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竹鼠产业走到十字路口 有的养殖户考虑转型转产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9/29 8:57:4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新京报讯(记者 王纪辛 周怀宗)就在疫情暴发之前,竹鼠还是一个让许多农户兴奋和向往的新兴产业,甚至是一些贫困山区脱贫的希望之一,因为这种动物饲养成本低,很适合贫困户。2019年,全国有许多县乡镇则公开发文,鼓励竹鼠养殖,甚至有的县还下达了养殖数量的任务。“最严禁野令”发布后,作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物种,“三有野生动物”竹鼠显然归属于养殖业“黑名单”,能否从“黑名单”转入“白名单”,决定着竹鼠养殖的命运。 2020年的春节,对“华农兄弟”这对网红来说,过得有点儿艰难,他们在视频平台的账号上,再也没有发布过和竹鼠相关的视频。而此前,他们正是因为竹鼠养殖爆红网络的。 春节之前,“华农兄弟”决定扩大养殖规模,甚至场地都已经选好,但现在,只能等待命运的裁决。 来自广西的罗广志,陷入了和“华农兄弟”类似的困境,2014年回乡创业,开始养殖竹鼠,从100对竹鼠开始,慢慢扩大规模。2019年底,就在疫情暴发前夕,占地10多亩的新厂房刚刚建好,计划春节后引种养殖,但疫情影响下,这一计划可能永远都停留在计划阶段了。“新厂房就投入了几十万,本来想做成品牌,但现在看来不太可能了。”他说。 2020年2月24日,《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发布。这一《决定》也被称为“最严禁野令”。 《决定》第二条明确规定,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决定》的第七条同时作出规定,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为本决定的实施提供相应保障。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指导、帮助受影响的农户调整、转变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补偿。 根据《决定》,可以判断哪些动物是全面禁止食用的,主要有两个名录,一个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另一个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竹鼠位列“三有名录”之中,中国林业网公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啮齿目竹鼠科中列明了4种竹鼠:花白竹鼠、大竹鼠、中华竹鼠、小竹鼠。 就在疫情暴发之前,竹鼠还是一个让许多人兴奋和向往的新兴产业,甚至是一些贫困山区脱贫的希望之一。 记者查阅了各地竹鼠养殖动态后发现,就在2019年,全国就有许多县、乡、镇公开发文,鼓励竹鼠养殖,甚至有的县还下达了养殖数量任务。如广西鹿寨县导江乡,因有丰富的竹林资源而发展竹鼠养殖,并动员贫困户养殖竹鼠增收致富。再如贵州镇远县竹坪村,以合作社模式养殖竹鼠,同时连接帮助近百户贫困户。而江西崇义县2019年还曾发布文件,提供资金、技术、政策等支持,发展当地竹鼠养殖产业…… 竹鼠养殖是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数据显示,我国国内每年竹鼠消费量超过600万只。同时,竹鼠价格也快速上涨,毛重价格通常在70元到80元之间,一只竹鼠通常在三四斤左右。这意味着,每只竹鼠的出售价,都在200元以上。 湖南邵东县湖东村的申先生从2016年开始养竹鼠,是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一批农民合作社畜禽水产类产品供应商,一次性供应量为1吨。春节前他刚刚卖掉一批竹鼠,每只平均价200元,但他不知道,下一次销售是什么时候,或者是否还有下一次。 《决定》发布后,影响的不仅仅是竹鼠养殖户。《中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各地人工饲养繁殖的野生动物种类多达几百种,龟鳖类、毛皮动物、蛇类、鹿类、鳄鱼类、蛙类等养殖业已形成集约化生产。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的从业者有超1400万人,创造产值超过5200亿元人民币,直接从业人数达到1400万,其中食用动物产业从业人数达626.34万。不过,龟鳖类、蛙类已经解除“警报”。3月初,农业农村部与国家林草局协商,把《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以及农业农村部公告推广的水产新品种等作为划分依据,将列入上述名录的两栖爬行动物,明确由农业农村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也就是包括中华鳖、乌龟在内的绝大多数养殖龟类,以及蛙类中的牛蛙和美国青蛙两个引种,可以食用。 广西平乐县保安村的养殖户谢富杰,正在考虑转型的问题,但对他来说,转型并不容易。谢富杰是2003年前后开始接触竹鼠养殖的,他告诉记者,目前的日常养殖规模近万只。 “竹鼠适合山区养殖,投入小,成本低,我自己种了300亩竹子,还有修剪下来的沙田柚树枝,都可以作为饲料,发酵腐熟的竹鼠粪便可以用来种沙田柚。竹鼠的管理也比较简单,不容易生病,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一般就不会得病。但如果养别的,就比较麻烦,比如养鸡,成本比竹鼠更高,管理起来也更麻烦”,他说。 事实上,在疫情暴发之前,竹鼠一直被视为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养殖对象,也是很多地方鼓励养殖的物种。 湖南湖东村的申先生告诉记者,他的野生动物养殖许可证是在省林业厅办理的,每年审核一次。广西的罗先生也表示,除了养殖许可,他还做了特种养殖备案。 但另一面,竹鼠的销售,一直没有标准的检疫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但实际上,竹鼠养殖者,全部没有可检疫的渠道和标准。 在此前的采访中,“华农兄弟”曾透露,很多网友向他们求购竹鼠,但他们一直没有在网上销售,原因正是因为没有检疫。他们的竹鼠,基本上都是卖给附近熟识的饭店。身在广西的罗先生也表示,竹鼠的销售没有检疫。广西畜牧研究所高级畜牧师刘克俊也向记者表示,“目前没有检疫标准”。 也就是说,养殖竹鼠是合法的,但销售却没有明确的标准。过去数年,竹鼠养殖规模飞速扩大的同时,也一直伴随着矛盾和纠结。 