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56家高校水产专业任你挑总有一所学校适合爱水产的你!(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2/2 3:18:2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48年11月成立的东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现在学院下设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水产养殖系、草业科学系四个系。

  学院现有教职工98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0人(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37人,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87人。学院现有在籍本科生720人,在站博士后17人,在读博士生49人,在读硕士生280人。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是东北农业大学“211工程”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六五”以来,学院承担国际、国家、省级及市级科研课题260余项,共获得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其中7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400余篇,出版著作70余部,编写教材30余部。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1957年创建。现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五个本科专业,并有动物科学专升本和动物科学中职本科。

  全院现有教职员工87人,其中专职教师64人、行政和教辅13人,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高级实验师6人,博士学位获得者52人,占全院专职教师的81.25%(52/64),全院教师中有16人有出国进修或学习经历。

  近十年来,学院取得科研成果100余项,其中40余项获得各级奖励。近五年来,承担各级各类课题50余项,出版著作三十余部,在国家、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有30篇被SCI收录。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5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65人,专业学位研究生154人。学院在企业设立的教学实习基地有36家。校外有9家企业在学院设立“奖学基金”、“奖学金”和“特困生奖学金”,奖学基金及奖助学金金额达40余万元,每年发到学生手中的各种企业奖助学金达21.7万元。建系以来,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5580余人、硕士生660余人。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前身是安徽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始建于1958年。现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和应用生物科学等四个本科专业以及畜牧兽医、水产养殖两个函授专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在读全日制研究生160多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31名。近三年共完成国家及省市等科研项目50多项,获得20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发表论文(著)500余篇(部),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40多年来,学院已培养本、专科毕业生4000多名,硕士毕业生60多名,并为畜牧兽医和水产养殖生产第一线培训了数千名实用型科技人员,成为安徽省培养高级畜牧、兽医和水产养殖人才的摇篮。

  水产养殖学专业创办于1985年,是安徽省唯一培养水产高级科技人才的院系,师资队伍成员12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1人,硕导8人。近10年承担各类教学、科研课题和开发项目20余项,取得19项科技成果,获得2项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教材奖和10多项省。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前身为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于1954年在广州创立。设有畜牧、畜牧兽医(养禽与禽病防治)、畜牧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畜牧(乳业工程方向)、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水产养殖技术7个专业。

  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博士后1人,博士及在读博士6人,硕士35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人。2005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近年来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被评为实施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先进单位。建设有6个综合性实验室和4个校内实训基地和8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科技生态示范园1座,构建了“双向互动、全员育人”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热农院校注重加强与国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已与世界2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多年来,热农院校已取得80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或省部级成果奖励270多项,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部分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是吉林农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主干院系之一,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院设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3个系和1个专业基础教学部。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9人,有博士和硕士生导师40余人。学院现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400人,全日制本科生1300余人。在科研上,主持国家863、973、科技支撑计划、跨越计划、自然基金、科技部星火课题和农业部、省科技厅等部门的课题多项,获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多项。学院的综合实力位于全省同行业前列。

  学院先后与日本、韩国、加拿大、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每年都邀请国外专家和学者来讲学,并选派部分教师和学生出国攻读学位与合作研究。为满足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与东北三省及华北部分地区的20余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联合办学董事会,各专业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6%以上。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动植物检疫(动物检疫方向)、动物科学(特种经济动物方向)、动物医学(小动物医学方向)、草业科学(草坪与城乡绿化方向)8个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1863人、硕士研究生225人、博士研究生36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34人,专任教师92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34人、讲师19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71人,在职中青年教师全部达到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64人。

  学院实验室面积9000m2,近三年新增设备设备总额2000余万元。学院与知名企业联合办学创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拥有稳定的校外实验实训和产学研基地40余个。学院与正大、禾丰、大北农、大象、鑫四海等全国知名企业签署联合办学协议,成立励志班,并设立奖学金。近三年考研率均达40%以上。

  学院近五年主持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达8000余万元。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创立于1938年7月,前身为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目前把专业调整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3个本科专业。有博士研究生24人,硕士研究生213人,本科生987人。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24名,其中教授16人,研究员3人,副教授26人,副研究员、高级畜牧师、高级实验师共14人,讲师21人,畜牧师、工程师、实验师共1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7名,硕士学位者3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1人。

  2000年以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28项,获得科研经费1557.2万元。67年来,先后培养了5810名本专科毕业生,223名硕士,12名博士。其中包括为亚非国家培养的30多名硕士。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前身为畜牧系。50 多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完成或正在完成的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或项目 17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600 余篇,主编、参编出版了 70 余部全国统编教材及省级教材、专著和译著。

  全院现有教职工 40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12 人,讲师 8 人。博士生导师 9 人,硕士生导师 27 人,中青年教 师已获 博士学位 17 人,在读博士 7 人。

  50 多年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4700 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24 人,硕士研究生 295 人,本科生 2496 人,专科生 1203 人,成人及自考本科生 710 人。学院现有各类在读学生 1535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31 人,硕士研究生 161 人,本科生 418 人,自考本科生 925 人。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前身为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畜牧系,1952年11月组建而成。

