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一文了解2022年中国水产品行业现状分析:水产品行业持续回暖需求增势稳定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16 8:41:0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原标题:一文了解2022年中国水产品行业现状分析:水产品行业持续回暖,需求增势稳定 内容概要: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自然对于个人生活品质的需求也会有所提升,在日常饮食中会更加注重营养和健康的搭配。水产品作为低脂且优质的蛋白质食物,还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符合现代人健康养生的生活需求,因此越来越广大消费者的喜爱。2017年至2021年,我国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21年我国水产品产量为6690.29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了2.16%。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社会经济遭受到较大程度的冲击,市场活力不足,水产品市场的消费也受到影响,继而使得我国渔业固定资产投资也有所减少。虽然2020年我国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呈现出负增长的状态,但减少幅度在逐渐缩小,并到2021年2月我国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快速攀升至20.2%,重回上涨趋势。尤其在2022上半年增势大幅上涨,2022年6月我国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达40.3%,下半年虽有所回落,但增速仍保持在30%以上。我国渔业固定投资快速增加,渔业市场回暖,将推动我国水产品行业持续向好发展。2022年底,我国逐步放开了疫情防控政策,并且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消费,拉动内需。预计2023年我国市场经济活力将加快回升,水产品消费需求也将持续增多。 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也持续得到提升。2015年至2022年,我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稳健增长,2022年上涨至人均7481元。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自然对于个人生活品质的需求也会有所提升,在日常饮食中会更加注重营养和健康的搭配。水产品作为低脂且优质的蛋白质食物,还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符合现代人健康养生的生活需求,因此越来越广大消费者的喜爱。2015年至2021年,我国水产品的表观需求量增长稳定,2021年我国水产品表观需求量为6678.29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了2%。水产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刚需的存在,本就需求旺盛,再加上新冠疫情后,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更加注重日常生活中维生素以及优质蛋白的摄入,注意自身身体素质的增强,而水产品脂肪含量低,且蛋白质丰富,其消费需求将继续增多。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水产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 2021年,我国渔业总产值为29689.73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5158.63亿元。渔业产值中,淡水养殖产值为7473.75亿元,淡水捕捞产值336.56亿元,海水养殖产值4301.7亿元,海洋捕捞产值2303.72亿元,水产苗种产值7473.75亿元。除淡水捕捞外,其他水产品产值均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我国地域辽阔,拥有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以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众多湖泊;海岸线漫长,从北至南分布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水产品种类丰富。目前,我国渔业产值中占比最大的是淡水养殖,占比达49%。我国淡水养殖历史悠久,从北至南、从东往西,水体环境多元化,适合各种水产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另一方面,我国内陆城市较多,大部分居民的生活习惯以淡水水产品消费为主,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也使得淡水养殖水产品的市场需求更大。2021年,我国海水养殖的产值占渔业产值的29%。相比之下,捕捞业的产值均低于养殖业产值,尤其淡水捕捞产值在2021年出现减少,这主要是受政策的影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国家对捕捞业进行限制,鼓励养殖业的发展。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突破,绝大多数水产品都能实现人工养殖。另外,人工养殖不仅可以保护生物多样,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渔民的生产成本以及捕捞风险。未来,水产品养殖业的产值继续增多,市场占有率也将继续扩大。 2017年至2021年,我国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21年我国水产品产量为6690.29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了2.16%。