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共筑稳粮兴渔“聚宝盆” ——安徽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观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8/10 2:15:0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盛夏是种稻捕虾的时节。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农人拉网,农机平田,鲜虾跳跃,秧苗青青,白鹭翩跹……一幅粮稳渔兴生态美的画卷徐徐铺陈。

  近年来,安徽省充分利用优越的水土光热资源,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加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连续多年将其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先后实施“双千”工程、“百千万”工程,并落实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聚力赋能下,稻虾、稻鱼、稻蟹等稻渔种养面积逐年扩大,产量连年攀高,迈向千亿级产业目标。2023年,总面积达720万亩,位居全国第二,新增面积80多万亩,位居全国之首。

  在诸多种养模式中,稻虾综合种养一马当先,面积最大、产量最高,也是安徽省内小龙虾的主要养殖方式。得力于技术模式创新、经营主体壮大、稻虾良种选育等措施,产业蓄势腾飞。2023年,稻虾种养面积、小龙虾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二,分别达700万亩、65万吨,普遍实现“亩收百斤虾千斤粮、亩增千元钱”,一批“徽字牌”龙虾、虾田米走进大众视野。

  “一稻两虾”“两稻多虾”,种养技术模式百花齐放,提高经营主体积极性,实现地尽其用、以虾稳稻

  最近几年,虾类特别是小龙虾消费热度持续走高。由此,具有生态循环、一田多收等特点的稻虾种养逐渐成为呼声最高、底色最亮的农业新业态之一。为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安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出多种稻虾种养技术模式。

  走进位于无为市福渡镇的陵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稻虾种养基地,可见几位农民在育苗塘口中捕捞罗氏虾苗。站在一旁指挥的公司负责人杨少波谈起稻虾种养,劲头十足:“稻虾互补互促,可谓‘黄金搭档’,综合种养可以用足用好耕地,实现增产增收。公司采用‘两虾一稻’模式,在6月种植水稻前养殖并收获一茬小龙虾,之后再在稻田环沟内养殖一茬罗氏虾。罗氏虾耐高温,适合稻虾共作。这种模式全季平均亩产水稻1200斤、虾300斤,去年亩均收入约6000元。”

  杨少波是名副其实的“新农人”,曾长期在军队服役,2018年选择回乡创业,干起稻虾种养。虽历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但他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的帮扶下持续发力,种养规模从最初的500多亩扩展至如今的1.15万亩。

  在濒临长江、享有“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美誉的无为市,像杨少波这样近几年回乡跻身稻虾种养浪潮的人不在少数。去年,全市稻渔种养面积达28万亩,产值达25亿元。

  在位于皖西、淮河南岸的霍邱县,“两稻多虾”模式的实施让县内几乎无闲田。“两稻多虾”,即农户发展再生稻,以“轮作+共作”方式在冬春季空闲田、头季稻田、再生稻田养虾,在4月栽插头季稻、8月收割头季稻、10月收割再生稻前捕捞多茬虾。

  霍邱县曹庙镇洪光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该技术模式的受益者之一。负责人周国权坦言:“稻田养虾相当于在种粮基础上给收入增加了一道保险。合作社全季平均亩产水稻1600斤、小龙虾200斤,去年总收入200万元左右。‘两稻多虾’模式田块内不用挖环沟,投资成本低,亩均产值可达5000元,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更高了。”

  作为省内产粮第一大县,霍邱县把推广种植再生稻作为提高粮食总产的重要举措,目前种植再生稻60多万亩,再生稻田养虾45万亩。今年,计划建立7个县级示范片,加大“两稻多虾”模式推广力度。

  相对于单纯养虾、单纯种水稻,稻虾种养的比较效益高。而怎样处理好稻和虾、粮和钱的关系,是推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答题。

  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正高级工程师奚业文介绍:“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安徽坚持规范有序发展稻虾种养产业,主推无沟凼平板式模式,推广面积达222万亩。同时,加强督查指导,把田块内养虾沟凼面积不超过10%等要求落到实处。稻虾种养给农户带来更充分的收益保障,为稳定水稻种植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主体壮大、联农带农,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形成发展合力,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做大做强稻虾种养产业需要有力有为的“头雁”领航。安徽鼓励农户将土地以出租、入股等方式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一大批稻虾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发展壮大,联农带农共同发展,助推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

  不久前,在安徽省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全省100家先进典型项目名单公布,庐江县放马滩稻虾综合种养项目占有一席。

  行车驶入位于庐江县泥河镇的国家级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放马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放眼望去,稻虾田连片成方,广阔无垠。示范区的面积高达1.2万亩,而合作社还在周边乡镇流转了土地,总规模达2.2万亩。

