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紫塞来水清凌凌——河北承德打造京津水源涵养区调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22 1:50:4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有着紫塞明珠之称的河北承德是京津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平均每年有24.45亿立方米净水出境,分别占到北京密云水库以及供应天津、唐山的潘家口水库总供水量的56.7%和93.4%。那么,这里是如何守护京津源头一泓净水的?

  冬去春来,河北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小河口村滦河河段,冰层之下,清澈的河水汩汩流向附近的潘家口水库。河岸边,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24小时全天候监控,每4个小时上传一次检测结果,9项水质常规数据一目了然。“截至2022年11月份,出境潘家口水库断面水质均达Ⅱ类标准,水质逐月达标率100%。”承德市水务局局长张宝生一脸自豪。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承德已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水源高地与生态福地——不但林地总面积占到京津冀的32%,更是京津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平均每年有24.45亿立方米净水出境。

  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海子沟村是潮河的重要源头。“如今河谷内来水越来越多。”家住水源地附近的62岁村民赵树桂高兴地说。这里曾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地之一,风沙不仅影响当地百姓生活,而且严重威胁着滦河、潮河的水源,直接影响着京津两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如何把风沙挡在脚下,把净水送给京津?作为“地球卫士奖”荣誉获得者,塞罕坝机械化林场的创业者用自身实践诠释了全力打造的绿水青山一定会变成造福人民的金山银山的时代内涵。通过60年艰苦奋斗,他们在“飞鸟无栖树”的荒山高坡上种出了115万亩人工林。

  承德人以塞罕坝精神为引领,进行了数十年如一日艰苦不懈的奋斗。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被国家确定为首都水源涵养区的几年中,承德以滦河、潮河流域两侧深山远山为重点,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张承坝上造林等生态工程项目,倒排工期、挂图督战,年均营造林速度提升至百万亩以上。

  其中,位于小坝子区域的千松坝林场滦河源造林工程区是滦河的源头。林场虽然仅成立20多年,但通过建设者们的不懈努力,硬是在沙窝里造出高质量森林116.09万亩。“通过大规模绿化造林,不仅锁住了风沙,减少沙化及水土流失面积近150万亩,还在原来的沙荒地上孕育出了地表径流,形成了江河源头有活水的良性循环。”千松坝林场场长曹海龙说。

  除了艰苦的人工造林外,承德还注重因地制宜壮大林果产业,让森林产绿、产水又产利。通过数十年奋斗,承德市经济林总面积达1040万亩,农民人均经济林收入达3600元。

  地处燕山深山区的兴隆县就是荒山变青山的受益者。“我们这里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468万亩地域总面积中,耕地面积仅有22万亩。”该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韩金龙告诉记者,凭借“绿山”不止的精神,当地在深山峡谷中开垦出经济林100多万亩,年产果品50多万吨,农民仅果品收入一项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通过多年努力,承德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承德市林地总面积达3556万亩,占京津冀的32%,占河北的35.7%。如果按照每亩林地年增加20立方米涵养水量、释放9吨氧气的国际标准来计算,承德仅林木储蓄就能给当地增加涵养水量7.112亿立方米,增加氧气释放量3.3亿吨。

  在承德市滦平县北店子村的“潮河200里净水廊道工程”工地上,只见一台挖掘机正将大小不一的石块堆砌成坝,七八名工人站在河中齐力拉紧铅丝网。“我们做成的石块拦水堰既能固定河岸,防止水土流失,还能利用石块空隙给各种水草留下生长空间,称得上是一种‘生态网格’。”滦平县付家店满族乡党委书记赵宝才告诉记者,这种做法已经在“800里滦河水质保护”工程中广泛应用,成效显著。

  由于滦、潮两河上游河道及两岸多为沙壤土和草原风沙土,防护能力弱,泥沙极易随河水下泄。从前,每到雨后,河水十分浑浊。为此,承德自2020年起先后投入近60亿元,实施了“800里滦河水质保护工程”和“潮河200里净水廊道工程”。

  “治理好滦河、潮河,既关系到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支撑区‘两区’建设重大战略与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承德市及下游居民饮水安全。”承德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纪铁鹏告诉记者,承德于2022年启动了25项潮、滦两河及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采取“工程治理+生物治理”方式,在建设河道铅丝石笼拦沙坝的同时,沿河两岸建设生态防护带及缓冲带,大面积栽植刺柳等固沙耐寒植物,达到河道清淤、生态固坝、河岸绿化、截流固沙等综合治理效果,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让流域水质逐年向好。

  站在潮河岸边,只见河水清澈,鱼翔浅底,一群群水鸟在一丛丛茂密的水生植被间穿行。村民们告诉记者,如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时常可见,苍鹭、野鸭、鸳鸯等野生动物更成了常客。记者了解到,滦平先后实施了31项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道149公里,新增水面128万平方米,有效提升了水体自净能力。截至2022年11月,承德市23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良率均保持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水环境质量保持河北省领先。

  净水工程有了,管理更要跟得上。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黑山口水库管理上存在河湖“四乱”问题,如何整治到位?伊逊河棋盘山镇河段的总湖河长、棋盘山镇镇长王智勇与村民认真协商、科学决策,最终将4230平方米的违建全部拆除清理;不但拔掉了河域内的“钉子户”,还有效确保了行洪安全、河岸清洁、河水清澈。