  学院下设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与管理学、水产养殖学等4个系。有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授权点1个,有动物科学(综合)、动物科学(动物营养方向)、水产养殖学、动物生产类(教改试点专业)等4个本科专业(方向)。

  目前,学院承担着国家“973”、“863”、科技支撑、重大专项、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达4000余万元。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9人。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建址昆明市呈贡县。

  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867人,硕士研究生258人,成人教育学生570人。实验室面积由目前10845.45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1624.11万元。围绕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5个专业,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高级农业科技人才6000余名。是目前云南省唯一培养本科以上畜牧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学院。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3人。其中正高职18人,占17.48%,副高职32人,占31.07%,中职47人,占45.63%;硕士生导师36人,博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人、硕士学位教师48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64%;专任教师中,异缘学历者74人,占71.84%。办学58年来,为社会培养了6000余名毕业生。

  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973”前期专项、“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国家级项目31项,主持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57项,其他各类项目102项,累计达190项。目前在研项目71项,在研经费2463.5万元。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属江西农业大学二级学院建制。仅2000年至今,共承担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学院近年来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20余项,其中2005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是江西省高校和农业领域零的突破。

  学院行政下设行政办、教学办、学工办和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水产系,并设有江西省饲料科学研究所等7个研究所(室),有9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

  学院现有在职教工98人,其中管理岗位5人,专业技术岗位84人,工勤技能岗位9人。在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中,有正高12人,副高45人,中级及以下27人。学院教师中已获博士学位31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12人。在校学生1012人,其中博士生13人,硕士生78人,本科生921人。另有专业学位硕士生55人。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前身是新疆八一农学院畜牧兽医系。 现有2个本科专业,即“动物科学”和“水产养殖”专业。动物科学学院现有在校生767人,其中本科生614人、硕士研究生141人、博士研究生12人。

  2012年有教职工41人(含我院教师在校、处及其他学院任职的领导);在职教师32人,其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14人,讲师9人;实验师5人,实验员1人,行政人员3人;教师中,汉族教师18人,民族教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在读博士研究生6人;具有硕士学位者9人,硕士研修班结业2人。

  近10年来一共承担了124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40项,地州及其他项目68项,累计批准科研经费350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6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及教材20余部,主编、参编的全国统编教材和专著14部;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

  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畜牧专业和兽医专业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哲盟农牧农机学校。

  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学系列43人,教辅系列9人,行政管理6人。外聘教授2人。教学系列中高级职称30人,占教学系列教师总数的69.77%。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7人,占教学系列教师总数的86.0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人,占教师总数的48.84%。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建院,成为河南农学院。拥有3个一级、二级国家级重点学科,3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7个博士点,63个硕士点,54个本科专业。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莱阳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学院水产养殖学科现有水产养殖生态与预防医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三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5人,硕士生导师14人、有出国留学或作访问学者经历的7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

  近五年来先后承担30余项研究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研究课题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出版教材3部,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篇;现有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00余万元,实验室总面积达1000m2;现有校外教学科研基地8个;目前在研课题20余项,在研经费200余万元。

  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可上溯至1939年原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创立之时,迄今已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动物科学学院是学校合并升本后首批设置本科专业的学院,现设置有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等6个本科专业、1个畜牧兽医专科专业。

  动科院与多家大中型企业“校企联合、共同育人”,在攀西、成都、广州、北京等地建有10余个“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及科研基地。通威股份、大北农集团、四川乾坤集团、广东海大集团等在学院设立了奖助学金,相关企业在动科院建立有“通威班”、“大北农班”等。

  动科院现有教师50余人,其中教授8人、研究员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人,副教授、高级畜牧兽医师等19人,讲师15人,助教6人;博士5人,硕士26人 。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畜牧兽医系。学院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19人,1位省优秀专家,5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位博士生导师,15位硕士生导师,4位省高校新世纪人才。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一千多人。

  近十多年来,承担国家攻关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余项,多次参加福建省农业区域经济开发协作项目。主、参编及撰写专著、教材38部,发表论文500多篇。

  信阳农林学院水产养殖专业始建于1976年。全系现已成为拥有水产养殖学、水产养殖技术、城市渔业、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渔业综合技术等五个本、专科的群式专业组合,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58人(其中本科生103人)。

  信阳农林学院水产养殖系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3人、教授级高工1人、农业推广研究员1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1人、高级工程师1人、硕士以上学历(学位)15人。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山东省水产学校。学院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0人,甲类一等船长10人,高级轮机长1人,轮机长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30人,博士学位15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2100余人。

  学院目前设有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轮机工程、航海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和船舶电子电气工程六个本科专业。

  近年来学院积极培育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实现了较快增长。近三年共立项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3项,科研经费到位1000余万元;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发表核心期刊以上科研论文51篇,其中SCI、EI收录2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

