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科学工作法:原理与实务》纳入西北农大公选课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4/11 6:08:0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进一步完善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并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科学的工作方法,携手校友圆通制教育,共同推出了《科学工作法:原理与实务》这一全新的公共选修课。同时为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面开设。为确保该门课程的顺利开设,学校于4月7日在国际交流中心111会议室举行了该课程公选说明会,会议由陈玉林副校长主持。 本次会议由教务处和研究生院组织,科研院、新农院、国际处、校团委、乡村振兴学院以及各二级学院等单位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副校长陈玉林主持会议,要求课程组围绕社会需求、学生能力提升,创新开课机制,高质量开好该门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为我国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精英型人才。 陈玉林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门课程《科学工作法:原理与实务》作为公选课,面向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这是一个本研贯通的课程。切入点是研究生,初级面是本科生;目前高等院校学生缺的是能力和素质,不缺知识,这门课涉及的知识学生都有,但是学生还不能转化为工作能力,不能转变成工作素养,在具体的工作场景里面还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和达成比较理想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教学遇到的问题,我们这门公选课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校友圆通制教育董事长王民权先生的支持下。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开设这门课程,由研究生院和教务处研究开课模式,抓紧落实。我们要建立良好的机制来支持我们为学生培养科学工作法,为此圆通制教育专门设立两个机构,一个叫大学生乡村振兴科技信息服务队,一个叫科技信息服务办事处产教融合共同体,支持学生掌握科学工作法,围绕家乡的需要,以需求为导向,把需求变成任务,把任务变成学习内容,变成实践,变成检验实践的效果。学校由方建斌教授、王征兵教授等组建教学团队,标准训练应用圆通制AI智能工作导航平台,学生学习后参加大学生乡村振兴科技信息服务队进行实干,在干事创业中增长才干和创新知识,所以我们今天开这个会,如果过三五年再回过头来总结,可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第一我们要创新开课方式,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我们的经验变成我们的工作标准,体现出我们的教学效果,面向全国推广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特别要补足学生工作急需的素质能力不足的问题。让学生掌握科学工作法,能够独立研究撰写论文,会写个专利等等,教给学生一个科学的工作方法。因此这门课我们叫通专结合、夲研贯通、产教融合,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优先解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的成人成才,把自己能力素质提高。第二我们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价值塑造,鼓励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家乡建设,具有家国情怀、三农情怀、西部情怀和西农情怀。希望大家认识这门课,理解这门课,支持这门课,一块参与这门课,围绕我们学生能力素质养成提升上来这个问题干一件很重要的事。这件事我们是在校友的支持下,在我们的努力下,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取得成效;这是校友为90年校庆,把自己积累一辈子的工作经验和圆通制科学工作法成果带到学校来,这是对校庆系列活动最重要的支持!这是校庆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校庆活动要回过头来看,怎样把学生培养的更好,就是要落实习“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课程团队负责人方建斌教授详细介绍了这门新课程的开设目的、教学团队以及课程大纲,深入阐述了科学工作法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他说:《科学工作法原理与实务》是一门系统阐述科学工作原理和方法的课程,面向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该门课程基于科学、理性、客观、实践的思维,将工作经验升华到科学标准的层面,并逐步模式化的传输给学习对象,改变工作效率和提高工作质量,使一般工作体验、思维、程式化、标准化,全面促进学习者的工作能力和效率的科学工作指导课。旨在进一步丰富研究生社会实践经历、锻炼工作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社会沟通协调能力和技术资源整合服务能力,培养大学生尽快成长为现代社会急需的科技创新者和内容整理者、技术信息传播者和技术信息成果推广者,帮助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公共选修课。 圆通制教育集团董事长王民权先生随后分享了课程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了满足课程日常体验、训练、评价的支撑平台——圆通制AI智能工作导航。介绍了圆通制的主要内容和科学工作法的主要实施过程,他说恰逢母校90年华诞校庆之际,能够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学弟学妹工作经验积累和工作能力提升,倍感欣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征兵教授十多年来一直关注支持圆通制科学工作法的研究,并将科学工作法应用在研究生教育中,他给大家分享了大学生乡村振兴科技信息服务队、奥数竞赛、猪肉合理价格定位、会议组织、苹果销售、地震危机处理、干部权利清单、十二人性理论等一系列生动的实践案例,展示了科学工作法在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显著成效。他的讲解深入浅出,使得与会人员对科学工作法的实际应用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该校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截至2023年8月,学校有教职工4635人,普通在校生37834人。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9个本科专业。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材料科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3个学科进入前1‰,农业科学进入前0.1‰。目前,已发展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