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敬团村:因地制宜多渠道增收连片水产区筑起江南水乡梦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31 6:33:3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在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西南部,有一处连片池塘,其间小路纵横交错、草肥水美鱼跃,一派美丽的江南水乡模样。这里就是自治区级水产养殖核心示范区——江南区桥头渔业示范区。近年来,为适应农村产业升级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桥头渔业示范区所在的苏圩镇敬团村先后引进外来资金建起水产养殖场、果木生产基地,有效改善了单一的产业结构,多渠道增收。 日前,记者来到桥头渔业示范区时,一家南宁的水产市场正在基地里收鱼。五六名工人正在将下好的渔网收拢靠向岸边,随着渔网逐渐收缩,网内的鱼儿一条贴着一条紧紧簇拥成一团,不断地有鱼儿跃起想跳出渔网。“他们今天来收5亩水塘的鱼,大约有2万多斤,一斤的市场价格13~15元。”桥头渔业核心示范区经理何元记说。 据介绍,桥头渔业示范区位于敬团村桥头坡,2017年起开始建设,经过五年的发展,目前核心区面积487.8亩,拓展区由核心区向西、南拓展约2000亩,主要包括桥头坡、岜独坡,辐射区约3000亩。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水塘组成,有10多个规模较大的水产公司和上百农户在这里养鱼养虾,发展水产养殖业。 近年来,敬团村的水产养殖利用当地独特的地形地貌、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地下水源、完整的生态环境,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推广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水产品从原来的单纯养殖向高值产品转变,目前重点发展养殖黄颡鱼(又名黄骨鱼)、罗氏沼虾、桂花鱼、加州鲈鱼等名特优品种。年产种苗10亿尾,商品水产品5000吨,产值达6000多万元,产品销往广西区内各地以及区外的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区。该基地已经成为江南区名特优品种鱼类养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也是目前南宁市面积最大的规模水产养殖基地、自治区级水产养殖核心示范区。 渔业示范区的成功使敬团村有了重要的产业支柱,随着桥头渔业示范区逐步形成,良好的前景吸引了周边30多户村民加入渔业养殖、15名脱贫户发展优质水产品养殖,解决了近200人的就业,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同时,该基地通过缴纳管理费、分红等方式,为敬团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敬团村一直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传统产业以西瓜、甘蔗、蔬菜为种植作物。近年来,苏圩镇党委、政府大力引进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因地制宜,改善单一的产业结构,多渠道增收。 桥头渔业示范区为南宁市菜篮子发展及名特优养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除了水产养殖,敬团村还引进企业发展香蕉种植、柑橘种植等。坐车行驶在国道G359公路,沿途经过敬团村的沃柑种植基地,低矮的沃柑树、满树的沃柑在阳光照耀下格外好看。沃柑的采摘期从每年的11月起至次年的5月份,两米多高的沃柑树茂密的绿叶间挂满了黄灿灿的沃柑,沉甸甸的果实几个一簇结在枝头上,果园的工人不得不支起网绳把果实托起,才能保证果树不被压垮。鲜甜多汁的沃柑是近年兴起的水果新品,敬团村于2017年流转土地300多亩用来种植沃柑,出租1亩地村民每年可以获得1200元的租金。每年沃柑的种植与采摘都需要雇用工人,可以解决约120人的劳动就业问题。 此外,桥头坡还在2020年成功流转了1100亩土地,引进海诚发展有限公司进驻,现在种植香蕉1100 亩,招聘40多名村民在基地做工。 据何元记介绍,现在有20多名村民固定在示范区里工作,他们每月工资约3500元,年底每人还可以获得约1万元的奖金。除了固定工,示范区里每天还会雇用一些临时工,临时工每天收入150元。村民巫权香在渔场工作了8年,主要工作是负责喂鱼,现在每个月收入5000元左右,加上也在渔场工作的爱人,一家人月收入10000元左右。巫权香对自己在渔场的收入很满意,她说:“以前种地一年才有10000元收入,吃喝都成问题,现在孩子读书也不用愁了。” “现在环境好了,村里人都喜欢来这运动、聊天。”每天忙活完农活,敬团村的村民都喜欢到村里的小广场放松放松。自2013年起,敬团村上下全面开展清洁乡村工作,逐渐改变了以前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同时,借助生态建设的契机,桥头坡及团那坡十冬、七冬、四冬先后完成了生态项目建设。现在村里巷道有硬化、污水有引排,绿树成荫、干净整洁,人居环境越来越舒适。 村里的文体设施也逐渐完善,现有服务中心2座、灯光球场3个,还设有农家书屋、儿童家园、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每年的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都会举办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的生活。村里的妇女也开始跳起了广场舞,夜晚的村庄歌声伴随舞蹈,书写着惬意的村庄生活。 “以前牛粪、鸡粪、鸭粪到处都是,污水没有地方排,臭气熏天,现在都没有这种现象了。以前没有娱乐休闲场所,现在连健身器材都装上了,在村里住得越来越舒服。”村民何叔乐呵呵地说道。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