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古老神奇的单细胞——水产养殖环境中的原生动物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18 22:48:3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从养殖池里取一滴水,看起来很普通,显微镜下却能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微缩“动物园”。在这个“动物园”里生活着一类结构简单却又功能复杂的单细胞动物,它们就是原生动物,也叫原虫。但大家可能不了解的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与水产动物之间有着“相爱相杀”的关系。

  作为地球上出现最早的动物,原生动物最大的特点是够小、够简单,原生动物的整个虫体就是一个细胞,现有记录身材最微小的个体只有2微米,大部分在100微米以下。与下图一个直径约1毫米的大头针顶部相比,绝大部分原生动物都显得十分渺小。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原虫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基本的“吃喝拉撒”却都能独立完成,可以说是全能“宝宝”。它们有用来捕食的胞口、吸管,用来消化的食物泡,用来排泄的收集管、伸缩泡、胞肛,用来运动的伪足、鞭毛和纤毛,以及用来防御的射出体等等。

  “民以食为天”,原生动物与其他动物一样,也要吃饭。别看它们个子小,但是一点不挑食。原生动物的食谱很广泛,喜欢细菌、藻类、有机颗粒,甚至还可吞食小型的同类。

  但当某些原生动物的食物是水产动物的身体组织的时候,这些原生动物就会成为能引起水产动物疾病的致病生物。

  因其悠久的历史,原生动物家族势力庞大,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现已发现3万多个物种。

  为了更好地进行区分,分类学家按照运动器官和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了四大家族: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其中与水产动物原虫性疾病关系最直接的主要有孢子虫纲和纤毛虫纲。

  孢子虫纲家族的全部成员只能进行体内寄生,可以寄生在动物的任意部位,因此也是寄生原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家族,一些有经验的养殖户也是谈“孢”色变。

  以专门寄生鱼类的粘孢子虫为例,孢子内通常含有1—2个胞质和1—6个极囊。极囊内含有盘绕的极丝,为入侵宿主的结构。粘孢子虫的体表常有粘液质的外被,这也是它名称的由来。

  粘孢子虫的寄生会破坏和挤压鱼类的正常组织,影响其寄生部位的正常功能,还会使鱼类整体的免疫力下降,继而容易出现其他寄生虫合并感染,产生严重的后果。

  本来单一感染粘孢子虫可能不会使鱼致命,但与其他病原体“珠联璧合”形成传染性复合体后,致病性会增强,往往会导致被感染鱼类死亡。

  另外,感染粘孢子虫的鱼类,体表及鳃表往往会出现斑点、囊泡、溃烂等现象,大大影响其品相,从而影响价格和经济效益。

  与孢子虫纲家族不同,纤毛虫纲成员多数是自由生,寄生种类只占一小部分,而且通常是在水产动物体表的外寄生,危害较小。

  纤毛虫因其体表紧密分布的纤毛而得名,相当于人类的毛发,但功能不同。纤毛最主要的功能是运动,通过纤毛的协同摆动,使虫体到处游动。

  纤毛虫中无害的种类往往随机地生活在水产动物体表,与水产动物达成共栖平衡。但当纤毛虫数量异常增加时,比如缘毛类纤毛虫,如果大量着生在幼虾的体表,会使其行动不便,影响摄食,导致发育迟缓、蜕皮困难。寄生的种类比如车轮虫,这类纤毛虫生活在水产动物的鳃丝上,数量多时,会使鳃丝受到较严重的损伤。

  作为寄生性病原的原生动物会对水产动物的危害,但除了危害,它们也是水产动物的“好邻居”。

  原生动物家族中很多成员都是非常高效的食菌者,它们通过直接摄食或分泌特定物质控制水体中的其他微生物的数量。同时,它们又是水产动物喜欢的饵料食物,为其他动物的生长提供了重要的营养和能量,是连接初级生产者与更高营养级的纽带,带领水下动物园组成一个和谐共处的大家庭。

  此外,“娇小的”原生动物对水体环境非常挑剔,特定的种类只能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存,生活环境稍有不如意就会萎靡不振,成为水质预警的“敢死队”。因此,在养殖中,可以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来判断水质情况。

  要利用好原生动物,就要抑制水体中的危害性种类,提高有益种类数量和比例,同时尽量发挥原生动物在水体中的有益作用,避免有害影响。

  首先要控制好养殖水体环境,保持水质清新,减少水体环境因子改变,避免特定环境条件的形成,进而降低危害种带来的威胁。

  其次要勤于监测,早发现,早防控。对危害种及时清除,一旦出现爆发性增殖的迹象,及时通过换水、投微生态制剂等针对性的措施,保持原生动物丰度在合理范围内。

  另外在控制原生动物总数量平衡的同时,提高有益种比例。就像我们人体肠道中的菌群一样,水环境中的有益种与危害种常常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通过增加有益种,建立健康稳定的养殖环境,也就不容易出现原虫性病害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