疫情暴发后,竹鼠养殖其实已经经历了三轮冲击,第一次是竹鼠被怀疑为病毒传播的媒介,第二次是国家集中检查养殖机构,尤其是竹鼠、獾等养殖场,2020年2月27日,国家林草局召开发布会,要求全国各地对2800多家竹鼠、獾养殖机构全面排查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养殖动物的异常死亡或疫病等情况。第三次是《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的发布。 按照《决定》,禁食的动物包括两种,第一种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录》的物种和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第二种是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即《三有名录》中的物种。这两个名单可以称之为养殖业的“黑名单”。 相应的,允许食用的动物为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的动物,也可以称为“白名单”。 目前,竹鼠显然还归属于“黑名单”之中,能否从“黑名单”转入“白名单”,决定着竹鼠养殖的命运。 阅读《决定》可以发现,“黑名单”中的动物,未来是有机会转入“白名单”的。如《决定》第三条规定: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动物,属于家畜家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并公布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决定》第七条规定: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依据本决定和有关法律,制定、调整相关名录和配套规定。国家林草局相关官员也公开表示,“将加快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积极扩展保护管理范围。” 对于养殖户来说,到底何时才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尚未可知,但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 身在广西的养殖户谢富杰表示,“未来怎样,还不知道,只能先养着”,但“先养着”是有成本的。 尽管每只竹鼠每天饲料的成本只有几毛钱,但对于那些养殖数千甚至数万只竹鼠的养殖户来说,仍旧会造成负担。在疫情暴发前,谢富杰的养殖场里,一批雌鼠正在哺乳幼崽,按照竹鼠的生长规律,这批幼鼠将在八月左右上市销售,但那时候这些竹鼠是否能“由黑转白”,谁也说不好。 尽管竹鼠养殖是近年来才开始爆红,但竹鼠养殖的时间其实已经很长,技术也已经相对成熟。 “竹鼠养殖产业已经存在很久,技术也很成熟,所形成的产值、从业人员具有一定规模,竹鼠可以像猪、牛、羊一样作为家畜类来养”,刘克俊从1994年开始主持广西畜牧局竹鼠养殖实验项目,2010年开始做特种动物营养方面研究,他认为,竹鼠养殖之所以在很多地方推广开来,并不仅仅是因为宣传。事实上,竹鼠养殖简单,成本很低,而且还具有生态环保等优势,“竹鼠的主要食物是竹子、甘蔗、象草桔秆、木薯秆等粗料,每天最多添加15克到20克精料,比较干净、卫生,养殖过程基本不使用抗菌素,也没有重金属残留。所以是比较好的养殖物种”。 竹鼠的管理也较为简单,刘克俊介绍,“竹鼠养殖相比于养殖鸡、鸭、鹅等家禽更具有优势。它具有劳动力要求低、成本低、技术要求不高、低风险、收益效果好等特点,是一项适合农村现有的老人、妇女等人群从事的产业”。 种种因素,使得不少地方把竹鼠作为产业振兴乡村、帮助贫困户脱贫的途径,刘克俊表示,“以养猪为例,我们在调研中遇到过一个案例,政策很好,贫困户可以获得政府贴息贷款20万元,但真正开始养殖时发现,因为合作养殖的另一方对猪舍等要求较高,贫困户本身还要再投入20万元左右,再加上贫困户往往获取市场信息更少,所以利润波动比较大,风险比较高,结果就是很难推行下去。相对应的,竹鼠养殖的初期投入可大可小,开始投入5000元也没问题,而且饲养成本低,在南方有竹林、牧草的地方,很适合贫困户养殖。但也正因如此,如果停止养殖,贫困户返贫的可能性在80%以上,这一点要格外警惕”。 对于那些可能因为停止养殖而遭受损失的,《决定》也同样提出了处理意见,《决定》第七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为本决定的实施提供相应保障。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指导、帮助受影响的农户调整、转变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补偿”。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考虑这些问题,如广东省河源市出台《全力减小疫情影响确保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的实施方案》,采用适当补偿、统一收购等方案,尝试解决特色种养转型转产中的难题,但这些措施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仍待时间的验证。 在3月12日的国新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关于特色养殖受到的冲击以及后续政策疏导问题,国务院扶贫办也给出了明确答复。负责人表示,《决定》生效后,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详细的目录,明确哪些不能养,哪些可以养,“不管是什么情况,我们最后一定要做到保证《决定》的贯彻落实,法律的贯彻落实,要转变陈规陋习,对这些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该转的转,造成损失的,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给予帮助、转产,搞一些替代的产业,可以做的一些产业。总的来讲,不会对脱贫攻坚产生太大的影响,特别是不会对完成任务产生大的影响。” “其实我这段时间也一直在想转型的问题”,谢富杰表示,“如果能够成功转型,当然是好事。但这并不容易,比如我想过养鸡,但养鸡的投入更大,技术要求更高,也不像竹鼠这样适合本地山区,因此一直在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好的结果,是竹鼠进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这样就有可能继续养了”。 同样在江西养竹鼠的“华农兄弟”,也在默默地等待结果。已经在网上获得一定知名度的他们,转型或许并不难,但对更多的养殖者来说,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