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海盐乡村振兴搭上“数字快车”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15 9:41:1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本报讯 近日,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发布2022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名单,海盐名列其中,连续四年获此殊荣。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已经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海盐县委县政府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把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将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坚持不懈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经营网络化水平、管理高效化水平、农业服务便捷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翻开海盐农业农村工作成绩单,一连串数字吸引眼球:2021年以来,创成省级首批“未来农场”1家,建成省级数字农业工厂3家,改造提升农业数字基地28个,海盐县300余家农业主体纳入线上统一监管范围,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益农信息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数智青莲”未来工厂应用获评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浙江省首张村级“浙农经管应用——浙江省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电子)”在海盐开出……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第二批省级数字农业工厂认定名单,海盐的金渔沼虾数字渔场榜上有名。在位于通元镇的金渔沼虾数字渔场,记者看到车间内整个养殖过程高效有序,数亿尾虾苗在繁育池中健康成长。这一切,离不开过滤用水智能检测系统、恒温自动控制系统、全车间无死角视频监控系统和手机远程管理系统等智能化设备的“保驾护航”。 如何让数目如此庞大的虾苗群乖乖“听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病害。记者了解到,在虾苗繁育过程中,最难解决的是育苗车间温控问题,温度波动过大会造成严重后果。 “2022年,我们投入100余万元,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自动化温控系统,通过温度感应探头,即时感应育苗车间内的温度,后台系统根据设定,自动调控暖气设施,从而保证车间温度恒定在32℃左右。”渔场负责人詹立俭告诉记者,以前都采用人工控制,车间内温度波动比较大,工人需要每天采用三班倒,用工成本也比较高,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后,让苗种管理更加精准,相较原来用工减少了10余人,每年可降低成本近50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农业领域数字化改革如同春风扑面。海盐积极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设施农业,鼓励支持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运用推广,通过政策扶持补贴、基地示范带动,不断提升温室大棚、智能灌溉、无人驾驶等设施覆盖率,让农业生产越来越智能、越来越高效。 特别是在数字农耕领域,海盐引进嘉兴市首台鲜食大豆收获机,通过机器换人的方式提升大豆采摘效率,实现亩均综合效益增加800元;引进嘉兴市首条省内最先进的智能化水稻育秧流水线,一季可提供水稻育秧社会化服务超1万亩;推广北斗智能信息农机终端105套、插秧机无人驾驶系统77台,实现水稻种植的智慧化、便捷化,提高作业效率和土地利用率……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有了新的定义。 海盐“三农”工作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不少工作走在省市乃至全国前列,近年来,海盐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努力成为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改革的践行者、推动者,通过加快农业数字应用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村集成化改革,“数智青莲”未来工厂实现生猪产品优质率提升至95%,“海盐数字畜牧”实现海盐县家禽产品“四项安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应用”为海盐县家禽养殖筑牢“防火墙”,“浙农经管”应用电子票据场景率先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据电子化,后两者均入选浙江省农业农村系统重大改革(重大应用)场景“先行先试”名单。 为提升“三农”服务效能,海盐进一步延伸数字“触角”,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益农信息社99个,实现行政村覆盖率100%,2022年农民信箱全年累计发送短信169万条,涉及种植、养殖、土地流转及招聘、招租、收购等信息,组织本地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入驻省级网上农博平台,已有18家主体129种农产品上线,并利用数字化平台闭环管理作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