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安徽农业大学丁淑荃教授率专家团队来黄山区开展多种种养模式技术指导服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5/28 4:00:1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安徽农业大学丁淑荃教授带领水族造景专家团队前往黄山区五丰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为该基地提供了“稻+渔”多种种养模式的技术指导服务。

  在安徽省黄山区五丰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安徽黄山稻渔科技小院”,丁淑荃教授组织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稻+渔”多种种养模式技术业务培训。培训现场,丁教授亲自指导,演示了稻田高温养殖虾、蟹、甲鱼等水产品技术,以及投放密度、水草密度、水质调控和投喂等技术关键要点。他强调,要充分利用黄山脚下的优质山泉水资源优势,研究和推广稻田高温养殖技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此次培训,旨在提高五丰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工作人员在“稻+渔”多种种养模式技术方面的业务水平。通过丁淑荃教授的指导和鼓励,基地工作人员将能够更好地掌握“稻+渔”多种种养模式技术,进一步推动基地的发展。

  安农大水族造景团队专家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以“自然-共生”为主题,还现场考察指导了培训造景技能,利用水草泥、沉木、杜鹃根、青龙石和水草等景观材料,完成骨架搭建、水草种植、设备安装调试等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水族景观,为五丰源研学基地增添实践活动,同时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据报道,黄山区五丰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是由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科协三部委联合挂牌的国家级科技小院“安徽黄山稻渔科技小院”。此外,该基地也是安徽农业大学在黄山市的首家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产学研基地。为了向企业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黄山区总工会安排了驻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安徽黄山稻渔科技小院”和驻村科技特派员的大力科技帮扶服务,为五丰源稻渔基地提供了科技支持。在驻村科技特派员的支持下,五丰源稻渔基地近2000亩农田实现了流转,并利用稻田养殖了龙虾、甲鱼、螃蟹、黄鳝、鱼等水产品,开启了稻渔共生特色种养之路。这种模式结合了产学研,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五丰源稻渔基地还构建了“健康种养+旅游观光+农事体验+研学实践+产品加工+创建品牌”的农文旅模式,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和活动。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五丰源稻渔基地的科技水平,还推动了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