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南充市:助农增收显担当 以工代赈暖民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20 17:11:3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近年来,南充市坚持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赈济”效用,牢牢抓住 “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 这个核心,始终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以工代赈工作,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市县”。积极探索形成增收新模式,推动产业增效、集体增资、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以项目带项目,以资金带资金”的特色之路。

  在推广实施以工代赈过程中,南充市还坚持“市级有牵头领导、县级有行业专员、乡镇有工作专班、村级有组织机构”,鼓励项目成立临时党支部,采用“班排连”务工组织模式,聘请专业的施工管理员、质量监督员、档案收集员跟班督导,确保项目推进高质高效。坚持“最大程度控制成本、最大程度组织群众、最大程度发放报酬、最大程度开展培训”,大力推行“无中间商赚差价”的“村民自建”方式。对标国省要求,细化制定全市“以工代赈专项类、农业农村推广类、重点项目实施类”三类项目工作导图,通过市级联动、县级交叉等方式,开展常态化督查、随机性抽查和适时性“回头看”,先行先试采用“一卡通”平台发放劳务报酬,确保项目推进“靶心不偏、红线不越”。

  六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但在阆中市天宫镇宝珠村的现代农业晚熟柑橘园内,农民伯伯们依然在辛勤劳作,6月12日上午,在阆中市2023年以工代赈赈济模式创新拓展项目现场,园区内生产道路通畅,排水沟整治已完成,远处的村民们正在地里不停地忙碌。

  该项目位于天宫镇宝珠村,项目总投资118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8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30万元;新建园区主干道2.8公里,扩建园区道路2.3公里,新建生产道路6.1公里,整治排水渠1.8千米,浆砌护坡16处(1232立方米),园区道路黑化提升6公里。

  该项目理事长张吉林表示,该以工代赈项目按照“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赈济模式,拟吸纳当地群众302名,其中,重点群众112人(脱贫人口49人、军烈属3人、其他农村低收入人口60人),一般群众190人,针对困难群众设置特殊岗位11个,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预计发放劳务报酬321.6万元,占中央资金的40.2%,人均增收逾10000元。

  “不同的工种每天的工资是不一样的,像我们普工每天工资120元,一个月能上20多天班,按月结算。”谈起在村里以工代赈项目上务工,天宫镇宝珠村村民敬金玉表示,园区的工种分为普工、技术工和特殊岗位技工,这些人都是村里的村民,大家通过在村里的以工代赈项目上班,既能就近赚钱,又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非常方便。

  自以工代赈工作开展以来,南充市深刻把握“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政策内涵,紧紧围绕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谋划项目。认真落实“应用尽用、能用尽用”工作要求,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设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始终坚持“应纳尽纳、梯次储备”工作原则,建立“以工代赈专项类、农业农村推广类、重点项目实施类”三类项目储备库,聚焦建设内容、劳务报酬、利益联结等关键环节遴选推荐项目。

  去年以来,南充全市共谋划争取以工代赈项目45个、涉及中省投资1.89亿元,已带动4166名群众就业、发放劳务报酬2596万元。实施项目482个、涉及投资4.22亿元。推荐项目省级遴选通过率达94%。

  6月12日下午,在仪陇县马鞍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园区提升工程总投资210万元,建设内容为新建生产便道3公里、沟渠1.5公里,土地整理350亩,整治边坡20亩。该项目采取村民自建方式实施,严格按照“六项工作步骤法”推进,县级行业部门指导镇、村严密组织群众务工,并通过银行卡直接发放务工群众劳务报酬。共组织130名群众参与务工,组织技能培训267人次,发放劳务报酬25.4万元,占财政资金的12.1%。通过项目实施,吸纳了大量当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让群众成为项目的组织者、参与者、监督者,有效缓解务工群众的外出就业压力,增加群众家庭收入。

  “以前园区在建设道路、水渠的时候,我就在项目里面做普工,当时是120元/天,一个月大概有3000余元的收入。现在的工作是给秧田插秧苗,工资是200元/亩,每天大概能完成一亩田,截至目前我已经干了20多天了,收入4000余元。我已经很满足了,以前我们打工赚钱要跑到城里去,而现在在家门口我们也能打工赚钱了。”许期贵是金山村5组的一位普通农民,该村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以来,他便一直工作在园区提升工程的各个岗位。

  仪陇县是全国产粮(油)大县、全省农产品主产区。近年来,该县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决策部署,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丘区样板,全力建设农业强县。全县耕地保有量92.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81.23万亩,建成各类农业园区19个,其中省四星级园区1个、省三星级园区1个,粮食播面和产量常年保持在114万亩、43万吨以上。

  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确保项目推得好、群众线年以来,该县共实施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288个,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63亿元,发放劳务报酬1733.4万元,占财政资金的10.64%,带动本地群众2580人就地就近务工,开展技能培训5213人次。

  此外,南充市坚持把以工代赈与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项目实施搭建务工就业平台,累计吸引3261名脱贫户、外出务工人员等返乡就业,有效解决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衔接了乡村振兴实施。

  汉巴南铁路马鞍站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拟吸纳当地群众70人,拟发放报酬300万元

  汉巴南铁路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的重大交通工程,纵贯仪陇、巴中等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地带,是德乡人民的红色路、振兴路、小康路,承载着仪陇百万老区人民“高铁梦”。该铁路南(充)巴(中)段全长147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起于南充火车北站,接入巴中东站,仪陇境内全长58公里,设两座高铁站。

  该铁路马鞍站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负责人邓小兵表示,该项目总投资16.2亿元,资金来源主要为债券资金,项目规划建设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拥有264个停车位的客运中心、4.84公里的城市道路和长455米的隧道一座。该项目由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承建,2022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5月全面建成投用。

  2022年7月以来,国省政策相继出台后,仪陇县对标重点工程实施以工代赈 “十项重点工作” 等相关文件要求,将2022年9月已开工的汉巴南铁路马鞍站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纳入重点工程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清单,采取“中期植入”的方式,深入挖掘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从2023年1月起,应用尽用、能用尽用当地群众务工。目前,已吸纳当地务工群众61人、发放劳务报酬64.83万元。

  “以前我跑过广东、深圳等城市,都是在建筑工地上打工,今年年初我通过统一招工进入了现在的工地干钢筋工,日工资是300元/天,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比以前方便多了。”仪陇县大寅镇断桥村村民杨纪国表示,现在的项目上除了能让我们增加收入以外,还会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技术工人进行培训和学习新技能。

  “通过技能培训、以工代训,让务工人员增强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把组织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根本要求。”仪陇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工代赈,不仅是让受赈济者作为劳动者参加工程建设,通过劳动获得劳务报酬;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气神。

  据悉,汉巴南铁路马鞍站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项目建设单位共同推进,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符合进度要求前提下,大力挖掘钢筋绑扎、抹灰工程、物料搬运、地砖铺贴等以工代赈用工环节,涉及投资规模5000万元,拟吸纳农村劳动力、城镇低收入人口等当地群众70人就近务工,预计发放劳务报酬300万元、组织技能培训150人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南充市以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为契机,创新“赈济+”模式,把务工劳务报酬、岗前技能培训、务工以岗代训、特殊岗位设置、产业技能培训、折股量化分红、公益岗位设置、产业带动就业“八大赈济事项”贯穿以工代赈全过程,有效促进群众长效增收。2022年共组织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4773人次,今年以来培训2152人次,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力工”变“技工”,“零工”变“ 常工”。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近年来,南充市坚持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赈济”效用,牢牢抓住 “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 这个核心,始终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以工代赈工作,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市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