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喜迎二十大】就业帮扶 托起稳稳的幸福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29 3:15:4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高度重视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多次强调要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这十年,就业优先战略贯穿在常德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就业帮扶工作更是牢牢守住民生底线年间,我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7.11万人,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87万人。 今年7月8日,全省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暨“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工作培训会在常德市召开,常德市石门县等6个市县介绍经验。图为与会人员参观我市就业帮扶车间 9月30日,位于澧县金罗镇的群芳制衣厂里,10余名工人脚踩缝纫机,熟练地赶制成人服装。“我们这里是人社部门认定的乡村振兴车间,享受了27000元的以工代训补贴和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群芳制衣厂创办人王群芳介绍。 早年,王群芳两口子为生计前往深圳打工。2008年,因龙卷风侵袭,老家年久失修的房屋塌陷,王群芳的丈夫回来修缮房屋时突发脑溢血去世。2010年,母亲也因偏瘫卧床不起,两个小孩及一个智力残疾的哥哥无人照料。迫于无奈,王群芳不得不回家照顾一家老小,靠就近打零工维持生计,家庭生活异常艰难。 为摆脱贫困的帽子,她发挥曾在制衣厂打工的技术优势,把家里的房子改造成了一个小型制衣作坊,吸纳了10余名劳动力就业。“车间就在家里,我既能工作,又能照顾父母孩子,还能帮助更多人。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王群芳美滋滋地说。 就业帮扶工作重在强化政策支持。这些年,市人社部门适时调整就业帮扶政策措施,出台了《促进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项行动方案》《常德市稳岗位提技能保就业促创业实施意见》等文件,大力推动职业培训补贴、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创业补贴、就业创业服务补贴等帮扶政策落地落实,推动就业帮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通过降低社保费率、缓缴社保费、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措施援企稳岗。 据统计,脱贫攻坚期间,全市共为14.36万人次发放各类就业扶贫补贴7223.6万元。今年来,已有1756人次脱贫劳动力享受各类就业帮扶补贴407.61万元。 安乡大旺鞋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被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共吸纳107名脱贫人口及监测帮扶对象就业。图为工人们正在工作台上制鞋 “我60岁了,劳动力一般,希望能找一个离家近、做起来简单的工作。”这是汉寿县酉港镇连安村村民曾令宽向入户调查的工作人员提出的“就业要求”。 曾令宽的妻子患有腰间盘突出,儿子身患白血病,一家人为了治病负债累累,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曾令宽的家庭情况和个人需求,从2020年起,县人社部门在村里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秸秆焚烧巡查员,让他既增加了收入,稳定脱贫,又方便照顾家人。 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是我市岗位实事惠民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市人社部门注重分类施策—— 想外出务工?人社部门推进与长株潭、省外发达地区的劳务协作对接,实现岗位信息实时共享,为脱贫劳动力搭建外地就业桥梁;同时,挖掘我市8个产业工人定向培养基地潜力,健全基地定期定向保障重点企业用工激励机制,优先输送基地脱贫劳动力上岗就业。 想就近就业?人社部门进一步提升本地就业帮扶车间和基地的建设质量,对其中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多、稳岗效果好的,优先推荐认定为常德市爱心单位,并给予5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对长期停工停产或吸纳脱贫人口数量不达标的,作退出处理。发挥公益性岗位对脱贫人口中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的托底保障作用,按规定对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给予岗位补贴。 想创业?人社部门积极帮扶有条件的脱贫人口自主创业,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培训等政策。 据统计,截至9月底,我市14.38万脱贫劳动力,已实现就业12.15万人,就业率达84.49%,比去年年底高2.17个百分点。全市建设就业帮扶车间940家,开发岗位5343个,先后吸纳就业3866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510人;截至8月底,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1206个。 