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乡村振兴要用好“土专家”“田秀才”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3 9:35:2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多年来,为解决三农人才匮乏难题,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促进人才下沉,涌现出“科技特派员”行动、“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模式,为农村农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步入新时代,我国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些举措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由于“高层次人才”在农村的不适用、不实用而带来人才浪费和低效率问题。

  而在乡村振兴路上,还有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正在带动农民发家致富,进行创新创业示范。“西瓜王”、农机手、养猪能手等广泛地在农村流传,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更加熟悉本地风土人情,有时比下乡高层次科技人才更适合农村创新环境。他们心系农村,情系农业,凭借自己扎根农村多年练就的劳动生产技能,实现了很多大型下乡农机具不适用于一些山地地形的改造,发明创造了更加适合不同地势地形的各类实用适用的小型灵活工机具。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文化程度并不高,甚至不懂得机械原理,不晓得发明创造知识产权的保护,但却在振兴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然,农民“土专家”还有很大发展潜力有待开发,需得到足够重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促使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作出更多贡献。

  但究竟如何落实实施,如何有效培养并用好乡土人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引起进一步的研讨深思和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宏观角度破除制约乡土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学合理、具有特色、更加有利于甄别、选拔和激励“土专家”“田秀才”成长成才的评价体系,着力建设人尽其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乡村文化和创新沃土。二是提升发展理念,加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全面培养具有现代文化观念和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三农基础理论和必要农业技术技能,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乡村实际需求的新时代农村实用人才。三是定期开展农业生产与经营能力培训,内容包括涉农专业培训、政策培训,以及乡村文化、产业结构、技能提升、气候地理环境、农技推广传播等。四是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现实需求,提供“走出去”学习交流与调研考察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了解农村、理解农民、热爱农业的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创业领头羊和乡村致富带头人。五是加强乡土人才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注重典型人物的宣传举荐,激发其创新动力,更好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从贫穷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逻辑。实现共同富裕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上不封顶,二是要保底,三是要扩中。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如愿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地享受生活和追求幸福。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准确地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要准确认识和适应全球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变化,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历史进程谋求战略创新,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了全方位、全过程地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让每个人的能力、人的丰富性得到全面提升。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提升国家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能够为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构筑最为广泛、最为持续、最为强大的微观新动能。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实现结构性转型是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