产品全值化加工等产业链重点领域,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推动产业融合,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为载体,持续推进水产加工园区建设,引导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推动形成规模效应。加强“福渔”品牌建设,发力预制菜等新赛道,推动渔业全产业链发展。

  近年来,福建围绕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坚决扛起向海洋要蛋白、要发展的责任,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快推进现代化“海上粮仓”建设。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