  承德市河湖长制体制机制创新、河湖长办能力建设经验是入选全国的经典案例。承德市水务局二级调研员、市河湖长制办公室副主任刘志远告诉记者,“承德有433名党政‘一把手’担任双总河湖长,建立起高规格流域干、支流河湖长组织体系;还创新构建区域性河湖警(队)长制,实现市县乡村责任体系‘四级’全覆盖”。2021年,承德市巡查大小河流5213条、涉污企业209家、排污口27处,有力打击了河湖违法行为,实现了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

  “以滦平县为试点,我们建立了河湖长制正向和‘负向’激励,将河湖长制落实情况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考核,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等机制,有效维护了河湖生态安全。”刘志远说,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滦平县入选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的地方。

  夏日行船走在潘家口水库中,库区周围山峰叠翠,游客们徜徉于山水之间,很是惬意。然而,曾经的潘家口水库70平方公里水面上,漂浮着2万多个养鱼网箱,水质每况愈下。“潘家口水库是‘引滦入津’主体工程,2017年,环库区宽城、兴隆两县23个村的群众响应政府号召弃‘渔’保水。”宽城桲罗台镇党委书记张德民告诉记者。

  “沿河村落的农村用水治理也是解决污水入河的必要之举,我们持续在改善潘家口水库水质上下功夫,实施了相关水污染防治与流域生态修复项目。”张德民介绍,椴木峪村的村级污水处理厂已经投用,每年可处理污水1000余吨,全村的生活污水实现向潘家口水库零排放。宽城还在15个村建设了1300户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潘家口水库水质已从Ⅴ类恢复到Ⅲ类。

  “承德的城市污水在2015年已实现全部收纳处理,所有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一级A类排放要求。”承德市城市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吕常新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产生的污水也日益增多。他们先后建成一期、二期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5万吨。目前,三期工程一标段已建成,正在调试运行,投产后日处理污水能力将提升至18万吨。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时期以来,承德投资26.1亿元建设了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14家,日均处理污水47.4万立方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8%;完成了275个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覆盖任务,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

  “这里夏季种了一大片旱稻苗,长势喜人。”在隆化县步古沟镇栅子村的一片沙土地上,村党支部书记张雁告诉记者:“流经村里的伊玛图河是滦河一级支流,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种植西瓜的400多亩土地转型种植了‘五彩旱稻’,它的全生长周期每亩用水量是常规水稻满灌用水量的十分之一,比种植西瓜节水近50%。经过前年小规模试种,亩均收益达2000元,真正实现了节水降碳、‘土里生金’。”

  “承德市人均水资源量为848立方米,仅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五分之二,推进城市节约用水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承德市水务局局长张宝生告诉记者,承德市的节水工作以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为主线,认真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总体要求,强化水资源双控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

  水利部近期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0.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为3644.3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1.5%。农业节水对于进一步提升用水效率、不断优化用水结构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为向节水农业转型,丰宁坝上草原地区持续开展地下水管控,取缔坝上土豆喷灌圈,大力实施“稻改旱”工程,累计建设节水灌溉面积达31万亩;承德县建设了以管灌为主,喷灌、微喷、膜下滴灌等为辅的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区4.89万亩,年节水235.9万立方米……通过不断在农业节水增效方面下功夫,承德在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同时,着力构建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744。

  与传统化肥厂不同,走进位于隆化县的承德黎河肥业有限公司,看不到灰尘满天的堆场,也闻不到化肥刺鼻的味道。“我们投资200多万元购买了河水净化处理设备,可满足锅炉使用水要求,预计年可节约地下水30多万吨,节约资金30多万元。”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购置净化处理设备的资金来自于557.5万元的留抵退税款。

  承德市拥有一支税务部门水资源税税收辅导小分队,会定期到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政策宣传辅导,按季核查比对企业情况、用水量;通过全面监控,及时发现水量增减变化,引导企业由取用深井水转变为取用河水。仅2022年1月至11月,承德市水资源税入库税收比上年同期下降20.1%,充分发挥出水资源税的调节作用。在税收杠杆作用下,承德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43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33.2立方米。

  化学制水、消防用水、循环冷却、锅炉……在承德环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中水流经清水贮水池后,通过工业水泵注入全厂各个用水点位。该公司生化处理车间副主任程永生告诉记者:“厂内日均生产用水量达2800吨,均来自于附近承德市城市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中水。中水价格仅约为工业用自来水价格的七分之一,既为企业发展助力,更体现了企业的环保担当,相当实惠。”

  为促进工业节水减排,承德推出一系列有效举措,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调整高耗水行业布局,压减或淘汰高耗水产业不达标产能;推动工业园区与企业充分利用非常规水;推广节水工艺和技术,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及再生水回用改造;梳理出钢铁、石化、食品、医药等重点用水行业规上企业35家,确定年用水量达到5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5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名录。

  “我们鼓励工业企业优先配置使用中水,逐年提高全市中水回用水平。2021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总用水量的24.3%。承德县、滦平县等6地先后进入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名录。”张宝生说。

  记者了解到,承德市近年来守牢底线、不越红线,着力加强管水用水节水,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普及节水器具,加强漏损管控,提高非常规水源利用率与雨水收集利用率,加快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设,推进再生水置换地下水工程。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到7.31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79.14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44.76立方米,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深入推进,清凌凌的承德水正源源不绝地滋养着广袤的京津冀大地。(经济日报记者 宋美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