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陕西省教育厅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期在多个科研领域取得佳绩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29 3:22:1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教师一篇SCI论文进入ESI国际排名前1%;在小麦表皮蜡质合成研究上取得新成果;在植物种子储藏物质积累方面取得新进展。

  该研究利用自主开发的模型室外热环境模拟平台(Simulation Platform for Outdoor Thermal Environment),模拟分析了不同建筑和园林植物布局形式对建筑室外风环境和行人热舒适的影响,进而从风景园林的视角探讨了自然通风潜力对建筑节能的影响。上述研究搭建了考虑绿化作用、长短波辐射同时存在时的三维热环境模拟体系,实现了对园林绿化的室外热环境的模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风景园林设计对建筑室外热环境有显著影响;研究强调了在风景园林设计阶段开展环境评估性设计的重要性,如利用被动式散热通风、园林绿化和建筑阴影营造舒适的热环境作为标准来评价住宅建筑的节能效率等。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51222814)和生态规划与绿化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开放课题的资助。

  该校在小麦表皮蜡质合成研究上取得新成果。10月9日,《植物与细胞生理学》(《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发表了农学院王中华教授率领的陕西省小麦遗传育种新技术创新团队关于小麦表皮蜡质脂肪醇合成机理研究的最新科研进展,该文还被选为杂志当期的封面文章,进行重点推荐。《植物与细胞生理学》(《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杂志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4.931。

  植物表皮蜡质具有重要的抗旱保水功能。该研究从普通小麦中分离了一个脂蜡质肪醇合成基因TaFAR1,它编码一个脂肪酸酰基辅酶A还原酶。在酵母、番茄和拟南芥cer4突变体的异源表达均表明: TaFAR1能催化脂肪醇的合成。TaFAR1蛋白被定位于内质网上,且主要在小麦的叶片和花药中表达,这与其合成脂肪醇的功能相关联。单倍型分析表明:TaFAR1是一个高度保守的蜡质合成基因,存在于多个育成的品种中。TaFAR1能被干旱和低温胁迫诱导,且干旱胁迫能够显著增加小麦叶表的蜡质含量。该研究为小麦表皮蜡质的抗旱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汪勇和已出站博士后王美玲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中华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这是王中华教授研究团队继在《实验植物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分离克隆TaFAR5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研究进展。这些研究为解析小麦表皮蜡质的合成通路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培育小麦抗旱新品种提供新的思路。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小麦遗传育种新技术创新团队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该校在植物种子储藏物质积累方面取得新进展。日前,农学院陈明训副教授与新加坡国立大学YU Hao教授在植物种子储藏物质积累调控机理方面的合作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植物学权威杂志《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上在线发表。陈明训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该校为第一单位,该杂志2015年公布的最新影响因子6.841。

  他们发现:一是TTG1不仅具有促进种皮类黄酮合成之外,而且抑制种子淀粉、油脂和储藏蛋白等储藏物质的积累;二是FUS3通过结合TTG1基因启动子区域CATG (CA/TG)结合位点而直接抑制TTG1基因的表达;三是TTG1除了直接调控2S3基因的表达,还间接抑制种子储藏蛋白和脂肪酸积累路径上多个重要基因的表达;四是TTG1具有明显的母体效应,有可能因参与基因表观遗传修饰而获得。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