鼎城区牛鼻滩镇陈学红家庭农场于2018年—2020年参与鼎城区重点产业扶贫等项目,直接帮扶贫困人口418人、间接带动贫困人口1794人发展蔬菜产业,帮助大家人均增收600元/年以上;吸纳周边15名贫困人口务工,年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图为农场员工在大棚里劳作 从打工仔到养殖户,刘洋花了一年时间去适应新工作、新生活。“如果没有人社部门的帮助,我可能还陷在事故的阴影里。”刘洋是西湖管理区西湖镇鼎裕村的脱贫户,过去一直在外务工,2019年因故不幸致残,导致失业。 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原本温馨的家庭生活,迫于生活压力,刘洋不得不四处寻找新的就业门路,但由于年龄偏大且没有专业技术,他一直没找到满意的工作。鼎裕村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时得知他家的情况后,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安排他参加了龙虾泥鳅养殖技术培训班和创业培训班。“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我还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于2020年开始创业搞养殖,去年收入10万元以上。”刘洋高兴地说。 这些年,市人社局针对未就业群体,全面开展“311”就业服务;同时,将返乡回流脱贫人口、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群体中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的人员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建立跟踪服务机制,指定专人“一对一”精准实施就业帮扶,提供岗位信息、职业培训信息,并建好帮扶台账;针对有培训意愿的群体,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等多种方式,选取焊工、电工、家政、育婴、养老等市场紧缺且适合脱贫劳动力就业的技能培训专业,分时段开班培训,实现了“培训即上岗、结业即就业”;针对易地扶贫搬迁零就业家庭,定期摸排帮扶。 截至目前,全市有4499人次享受“311”就业服务,其中591人通过帮扶实现就业;8914户有劳动力的异地搬迁家庭未出现零就业户。 东风浩荡满目新,砥砺奋进正当时。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人社系统将进一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保民生、兜底线、救急难,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常德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搭帮国家的好政策,我们一家人已经脱贫了。”自从成为家门口的“上班族”,桃源县西安镇居民李春虎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今年54岁的李春虎曾是一位水泥罐车司机,后来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司机这个职业。5年前,妻子被严重烫伤,丧失劳动力,父母均已80多岁高龄,身体孱弱,李春虎只能一边务农一边照顾家人,一家人入不敷出。 前两年,他进入常德市金磁电器有限公司在西安镇设立的就业帮扶车间工作,一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还当上了产线管理组长。“既有稳定的收入,又方便照看家人,摆脱了贫困户的帽子,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李春虎感慨。 文玉惠是桃花源风景名胜区顺风制衣厂工人。“家里不忙的时候就来上班贴补家用,一天能挣大几十元,干活时间长点能挣100多元。更重要的是,上班地点就在学校旁边,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直接来上班,下午下班时正好接孩子放学,一边陪读一边挣钱。”文玉惠介绍,为了方便大家接送孩子上下学,工厂特意根据旁边的崇义小学作息时间制定上下班时间,还在厂房内预留了一小块场地给孩子写作业,解决了加班工人的后顾之忧。 2022年,武陵区芦荻山乡社木铺村村民徐兴高与村委会签订了乡村公益性岗位劳务协议,成为社木铺村的一名保洁员。 早年,徐兴高在农村做厨师,承包周边红白喜事的宴席,后来生意差了,又打零工增加收入。今年,66岁的徐兴高打零工的机会少了,社木铺村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在与他多次沟通后,决定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来帮助徐兴高增加务工收入。如今,徐兴高在工作中干劲十足,他说:“政府给我安排了工作,保障了我的老年生活,也让我继续发光发热,我感觉生活更有盼头了。” 2021年,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津市市毛里湖镇大山社区居民欧阳林患上癌症,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妻子胡锦红为了照顾他,不得不放弃工作,家里失去了收入来源。 正当欧阳林一家不知所措时,社区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帮他申请了临时救助,暂时缓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为切实解决这家人的生活难题,社区建议胡锦红回工厂工作,并帮她把岗位提升到管理岗,让她有更多时间回家照顾丈夫,平时一些工作也能在家里完成。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