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躬耕乡野 大有作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19 8:55:4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从“浙江实践”看如何贯彻落实习关于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重要指示精神

  2021年7月1日,习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有这样一支队伍——科技特派员,他们用心用情宣传贯彻党的“三农”政策,不遗余力传播农业科技,勇做科技创新创业领头羊,勇挑带领乡村脱贫致富重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同志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在南平市探索农村工作机制推行的一项创新实践。2002年,科技部总结了南平科技特派员实践经验,在西北五省区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在浙江工作期间,习同志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他曾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导推动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2019年,习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

  19年来,浙江矢志不渝践行习同志指示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抓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在之江大地生根发芽、蓬勃发展,点亮了农村发展的科技之光,架通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延长了农业产业链,结出了累累硕果。

  2003年4月8日,浙江首批100名科技特派员踏上征程。他们来自浙江大学、中国水稻所、浙江省农科院等国家及省级高校科研院所,平均年龄仅38岁。

  2003年4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同志来到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调研。聊起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村民们说:“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习同志说:“省里研究一下,给你们村派一个科技特派员来。”

  在习同志的关心下,作为浙江省派到基层的第101名科技特派员,省中药研究所教授级高工俞旭平不久就来到这个集库区、老区于一体的山村,一干就是十几年。俞旭平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投资项目,培育农村合作组织,帮助乡亲们种起了栀子树、杭白菊等特色中药材。昔日的贫瘠乡镇,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浙江省中药材之乡”。到2017年,枫树岭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万亩,全镇中药材年总收入5985万元。

  十多年的科技特派员经历,成了俞旭平奋斗芳华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先后获评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浙江最美科技人。“与村民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将永远珍藏在我内心深处。”他说,“作为科研人员,一定要踏踏实实做事,认真对待手头上的每一项工作。”

  从2005年起,浙江全面推开科技特派员制度,并在全国率先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名科技特派员。他们牢记使命,帮助当地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把先进农业科技和现代理念带给农民,把资金、技术、信息等一系列要素导入农村,激发农业农村创业活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地处大山之中的丽水市缙云县大源镇龙坑村,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强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动员当地农民在荒山上种植黄茶,让偏僻山乡变成“千亩黄茶第一村”。目前有293户农户种植黄茶,总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2.1万元。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包崇来,被派驻到丽水市青田县章村乡。他手把手教会了当地农民种植高产茄子新品种,示范户亩均收入从3000元增加到8000多元。如今,茄子产业已成章村乡的农业支柱产业,累计增收5800万元。

  浙江省科技特派员、浙江大学教授汪自强(前排右)在入驻地温州市泰顺县万排乡,进行甘薯新品种技术指导。资料图片

  2005年,浙江大学教授汪自强来到温州市泰顺县万排乡时,当地农民种植甘薯年收入只有1000元。他为当地引入两个甘薯新品种,第二年,村民种植甘薯人均收入就多了500元。此后十几年,他每年约有80天都在田间地头为群众服务,为当地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29个,帮助当地农民增收10倍。

  19年来,浙江省、市、县三级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2万人次,其中个人科技特派员1.7万人次、法人科技特派员36家、团队科技特派员504个;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7万多项次,技术培训12万多场,培训680多万人次。

  科技特派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专业特长积极培育、壮大当地特色产业,使“茶叶之村”“竹子之乡”“红糖之镇”“柑橘之县”遍布全省。群众纷纷表示,科技特派员把知识带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富了。可以说,科技特派员成为农民心中当之无愧的“科技财神爷”。

  截至2015年,浙江省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在全国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科技特派员作出了重要贡献。

  19年来,浙江省广大科技特派员牢记习同志嘱托,把学问做在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山深处。

  金华市武义县被誉为“中国香菇之乡”。由于传统种菇方式落后,菌农们自己做菌棒不仅辛苦,需要几天几夜守着不睡觉,且成品率没有保障,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一行。2011年,武义县科技局组织创办了食用菌有限公司,创新科技推广和服务模式。由企业提供资金,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专家蔡为明带领科技特派员团队为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武义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从武义县被确定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事业法人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对象以来,合作方式由单纯建基地、做示范、搞培训,向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合作经营转变,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高校改革发展的双赢共享。

