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农林生态别样“红”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15 20:39:3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秋日的宜君,群山迤逦,河水清澈,层林尽染。铜川市宜君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以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促进森林资源利用为目标,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落地落实,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在林长制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后,宜君县便强力推进以林长制构建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特色高效林业,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宜君县林长制工作人员王杰说道:“林长制的实施,是在健全完善全县森林资源治理长效机制,实现全县林区林长全覆盖,层层抓落实,人人守青山,促进经济社会与森林资源保护协调发展,走山绿、林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 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宜君县加快建立“一管三防”责任体系,加强林草资源监管,落实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草资源保护责任,维护生态安全。全面建立县、乡镇(街道)、村三级林长制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全县聘用生态护林员350名,以护林员为主体的村级政策宣传、办事需求便民服务通道。村级护林员将最新的林下经济产业、林业项目实施、生态保护规定、林木采伐等惠民政策,通过宣传手册发放、微信群发布等形式对群众进行政策普及。确保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内,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林长制涉及范围广、部门多、内容丰富,因此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方面,加快建立起“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为全县林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同时,宜君县要充分调动社会公众的积极性,让爱护“一花一木”成为公众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让林业为美丽宜君添彩。 为荒山披绿衣,为大地织锦绣。在春季植树造林时期,宜君县提早行动,抢抓时节,合理规划,积极推进绿化造林工作。多年来的持续坚持,把一座座荒山变成青山,将一个个山坡装点成了一幅幅“绿色画卷”。 宜君县以建设森林村庄为导向,以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整体水平和群众幸福感为目标。每年植树节各级全体党员干部齐动手、植树造林美家园,在道路两旁、村组干道、房前屋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打造出一条条绿色长廊。为了能够使树成林,宜君县全面启动“林长制”,辖6镇1乡1个街道办2个综合服务中心均建立镇级林长制,全县117个村建立村级林长制。 “最近这一段时间,我们巡山是以病虫害防治为主,油松最有可能出现红脂大小蠹虫,一旦发现情况严重的,我们需第一时间处理。”8月11日一大早,宜君县棋盘国有生态林场护林员陈晓伟像往常一样和同事进入林区,开始进行一天的巡护工作。 护林员的工作,陈晓伟一干就是18年。每天3万步的步数,对他来说,是再平常不过了。“树木一年比一年长得茂盛,我们巡护的范围也在逐年增加。”陈晓伟笑着说,村民护绿意识都提高了,这两年在山林里放牧的基本没有,过去牛羊走的小路都没有了。“我们巡护时需拿着树棍和砍刀,自己开辟小路,难度是大多啦。” 宜君县在建设林下资源的同时,深入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滥伐林木、非法收购、加工和运输木材、非法侵占林地和乱采滥挖幼苗、大树、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 护林员们用辛勤和汗水换来山城的青山绿水,他们用黝黑的肤色换来山城的苍翠一片。56岁的李树军在宜君县杨湾林场从事护林营林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的他经常说:“栽树不容易,管护好树更难。林木是国家的,能顺利地成长成材更不容易,我主要工作是管护好它们。我会一直守护这片森林,我很知足,也很快乐。” 当一方林长、保一方生态、富一方百姓。从砍到种,从种到护,转变的不仅仅是身份,更是行为、心态以及观念。通过多年的管护,宜君县的林业秩序得到很大提升,乱砍滥伐几乎绝迹。更可喜的是,广大老百姓在宣传引导下,主动参与到保护树木、保护动物中来。 “森林走进县城,绿色遍布乡村,人人安居乐业”,10万宜君人民过上了抬头望蓝天、开门见青山的田园风光美好生活。自宜君县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以来,加强用绿活绿探索,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持续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深入开展荒山水土保持绿化行动,擦亮自然生态“底色”,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多年来,宜君县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扎实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全省首个“蚂蚁森林”植树造林项目落地。2021年底构建三级林长制管理体系,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林业生态发展机制。预计到2025年底,全县林地总面积稳定在140万亩以上,森林面积达到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6%,森林蓄积量达到255万立方米,建立起结构稳定、功能强大、效益明显的森林生态体系。到2035年,实现林业生态资源增质效、生态功能更完善、生态空间高颜值,建成天蓝、山青、水绿、景美的绿色生态宜君。 依托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更是促进产业扶贫、群众增收的有效路子。然而,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种正确思想的引领,宜君农林产业的发展也逐渐释放自己的独特魅力。 当核桃刚刚挂果,一个个嫩绿饱满的小精灵挤在一起,仿佛在向人们预示着又是一年丰收季,这一幕让宜君县哭泉镇马前尧村村民孙小军看在眼里,乐在心上。曾经因父母患有重病纳入贫苦户的孙小军,2016年经过参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培训,种上了专家推广的“清香”核桃,加上养猪、种玉米等副业,年收入从之前的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35万元,勤劳肯干的孙小军成功摘掉了“穷帽子”。同时在技术培训,品种改良“活学活用”下,成为名副其实的杨凌科技推广员。 宜君县大力鼓励林农自主经营,发展家庭林场、“森林人家”,开展林下种植养殖、发展特色经济林及绿化苗木等,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地租金、劳务收入、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推进森林保险全覆盖,全力维护林农权益。 宜君县除了核桃产业带动,还有一项让群众致富的“利器”就是中药材种植。本草堂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该公司在宜君县西村综合服务中心流转了3600亩土地,公司主要从事中药材技术领域内的技术研发、转让与服务,中药材种苗的繁育、种植、初加工与销售。该公司以种植丹参、党参、黄芪、黄芩等中药材为主,采取“公司+村级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脱贫户)”的经营模式,为当地提供中药材种植产供销“”服务,带动焦安村群众116户405人,其中脱贫群众16户40人,每户每亩年实现保底分红700元,连续分红5年。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每年8680元,连续分红5年。形成了完整的中药材种植产业链,奏响了中药材种植脱贫致富曲。 “自从本草堂在我们村流转土地以后,增加了我们的收入,土地流转有一部分收入,在药材基地打工又有一部分收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在家门口打工,中药材种植是我们焦安村的一张名片,作为祖祖辈辈从事单一传统种植的农民来说,从思想内心深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让农民对发家致富有了信心。”焦安村村民焦拴虎欣喜地说道。 目前,宜君县中药材面积已达10.6万亩,育苗1220亩,其中建成300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21个,千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3个,育苗基地2个。现代医药产业园(方舟新厂)顺利投产达效,新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2户,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为中医药产业和避暑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宜君县紧扣做强现代农业、避暑康养、中医药、新能源“四大产业基地”的发展主线,全力推进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发展,“3+4+N”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喜获丰收,“宜君核桃”“宜君党参”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产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宜君县林业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绿色万里长城”事业。全县将紧抓时代机遇,统筹谋划,奋力拼搏,坚持山上治本,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突出身边增绿,以交通干线两侧和镇村及周边绿化为重点,努力把防林护林建设推向新局面,把宜君建成渭北旱塬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让美丽生态激发经济活力,经济发展创造美丽生活,环境更美了,百姓更富了,日子更甜了,群众的小康路更有奔头了。(通讯员 田亚南)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