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落实大食物观大力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12 18:45:3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习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在当前全球粮价上涨,饲料粮越来越依赖进口的形势下,水产养殖业使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优质蛋白质,是名副其实的高效农业,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水产养殖产量占国内渔业总产量的78%、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60%以上,在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当前世界面临日益增长的水产品需求、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短缺的矛盾。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显示全球人均鱼类消费量20.5公斤/年,并保持高增长态势。中国饭店协会《海鲜餐饮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人均海鲜消费量呈上升趋势,2020年人均海鲜消费量超26公斤,水产品消费比重从过去的23%提升至目前的30%,但仍然低于我国“膳食宝塔”推荐的居民水产品摄入量,我国水产品消费潜力巨大。

  水产养殖越来越受资本青睐。水产养殖业投资回报率高,京东、阿里等社会资本纷纷投资设施渔业,提出数字化水产养殖解决方案,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渔业生产、流通等深度融合,有效降低养殖风险,加快渔业现代化步伐。2022年2—4月我国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增长率分别达到26.8%、33%和34.3%。近年来,随着无人化的水产养殖生产体系和一体化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渔业这个古老行业又焕发新机。

  单位产出效率较高,就业增收效应明显。随着技术进步和养殖模式创新,水产养殖业单位面积产出效率越来越高,是名副其实的高效农业。研究表明,渔业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产值、单位劳动力产值高于大农业,渔业单位劳动力创造的水产品产量远高于猪牛羊的产量,单位劳动力渔业创造的价值和产值更高,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当前全球粮价上涨,我国饲料粮进口依赖度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水产养殖业在投入产出方面优势明显,可使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优质蛋白质。

  水产养殖可促进共同富裕。水产养殖不仅为渔民带来经营性收入,还可通过带动水产品加工、餐饮、文旅等产业发展,直接或间接促进农民增长。统计显示,近年来,渔业生产经营收入约占渔民家庭总收入的83%,而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仅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水产养殖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案例比比皆是,渔业能致富,渔民稳得住,渔业带动渔民致富增收的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农业部门。

  不断拓展生产空间。中国人多地少,可耕土地资源稀缺,这需要寻求克服土地资源限制的有效途径。水产养殖业可充分利用海域、滩涂、山塘、荒山、闲置厂房等非土地资源,实施“山、水、涂综合开发”,让鱼塘“搬上海、落在滩、走进山”,不断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不与粮争地”“不与民争水”,例如集装箱养殖、陆基设施循环水养殖等具有节水、节地优势,可有效解决宜渔土地资源短缺、养殖用地和用水成本上升等问题,优化地区渔业资源配置,有效调整乡村产业整体结构。

  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共享。稻渔综合种养、鱼菜共生、多营养层级养殖等综合立体养殖模式,可带动种植业生产要素与渔业生产要素共享和价值共创,充分发挥“一水两用、一田多收”优势,效益大幅增加,促进了低洼易涝田的开发利用,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

  有效激活非农产业要素。渔业一般依山傍海或江河湖泊进行生产,具有激活非农产业要素的资源特色和优势,可有效促进“渔·食·旅·地域”的联动发展,有效扩大就业范围,推进渔业增效、渔村增美。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我国水产养殖业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迈进,从农业3.0向农业4.0方向发展,一些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池塘养殖业的4.0版本,加快推进池塘养殖转型升级,打造智慧服务平台,鱼塘产量提高,养殖户收入翻番。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020年我国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3%,渔业技术效率高于农业,渔业科技一方面推动了渔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带动了水产原料、饲料、种苗、动保、养殖、设施、设备、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升级。

  引领农业绿色发展。高标准绿色发展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养殖模式,可引领农业绿色发展。例如浙江省推广的“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生态治理技术”入选2019年度农业农村部渔业主推技术。

  科学拓展水产养殖新空间。进一步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充分利用海域、滩涂、山塘、荒山等划定范围内的非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现代设施渔业,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生态环保型设施渔业示范基地,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等立体综合养殖。积极发展深远海养殖,打造“蓝色粮仓”。

  科技引领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水产种业、配合饲料、鱼病防治等技术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智慧渔业,加快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精准投喂、循环水智能处理、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推广和带动作用,带领渔户开展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使小渔户对接大市场。同时,通过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做大做强渔业企业,带动渔业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与品牌建设,提升养殖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中国水产养殖企业走向世界,打造国际优质蛋白质基地。

  建立新型渔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延长渔技推广服务链条,建立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高校与科研院所参与,市场化社会化科技服务力量为支撑的新型渔业科技推广体系,明确公益性农技推广模式的职能定位,探索市场化渔技推广模式和创新平台型渔技推广模式的运行机制。形成跨单位、跨区域、跨系统的科技协作网络,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全产业链协同服务机制。

  建设国内水产品消费大市场。加强大食物观的宣传,提高水产品的消费认知。加大现代冷链技术研发与应用,突破养殖水产品消费的地理区域限制,鼓励就地加工和收储加工,促进水产预制菜产业发展。推进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融合与创新,打造水产养殖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多行业联合打造水产品、蔬菜、肉蛋奶等餐桌一体化美食标准,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优化配套支持政策。充分利用渔业发展补助基金、渔业保险等政策工具,鼓励新型农业组织和社会资本投资低消耗高产出的生态环保型现代设施渔业。建设良好的渔业营商环境,推进渔业企业奖补项目等惠企措施,扶持渔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水产养殖产业集聚。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完善渔业职业教育,为渔业输送高质量实用型人才。充分发挥渔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作用,加大对小渔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培训,加快新型职业渔民培养,引导小渔户进入现代渔业发展轨道。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