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殖资讯 | 养殖培训 | 养殖项目 | 农林盆栽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 |
您现在的位置: zoonxw.com养殖网 >> 农林盆栽 >> 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记浙江农林大学干果产业科技特派团 | |||||
作者:佚名 农林盆栽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25 | |||||
新华网杭州8月19日电(陈胜伟、余靖静)浙江农林大学有一个20多人的“干果团队”,其中正教授7位。他们常下乡进村,心甘情愿免费把农业技术“传经”给林农,把帮助农民脱贫当做自己的第一要务。 在“干果团队”去过的浙江、安徽、江苏、贵州等地,越来越多的林农感到,“支援钱、支援物,不如来个科技特派员。” 山核桃是浙江特色的干果,好吃,但树难种:从树苗到结果,约需10年;山核桃树高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且总是长在陡峭的山坡上,很难采摘;此外,成长的土壤得通气、保湿,又怕水,还会遇到许多病虫害…… 黄坚钦教授的研究方向就是山核桃。走村串户时,他常听说有人采山核桃摔伤了,有人采着采着就掉到山谷里再没有醒来……黄坚钦想,能不能让山核桃树长得矮一点呢? 他开始带着团队调研,访问了上千位林农,约十年时间,先后攻克了山核桃嫁接、矮化、实生苗培育、人工授粉、病虫害防治等难题,接下来他们自掏腰包,为林农们开展培训。 如今,再去浙江的天目山一带,山核桃树已经能种在比较平坦的地方,本身树高不过5米,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摘到核桃,最高处的核桃登上一个小梯子就能够采到。而且还能提前挂果,产量高且稳定。 “他们的的确确是我们山里人的‘财神爷’。”浙江临安武村农民杨有发说。正是听从浙江农林大学干果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建议,他家逃过了山核桃苗枯死之“劫”,香榧亩产有了显著提升,干果收入翻了好几番。 黄坚钦和他的团队还专门建了“中国山核桃产业网”,把研究成果无偿发布在网站上,方便更多的林农能够用上更好的技术。 “能利用自己的科技成果服务农民,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黄坚钦说。 香榧,是浙江林农能借以脱贫致富的另一种“摇钱树”,可同样难种——香榧苗很难种活,从幼苗到挂果约需10年,如果不掌握栽培技术,果实个子小、衣难剥、口感差——许多林农不愿尝试。 “要领着农民致富,还得讲方法。”在庆元县张村乡推广技术时,浙江农林大学“香榧教授”戴文圣把两棵香榧树种到乡政府门口。过了两年,这两棵香榧树都挂果了。“广告”如此鲜活,马上就有林农主动找上门来,请他指导自家种植香榧树。 现在当地已有100多户山农加入种植行列,香榧种植面积近1500亩,乡里还打出“香榧之乡”的口号,准备实施一个万亩香榧种植计划。 浙江农林大学干果科技特派员团队名声在外,慕名而来的林农越来越多,可如何单靠老师们一个一个去解决,人手并不够用。老师们发起了“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他们从各乡镇遴选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又愿意帮助其他农户的种植大户,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为了便于交流,黄坚钦建了一个“山核桃微信群”。遇到棘手的病虫害问题,农民就拍照上传到群里“求诊”。 “如果我们碰到了自己不知道的病情,就拍照发微信,经过老师指导之后,再告诉农户。”临安市湍口山核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卫东说,当地山核桃的亩产已从几百斤增长到了几千斤。 浙江农林大学负责人说,发挥人才科研优势服务三农发展,既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大学服务地方的义务。农林类科研人员的水平如何,就看是不是受农民欢迎,能不能把论文写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
|||||
农林盆栽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农林盆栽 | ||
高等院校:智力支撑乡村振兴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养殖资讯网声明:登载内容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站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