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业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优质”和“健康”已成该领域技术创新的两大关键词。6月20日至21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生猪优质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百余家单位的代表,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动物营养学专家等近六百名与会者达成上述共识。
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我国的生猪饲养量约占全球一半,已成世界第一的生猪饲养国和猪肉消费大国,但品种退化、疾病防控不力、蛋白饲料短缺、饲料成本大、养猪业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如何通过产业协同创新,确保猪肉的优质和健康已成我国生猪产业面临的主要课题。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介绍了近年来猪场发生的几种新病毒病“库布”、“博卡”和“诺如”病的特点、规律及危害,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关注。英国皇家学会院士Moughan教授等多位国际知名动物营养学家就功能性氨基酸、理想氨基酸模型的改进以及模型等做了学术报告。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介绍了他领导的创新团队在猪肠道化学感应系统等方面所做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他认为,一种被称为Ussing chamber的新实验技术将逐渐在畜禽营养与生理学研究领域得到更多的研究与应用。Moughan教授称印遇龙团队在猪氮磷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业界提供了猪饲料配方理论依据,解决了国际猪营养学和饲料科学研究与应用中的许多重大技术难题,有助于推动中国养猪业从资源消耗型与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发展。
大会还吸引了国内众多生猪养殖及饲料企业的高度关注,来自台湾、湖南等地的企业技术专家就保健养猪技术、猪的营养及其调控、猪场检出率高的主要病原(病)及预防措施、养殖理念创新及养猪企业如何谋求境内外上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发起、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杨汉春、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副局长段子渊、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研究所所长王克林,以及湖南省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与会者表示,本次会议的举行将对我国养猪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及其研究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