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牛蛙“呱”响致富歌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9/24 21:35:3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近日,湖北省赤壁市赤壁镇青山村的潘三兰,在自己的养殖基地体味着这般喜悦。望着网箱中密密麻麻的牛蛙,在光伏发电板下欢快地游弋、蹦跳,此起彼伏的蛙声,仿佛是一曲曲丰收交响乐,他笑得格外开心。2023年,这片光伏鱼蛙基地为潘三兰带来600多万元的效益。他的有才能家庭农场被授予湖北省返乡创业示范项目。 眼前的这片鱼塘,曾经让潘三兰很头疼。2019年,在外打拼的潘三兰,想到家乡广阔的土地资源,看好家乡的发展前景,便带着多年的积蓄回村流转600多亩田地,创办了有才能家庭农场。养猪、养鸡、养鱼虾,种植香莲、黄桃、油桃。 正当潘三兰干得热火朝天时,2021年,他的农场部分田地因光伏发电项目被征收。400多亩的鱼塘上建起大面积光伏板,遮挡了鱼塘的阳光。缺少光照的鱼儿生长缓慢。怎么办?潘三兰忧心忡忡。一次外出考察时,潘三兰发现,广东人喜欢吃牛蛙,养殖牛蛙的水面都拉了遮阳棚。细心的潘三兰询问后得知,牛蛙是喜阴动物,需要遮阴养殖。潘三兰灵机一动:在鱼塘光伏板下面养殖牛蛙!说干就干,他从湖南请来养殖技术人员,开始摸索光伏板下牛蛙养殖。 光伏牛蛙养殖密度如何控制?如何防疫防病?如何解决牛蛙养殖污染问题?农场缺乏资金,一些设施设备无法购买……正当潘三兰遇到一系列养殖困难时,赤壁市人社局积极上门为他排忧解难,帮他申请100多万元的贴息贷款,为农场建设注入活力。同时,请来华农和湖北省水产科学院研究专家给予技术指导和帮扶。在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永涛团队指导下,潘三兰在农场实行“光伏蛙鱼共生”养殖模式,光伏板下挂网箱养殖牛蛙,1亩蛙池配备10亩鱼塘。再利用牛蛙排泄物作天然优质肥料,在网箱下面套养滤食性鱼类鳙鱼和鲢鱼,消化水体中富余的营养物质,避免牛蛙养殖传统模式带来的尾水污染。 在专家团队帮助下,牛蛙生长态势良好,2023年基地年产商品蛙300万斤,年收获滤食性鱼类成鱼24万斤。牛蛙销往广东,供不应求,成效喜人。 “政府对我的支持非常大,农场水、电、路的畅通,上百万的贴息贷款,专家团队技术帮扶,这些让我创业没有后顾之忧,信心满满。感恩国家的惠农政策和各级部门对我的支持和帮扶。”潘三兰将这份感恩化为行动。这几年,他每年帮助村里脱贫户,积极带领村民共同增收致富。2023年,有才能家庭农场带动周边村民就业71人,其中脱贫人员和残疾人9人。农场还将育好的种苗,免费分发给村里低收入农户和部分留守村民饲养,全程义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并以保底价格统一收购农产品,有效解决了周边脱贫户就业困难问题。 展望未来,潘三兰说:“赤壁有上万亩光伏基地,我想利用这个资源大力发展光伏鱼蛙产业,同时引进牛蛙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增收致富。”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