在此期间,我国淡水养殖始终占据水产品产量的四成以上,并且我国淡水养殖水产品的产量逐年递增,2021年增长至3183.27万吨。同样,海水养殖的水产品产量也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2021年,我国海水养殖水产品产量上涨至2211.14万吨。与养殖水产品增势不同的是,我国捕捞水产品的产量下降趋势明显,尤其淡水捕捞水产品的产量逐年减少,2021年我国淡水捕捞水产品的产量仅119.78万吨,较上一年度减少了17.82%。早年间,由于过度捕捞,我国淡水渔业资源迅速减少,淡水捕捞量下降,并且淡水生态系统也遭受到破坏,淡水水生生物减少,甚至部分水生生物面临濒危或灭绝的危机。因此,国家迅速出台政策,限制淡水捕捞,实施禁渔期制度,我国淡水捕捞水产品逐年减少。海洋捕捞与淡水捕捞一样,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国家实施禁渔期制度,海洋捕捞水产品的产量逐年减少,虽然2021年出现了小幅度的回升,但整体下降趋势明显。 我国淡水养殖产量前十的省份均位于我国东部及东南部城市。我国地势从西往东呈三级阶梯式分布,东部地势较低,多条河流汇入,河网密布,加上夏季东南季风从海洋上吹来,遇到山脉气流上升带来丰富的降雨,水源充沛,适合水生生物的生长。2021年,我国淡水养殖产量最多的省份是湖北省,产量为480.63吨,占到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15.1%。湖北省是我国的淡水养殖大省,已经连续超二十年位居全国淡水养殖水产品首位。湖北省位于洞庭湖北部,长江从湖北省穿过,境内还有长湖、洪湖等河流湖泊,水网密布,淡水资源丰富,加上湖北地处我国十字形交通枢纽中心,陆运和水运交通都十分便利,便于水产品的外销。2021年湖北省淡水养殖水产品的构成中,鱼类产品占到72.26%,其中又以草鱼的产量最为丰富,2021年湖北省草鱼产量达到904734吨。草鱼生长速度快,且容易饲养,对于养殖户而言养殖收益比较稳定。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草鱼肉质细嫩,且性价比较高,因此消费市场较为广泛。除了湖北省外,广东省的淡水养殖产量也较高,2021年产量超过了400万吨。 福建省是我国海水养殖产量最多的省份,2021年海水养殖水产品产量达5437156吨,其次是山东省,2021年海水养殖水产品产量为5373842吨,福建省和山东省的海水养殖产量均占到全国海水养殖水产品总产量的20%以上。福建省位于台湾海峡西岸,这里有日本暖流从南向北经过,带来丰富的生物饵料,使得这里鱼虾种类多,水产品丰富。2021年,福建省的海水养殖水产品中占比最多的是贝类,达到62.71%,其中牡蛎是福建省最主要的养殖贝类,2021年牡蛎产量为211.2万吨,占福建省海水养殖产量的38.84%。山东省是仅次于福建省的第二大海水养殖大省,山东省位于渤海和黄海沿岸,海岸线漫长,这里的海水养殖历史悠久,技术较为成熟。除福建省和山东省外,我国广东省和辽宁省的海水养殖产量也较多,2021年其产量均超过了300万吨。 2017年至2020年,我国水产品的加工总量略有下滑,到2021年出现小幅度回升,2021年我国水产品加工总量为2125.04万吨,增势较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改善,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也大幅提升,同时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也得到增强,相较于加工产品,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营养保存相对更为全面的新鲜水产品。并且,随着我国冷链物流技术的不断改善以及我国冷库容量和冷藏车运力的提升,能满足水产品更远离的运输,因此鲜食水产品的市场增速较加工水产品的市场增速快。从我国水产品的加工情况来看,海水产品的加工量远高于淡水产品的加工量,2021年我国海水加工产品数量为1708.81万吨,占加工水产品的80%。我国海水产品基本分布在东部及东南部沿海一带,但我国内陆城市较多,消费市场更广,同时由于海水产品的特殊性,长途运输难度大,尤其是运往我国中部及西部的部分城市难度极大,因此许多海水产品会进行加工后在运往内陆城市进行销售。另外,许多出口的海水产品,海运时长较长,运输新鲜水产品的成本较高且产品存活率难以保证,因此许多出口海产品也会先进行加工后再销售。 2015年至2022年,我国水产品的出口金额始终高于进口金额,2022年,我国出口水产品1505亿元,进口水产品1328亿元,贸易顺差178亿元。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海岸线漫长,生物多样性丰富,淡水水产品和海水水产品种类较为齐全。并且,我国长江流域、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等水质优良,淡水水产品品质高,我国东部海岸线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中的鱼类饵料以及营养物质丰富,使得我国海水水产品也十分优质,受到各国消费者的喜爱。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进出口贸易受限,我国水产品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均有所减少,但我国水产品出口增势仍然较为强劲,2022年我国水产品出口数量回升至370万吨,出口金额也同比回升。再看我国水产品的进口情况,除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限制因素影响外,我国水产品的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整体上也呈上涨趋势。这是由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居民对于进口食品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也都同步提升。2022年,我国水产品进口数量上涨至454万吨,超过同年水产品的出口数量,但进口金额仍低于同年水产品的出口金额。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水产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的信息与情报综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