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小药材种出致富大产业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13 11:39:5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丰收季,秋收忙。在包头市固阳县金山镇二社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鸣声,一颗颗饱满的黄芪被挖出,工人们你捡我装。不一会儿,出土的黄芪就被统一收集起来,田间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香。 “我们流转了170多户农户的土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种植了3000多亩黄芪,年均纯收入大概在1500万至2000万元。”润植丰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润才喜笑颜开。 据了解,固阳县种植黄芪已有60多年的历史,独特的高原地貌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质量上乘的正北黄芪。目前,固阳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为7万亩。其中,黄芪种植面积占90%以上。按照正常市场价,黄芪亩均收益2000元左右,高于马铃薯、葵花等传统农作物1000元左右。 中药材种植的高收益,让越来越多的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成立。“黄芪种植是个技术活儿,亩均投入3500元,而且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多辛苦。”高润才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外打工,留守的村民都已经五六十岁,他们没有能力自己种植黄芪。为响应政府号召,很多地方通过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流转了十几亩土地,流转费2000多元。还常年在润植合作社打工,负责管理工人和土地,月工资4500元,比自己种地强多了!”61岁的二社村村民燕迷高兴地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固阳黄芪逐渐得到业界认可。2017年,固阳县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固阳正北黄芪之乡”称号,“固阳黄芪”成功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黄芪成为“北纬41度固阳献”区域公用品牌;2022年,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复,固阳县成为内蒙古首批“药食同源”试点地区,正式开展黄芪食药两用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 从人工种植到全程机械化,从单打独斗到成立合作社,从出售原芪到销售精选切片,从药贩子上门收购到全国各地都有稳定客户,固阳县初步形成以种植为基础、加工和营销为依托的黄芪产业链,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固阳县制定出台了中药材中长期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全县黄芪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达到4万吨,黄芪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记者 薛来)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互鉴互融。近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布了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名单,内蒙古4个文旅项目榜上有名。… 近日,内蒙古大学教授左永春团队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生物信息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科研进展,相关成果以“EmAtlas:探索哺乳动物胚胎发生时空激活的综合地图集”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出版集团牛津大学出版社旗下学术期刊《核酸研究》。 科研团队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方法创建完成了包含64TB的胚胎发育多组学时空调控图谱数据库与分析云平台EmAtlas。…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