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福建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清流渔业 渔旅结合引客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17 1:42:1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近年来,清流从养殖品种、养殖模式、渔旅结合等方面下功夫改革,使清流渔业始终保持健康良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清流渔业产量2.5万吨,实现产值4.2亿元。

  很长时间以来,清流养殖鱼的结构基本以“四大家鱼”为主。近些年,随着养殖面积扩张,“四大家鱼”产量过剩,价格时好时坏。

  嵩口镇渔民罗金水从事淡水鱼养殖20多年,经历很多次鱼价的涨跌。2015年开始,他调整养殖品种,重点养殖白刀鱼。“按现在市场批发价每公斤40元计算,仅一条鱼便可卖到40元以上,效益是四大家鱼的3倍。”他说,现在市场上的白刀鱼大部分属于天然捕捞,人工规模化养殖得少。

  清流在招商引资上也特别注重引进新品种。去年林博会,清流引进福建大润优公司,投资1.6亿元,依托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业化研究所的技术,在清流建设集种苗繁育、养殖、加工和观光为一体的澳洲鳕鱼产业园,补齐清流在高端鱼类品种上的短板。

  目前,该县渔业养殖品种已由“四大家鱼”发展到澳洲鳕鱼、观赏鱼、鳗鱼、白刀等多个品种。

  上月20日,记者来到嵩口镇沧龙村。村里的产业带头人陈志仁,正在鱼池观察黄金鲫鱼的长势情况。据介绍,这里用的是从美国引进的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鱼技术,为福建省领先。

  600多平方米的鱼池,隔成6条水道,通过风机鼓风推动水流、增氧,喜欢顶水的鱼挤在一起不停冲浪,这样能使其肉质更鲜美。鱼粪、饲料残渣通过鱼池尾部的管子,排到另一侧的集污区。吸污泵将约60%的废弃物回收到岸边的集污塔,其余的废弃物沉淀进行脱水处理,变成有机肥。脱出来的肥水再与浮游生物一起,顺着水流排入旁边的花白鲢养殖塘,成为鱼的食物,从而实现高密度养殖污水的零排放。

  据估算,6个流水池可养7.5万公斤草鱼,产量是传统养殖方式的3倍,利润高出20%,用药量仅为传统养殖的五百分之一。而起捕全程机械化,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厂房,记者看到一个个蓝色的大缸整齐排列着,鳗鱼争相抢食。“先前许多养殖户主要通过挖塘为池,不仅浪费土地,而且会造成水质污染。以我现在的养殖规模计算,传统模式大概要使用500亩左右土地,如此一来,租地成本、人工成本大大增加,利润也就少了。”公司老总郑秋真说,“现在,养殖场每天的用水量大概为1000吨,公司引进循环用水设备,将排出的废水二次处理,节约了用水量。”

  随着养殖模式的改变,清流渔业走出一条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土地增效、成本降低、养殖户增收。

  在清流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党建室,记者看到荣誉记录:清流溪鱼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GAP认证、国家级集体商标注册证、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九龙湖白刀”入选省第二批十大渔业品牌;有11个水产品获无公害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家水产养殖场被农业部授予“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

  在品牌效应的辐射下,清流把特色渔业与生态旅游有机融合,大力发展观赏鱼类养殖业,发展种苗孵化与培育产业,打响“水乡渔村”品牌,建设集旅游、观光、垂钓、美食为一体的现代休闲渔业基地。

  清流九龙湖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清流通过增殖与保护并举的方法,使得九龙湖里的鱼越来越多。每逢周末,水乡渔村随处可见垂钓的身影。村民们办起渔家乐,客人络绎不绝。

  林畲龙泉鱼庄是当地村民曾桂香兴建的,她利用林畲石下独特的冷泉资源,建起鱼池,开放垂钓、建设泳池,办起农家乐,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