  2006年,派驻丽水市的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斯金平在与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个经验:一定要让新技术简单化、平民化。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到他这儿学习几天就能掌握整套种植技术。

  铁皮石斛是珍贵的中药材,针对大棚种植成本高、风险大、技术复杂,有的农民进不了这个产业的问题,斯金平团队又进一步研发出岩壁附生、活树附生、立体栽培、盆栽等新型栽培模式,开发建立“不砍树也能富”的近野生栽培新模式,适合更多地区的农民种植。这种模式得到认可,由斯金平团队和浙江森宇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铁皮石斛品种选育与高效栽培”项目获2016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技特派员不能只局限在某个项目某个点,一定要着眼于全产业。”这是斯金平一直以来的理念。除传统铁皮枫斗和鲜品外,斯金平团队和行业内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了铁皮石斛颗粒剂、胶囊、片剂、浸膏、口服液、饮料等附加值较高的精深加工产品。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19年间,浙江科技特派员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耕耘在“三农”事业上。据统计,截至目前,浙江省级科技特派员共牵头实施科技项目9515项,支持发展农业企业432家,建立利益共同体1632家,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204.1万人,创建各类科技示范基地120多万亩,实现经济效益98.58亿元。

  浙江实践充分证明,科技特派员这一源于基层探索的制度创新,填补了农技服务空白,打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这一制度也为广大农技人员服务“三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开辟了有效途径,搭建了广阔舞台。

  习强调,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广大科技特派员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有了思想引领,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浙江大地萌芽、发展并不断成熟,成为浙江加快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程中一项重要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践表明,唯有精准选派才能实现精准帮扶,唯有系统帮扶才能提升农业农村整体科技经济实力,唯有与时俱进才能保持鲜活生命力和先进性。

  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叶胜海(右)正在丽水市松阳县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指导高山优质稻米田间管理。资料图片

  精准谋划,高站位开展顶层设计。浙江省委、省政府从工作伊始就高站位做好谋篇布局。2003年至今,浙江科技特派员制度由最初在全省最不发达的100个乡镇开展试点,到2005年在全省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行,2008年选派队伍从个人科技特派员扩展到团队和事业法人科技特派员,再到2017年进一步向全省域拓展,通过由点带面、分步实施,确保制度在试点摸索、积累经验中完善发展。省级选派科技特派员把省级及以上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选派渠道,较好地确保了队伍的高质量,也为高层次科技专家下沉并服务基层畅通了渠道。2003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向欠发达乡镇派遣科技特派员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通知》等一揽子政策,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系统支撑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从2017年开始,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项目经费标准由每人每年5万元提高到10万元。

  精准选派,高水平对接地方需求。为突出问题导向,做到有的放矢,浙江省特派员工作从需求对接阶段就强调供需双方对接要精准。首先,双向选择,择优选派。在地方提出选派需求后,管理部门汇总需求并面向省属高校院所公开发布和征集,将结果匹配后再返回地方二次选择或调整,确保精准对接、双向选派。其次,一人派驻,团队支持。虽然每个乡镇只派驻一名科技特派员,但这名特派员后面是派出单位的强大团队支撑。一旦科技特派员在乡镇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各派出单位都能充分调动资源,全力帮助解决。再次,提高选派质量,不搞“拉郎配”,对不能满足基层需求的及时进行动态调整。选派人员是真正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真正通过“选”和“派”的程序,带着任务、项目和资金到农村一线,服务期限两年,扎根地方每年3个月以上。