  如此规模如何良好经营呢?合作社理事长吴保林给出答案:“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发展55户社员,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农资和投入品、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六统一’经营机制,抱团发展后,在买农资、卖产品时线元左右。同时,投资建设了小龙虾加工厂、大米加工厂和生态休闲农庄,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合作社的发展惠及周边十里八乡,得到村民交口称赞。“每户社员的种养规模约500亩,有合作社‘护航’,从最初的种苗繁育到最后的产品销售,我们都很省心。附近很多村民在合作社里务工,合作社还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小龙虾养殖3万余亩。”合作社成员、庐江县龙桥镇双林家庭农场负责人朱宇兵说。

  要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做好技术服务保障至关重要。六安市金安区施桥镇秉承这一理念,创新种养法、做好传帮带,使农户更快更好地融入稻虾种养产业。

  去年,施桥镇引进了原本在池塘精养的蓝龙虾,配合种植巨型稻,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方式,建成了国内最大的蓝龙虾稻虾种养基地。今年,规模已从1500亩增至3000亩。

  种养基地内配有300亩传帮带教学基地,在这里,农户的种养技术得以快速升级。种养基地合作方六安田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亮介绍:“公司会组织技术人员在教学基地内给农户开设技术课程、开展田间教学,教农户科学地消杀、控水、投料等,在农户遇到疑难问题时还会到田头帮助解决,大家评价说学到了真本事。”

  稻虾种养第一年就给当地村民带来大丰收。蓝龙虾的出肉率是同规格小龙虾的2倍左右,市场均价达每斤50元,推出的“蓝龙米”也受到市场青睐,亩均增收1万元。4个村近2000户村民通过土地租种、入股分红、错季务工等方式,拓宽了增收渠道。而根据施桥镇“蓝龙共富”计划,种养规模3年内将会扩展至5万亩。

  多方协同、专家带队,强化良种选育和筛选,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助力稻虾种养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农业产业发展离不开种业支撑。近年来,安徽重点培育一批本地标准化苗种试验基地,整合校院企地多方力量,从虾、稻两路推进良种选育和筛选,为稻虾种养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小龙虾作为我国养殖规模最大、养殖产量最高的淡水经济虾类,其新品种选育在业内一直备受关注。虽然产业红火,但是大规格虾比例偏低、生长速度变慢、出肉率降低等种质退化问题逐渐凸显,发展重点亟待从“增加数量”转向“提升质量”。鉴于此,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加力推动水产种业振兴,稳步推进本省小龙虾新品种选育。

  朝阳初升,在位于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盛典休闲生态园有限公司基地内,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小龙虾育种人员在塘口收地笼,获取规格合适的小龙虾留作选育种群。

  从2021年开始,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李家乐带领团队冯建彬、白志毅等成员,与盛典公司建立产学研协同合作关系,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水产种业振兴、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小龙虾良种攻关。

  育种需结合生产实际,对接消费需求,项目便将生长快、出肉多、抗病性好等作为选育方向。冯建彬介绍:“我们筛选出安徽芜湖、江苏建湖和滆湖等优异种质资源,采用群体选育和家系选育等方法开展选育。目前,已完成连续3代的选育,生长速度比对照组提高10%以上。第四代选育已经开始,经过明后两年连续的生产性对比试验,就可以申请新品种了。”

  水稻良种对于提高综合效益同样不可忽视,稻虾种养模式下的水稻丰产性、适应性等筛选试验也在安徽各地紧锣密鼓开展。在位于霍邱县岔路镇的“两稻多虾”试验示范基地中,100多个品种的水稻茁壮生长。

  忙碌在田间的基地技术负责人杨前进,带领团队关注着每种水稻的长势。他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也是霍邱县再生稻产业科技特派团团长。在岔路镇政府的支持下,科技特派团开展稻虾融合发展试验示范,筛选适宜在霍邱小龙虾田推广的再生稻品种。

  在试验中,水稻产量、是否适合再生种植、稻虾茬口安排等被列为重要考评指标。“基地从全国各地引进不同品种的水稻,在虾田中种植。目前正通过田间考察鉴评,筛选多个优良品种供农户购买稻种时参考。在不影响养虾效益的前提下,确保水稻全季亩产超过1600斤。”杨前进期待满满。

  “鱼虾时时美,稻米岁岁丰。”安徽发展稻虾种养实现了量、质、效齐增,不仅是对种养结构布局的优化,更是对大食物观的生动践行。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负责人表示:“我们会及时总结稻渔种养的先进经验并在省内加以推广,为产业提档升级提供支撑,助力保障优质农渔产品安全有效供给,让更多耕田成为农民增收‘聚宝盆’。”(杨丹丹王刚)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中国食品安全网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国家级专业新闻媒体。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国家级互联网平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