  “水产养殖学”是湖州师范学院于2012年新开设的专业,作为农业专业的一部分。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6年的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

  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8000余人,成教在册函授学生5000余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藏书量311余万册(含电子图书),国内外期刊1500余种。学校现有教职工1270余人,专任教师825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07人,副高职称教师21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50余人。

  近三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108项。近五年与省内外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承接服务地方项目1100余项,服务地方经费累计1.6亿元,服务企业、服务基层4300余人次。

  生命科学系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水产养殖学3个本科专业。专业教师28名,其中有副高以上职称5名,博士学位7名,硕士以上学历占90%。

  主要研究方向是现代生物分离分析、中药现代化、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动植物保护与免疫、植物组织培养等。生命科学系建有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等基础教学实验室1000余平方米。近200万元成套的精密仪器设备,460多万元西班牙贷款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2008年到位。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等副高职称29人,博士15人(博士后2人),高级工程师1人,执业兽医师1人,硕士28人,硕士生导师4人,拥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与开发利用”和“川西珍稀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

  生物学科具有教授评议权;建有校级“生物学”一级重点学科、“渔业” 和“农业资源利用”重点学科;水产养殖学专业被列入四川省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及水产养殖学卓越农林人才培训计划;建有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重点课程7门。近3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厅级及各类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在国际国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350篇,其中被SCI、EI收录近40篇,出版鱼类养殖等专著3部。

  近5年学院学生考研录率均达40%左右,2016届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近50%、涌现了3个全部考研成功的模范寝室。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动物科技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现七五以来动物科技学院共取得国内领先以上水平科研成果5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奖励20余项,其中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山区创业二等奖2项。

  动物科技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博士15人,硕士22人。拥有河北省省管专家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名,河北省双十、双百、双千、三三三人才二层人才和三层人才各一名。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秦皇岛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院级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15名。

  学院先后与北京华都、大北农集团、秦皇岛正大、禾丰集团、河北凯特、河北飞龙、光明药业等国内百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用人合作关系,就业率年年保持在90%以上。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创办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8000余人,拥有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雅思考点,是教育部在广州地区指定的两个TOEFL IBT考点之一。

  生命科学学院现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动物科学(含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和动物检验检疫方向)和水产养殖学(淡水养殖)4个本科专业,并参与两个硕士学科点建设。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20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16人, 讲师及实验师12人,专任教师中超过70%具有博士学位。

  近几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等各级科学研究项目100余项,发表一系列高水平研究论文,并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是武汉轻工大学的特色优势学院,自1984年组建。学院现有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和动物药学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水产养殖学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三个本科专业均于2014年入选国家卓越农林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有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7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9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院近几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8项,主(参)编译教材著作20部,发表学术论文55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100余篇。现承担有“973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实验室总面积达5200余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

  学院多年来考研录取率稳定在30%左右,毕业生供需比保持在1:3以上。唐人神集团、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正大有限公司、澳华集团和湖北襄大实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在学院设立奖学金。

  1958年建校时,成立了动物科技学院的前身——畜牧教研组、兽医教研组。全院目前有教职工89人。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4人,博士学位15人,硕士学位4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人数占87%,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67%。博士、硕士生导师34人。

  学院现有五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300余人。自建校至今,累积培养各类学生6200多人。学院设有天康奖学金、太昆奖学金、正大奖学金、新农奖学金、大北农奖学金、京鹏奖学金、王震将军助学金等资助学生完成学业。

  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兵团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及8个一级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总面积30960m2。校外实习基地33个。2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一个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兵团重点学科,1个学校重点学科,1个校重点扶持学科,1个农业部认定的技能鉴定中心,一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兵团精品课程3门,校精品课程2门,校重点建设课程4门。在研项目9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3项。

  学校于1930年始建于莱阳。固定资产总值24.3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5亿元。在校生30000余人,其中各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700余人、普通本专科生28000余人、外国留学生800余人。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在30%以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

  “十二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47项、省部级项目437项,到账总经费8257.1万元;承担横向项目563项,到账总经费5719.7万元;在SCI等收录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138篇,出版学术著作139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3项;获得省部级奖励80项,其中一等奖5项。

  目前拥有专任教师1401人,其中教授171人,副教授39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7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806人。近年来共培养外国留学生1万余名。迄今为止,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27万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海洋学院由钦州学院原有的多个涉海类专业组成,是钦州学院最年轻、最具活力的二级学院之一,也是广西唯一的海洋学院。有海洋科学系和航海系,共有5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科专业。

  海洋学院目前有在校学生近700人,拥有专职教师34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15名,实验师3名,博士3名,硕士12名,在读博士2名,在读硕士1名。从2007年至今,有40多篇教学科研论文公开发表或获省级以上奖励,正承担着9项省(厅)级和1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任务。海洋学院已有价值超过200万元的实验设备和3000平方米的试验场地。

  3. 本文为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一律禁止转载!

  聚焦行业热点事件,关注热门品种行情,打造企业与原料商、经销商、养殖户的交流平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