  精准服务,高质量支撑产业发展。全省在原一乡一名科技特派员的基础上,建立了法人和团队科技特派员制度,进一步发挥高校院所整体力量服务于县域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特派员服务体系。针对派驻地产业特色和农民实际需求,不断探索总结推广有效的科技服务模式,形成了“1人+1乡”的个人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1队+1业”的乡村团队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1企+1策”的工业团队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1家+1县”的法人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点从带动欠发达地区脱贫脱困向支撑全省农富民强转变。目前,除省财政重点支持的加快发展地区外,发达地区也可申请派驻科技特派员,经费由地方自行解决。2017年,为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支撑农村综合经济发展,科技特派员专业领域开始由一产逐步向二三产拓展,当年省派非农专业个人科技特派员占比约13.6%,2019年已提高到16.2%。

  精准管理,高效率保障制度运行。为实现科技特派员制度高效运行,浙江省不断强化政策保障、优化管理模式。浙江省规定,对开展农村科技公益服务的特派员5年内保留原单位工资福利、岗位、编制,工作业绩纳入科技人员考核体系。省委、省政府每两年表彰一批优秀科技特派员和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至今有406家单位、1621人次获表彰。每两年对市、县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表现和服务进行评价,确定等次。县(市、区)对县域内派驻的特派员工作绩效进行评价,结果通报派出、派驻单位,确保科技特派员工作干出实效。通过建立科技特派员信息化管理平台,简化合同签订模式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2021年3月,习在福建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科技特派员制度凝结着习对“三农”工作的深邃思考和实践探索,是浙江做好“三农”工作的“金钥匙”,是习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影响深远的实践意义。

  新阶段赋予新使命,新任务提出新要求。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科技特派员将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源于基层探索、群众需要、实践创新的制度安排。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关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12月,浙江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坚持发展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的应有之义,在实践中要体现“四个更加突出”,坚定不移地将科技的旗帜插遍县乡村。尤其是要聚焦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立足山区26县发展实际,依靠科技赋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特派员扎根山区26县发展,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更加突出精准选派,把最优秀的科技人员选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好钢用在刀刃上,科技特派员要用在基层群众的急需处。坚持“个人自愿、双向选择”原则,让科技特派员特点和优势与各地需求更加精准对接、择优选派。进一步拓宽选派视野,打破专业、身份、地域等各种界限,将选派单位从原来19家涉农高校院所拓展到全省高校科研院所,选派专业从原来的农业相关拓展到机械设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创意设计等领域。不仅要在省内选,而且也可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选,真正把那些有情怀、有能力的人选派下去。科技特派员作为浙江山区26县和发达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人才队伍和支撑,要围绕“一县一产业”,按照“一业一支队伍”的配置思路,推动26县将科技特派员作为地方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由县(市、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和系统配置。

  更加突出政策鼓励与市场激励相结合,让科技特派员“名利双收”。要继续用好政策鼓励的指挥棒,对科技特派员拿出看得见、摸得着的鼓励措施,特别是要在工作经费、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把基层导向、实干导向鲜明地树立起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改变以往过多强调科技公益性扶持和无偿服务的做法,加快推进科技特派员分配收益制度改革,鼓励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领办创办企业等方式,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让科技特派员付出越多、得到越多、成果越大、收益越大。

  更加突出嫁接推广融合,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多领域、全区域落地生根。积极探索新型科技特派员跨界、跨区域服务模式,加快服务领域向产前、产中、产后全面拓展,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拓展,向农业、工业、服务业全面拓展。要突出力量整合,鼓励个人特派员之间广泛开展合作,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集成。深化团队特派员制度,帮助县(市、区)培育一个产业或做大做强一个产业。引导法人特派员与结对县(市、区)共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更加突出创新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加强对省级特派员和团队、法人特派员工作的第三方评价,确保特派员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做出成效。将特派员工作作为地方经济和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纳入地方政府年度工作内容。鼓励有能力的特派员挂职科技副(乡)镇长、驻村。进一步提升特派员在服务地方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中的咨询建议权和话语权,把科技特派员的真知灼见吸纳到党委政府的相关决策中来。

  (调研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陆健,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潘伟光,浙江省科技厅农村处〔科技特派员办公室〕处长钱玉红;执笔:陆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