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山里养海鲜、稻田养螺…特色生态农产业为群众开启致富路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0/1 15:31:0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柳州11月2日讯(记者 黄玲娜 杨思悦 陶洁 甘艳霞)10月30日至31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云观广西采风团的25名记者来到柳州市,走进柳江区和三江侗族自治县,从多角度、全方位记录柳州在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本次采风行程的首个站点是柳州市柳江区绿嘉园陆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陆基生态农业基地”)。据介绍,陆基生态农业基地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依托水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加州鲈鱼、罗氏沼虾、青竹鱼、桂鱼等品类。 该基地大胆摒弃传统露天的土池粗放养殖模式,创新使用具有占地少、产量高、捕捞成本低、养殖污水易集中处理等优势的“陆基圆形池循环水”模式,实现全年无间断养殖和反季节养殖等多项突破,实现年产海鲜30万斤以上、年产值达1300万元以上。 陆基生态农业基地形成了以试验推广陆基圆形池工厂化养殖为主线,致力打造集设施农业生产、果林、畜牧、水产科学养殖、高科技培训、休闲旅游观赏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园,通过“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立足循环经济、立体种养殖和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和集约化养殖,大力推动基地生态农业与高效农业融合。目前,该基地通过“政策+银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可提供就业岗位120个,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行程的第二站,采风团走进柳江区三都镇觉山村,参观广西最大的香葱连片种植基地——“葱满幸福”香葱产业(核心)示范区,探访一根香葱如何造就“亿元产业”。 示范区创建了特色四季香葱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标准化种植示范、机械化种植试验、保种繁种、农耕体验六大功能区,并建设了采后处理、农产品交易、综合管理三大中心。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示范区联合广西农科院,创新探索出香葱种植生产新模式,在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之下,觉山村香葱产业快速蓬勃发展,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觉山村香葱复种面积达80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2%,从事香葱产业的农户约1020户,香葱年产值达1.5亿元。 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觉山村“葱满幸福”香葱产业(核心)示范区(航拍)。记者 胡兆双 摄 觉山村通过“示范区+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搭建香葱交易市场和商务信息平台,香葱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让销售不再有后顾之忧,极大提高了村民收入。2021年,觉山村凭借香葱产业同时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2023年,创建了以觉山村委为中心的柳江区三都香葱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觉山村逐渐形成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群山环绕间,水田连接成片。采风团第三站来到柳州市柳江区螺蛳良种繁育和养殖示范基地参观采访。据介绍,该基地位于里高镇板六村木祥屯,稻螺综合种养核心区占地300多亩。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采用传授养殖技术,保底回收的方式推广螺蛳养殖。螺蛳和水稻的共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空间,稻田养螺,螺养水稻,达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效果。养殖户如果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稻螺综合种养,精养模式下亩产值比传统水稻田增加3000-4000元/亩,套养模式下亩产值比传统水稻田增加1000-1500元左右。 此外,基地高度注重产品品牌建设,创新打造公司拳头产品,注册申请了壹螺壹米、螺小黑、里高泉水螺3个自有商品品牌,其中螺小黑商标已获注册商标授权,稻米和螺2个产品获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小小螺蛳粉,“圈粉”千万家。近年来,柳州螺蛳粉不断“出圈”,从经典小吃成为远销海内外的网红产品,螺蛳粉带动了相关原材料种养产业的蓬勃发展。柳江区里高镇乘着东风,全力建设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区,积极打造稻田螺蛳品牌,带领群众就业增收,共同致富。 10月31日上午,采风团走进侗族百家宴标准化的发源地——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冠洞村。据介绍,2022年,冠洞村获得粤桂协作帮扶资金1130万元。在获得“活水”的基础之上,冠洞村充分参考借鉴广东先进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镇的建设经验,基于本村丰富的茶叶、木材等自然资源及百家宴、多耶等民俗文化,以“文化+旅游+多村”为导向,积极打造集产业振兴、文化展示、精神学习,吃、住、游、玩、购、研学等于一体的“品牌乡村”示范村。 “近年来,我们村依靠粤桂协作项目帮扶,通过借鉴先进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镇的建设经验,村里实现改头换貌。”冠洞村党支书、村主任石广迪介绍。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侗族演出、漫步花园步道、学习侗乡趣闻、品味三江名茶、体验侗乡百家宴……一系列风情浓郁、体验感十足的民族项目使人直呼过瘾。如今,冠洞村每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达120万余元。 截至目前,冠洞村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点”“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屯”等多项荣誉称号。冠洞村以粤桂协作为发力点,立足村情民情,将民族特色融为内生动力,多方位立体化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冠洞幸福路”。 当天,采风团走进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光辉村“马湾·茶园里”田园综合体,该项目于2020年9月正式启动建设,总投资约1.5亿元,由高山有机茶园、山谷研学乐园和山巅度假酒店三部分构成。目前,园区内观赏步道、茶文化体验馆等已投入使用,计划至2024年建成具有三江侗族特色、茶旅融合,集“品牌茶业、侗乡风情、精品度假”为一体的先行示范田园综合体。“茶园里”是带动当地村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园,打造茶园核心区720亩,辐射周边村寨群众发展茶叶种植近5000亩,带动就业200余人,间接就业1100余人。 随着综合体的规划发展,近几年茶农们种植的茶叶基本都被大型茶厂收购,茶农在资金、技术上得到了全面的支持,茶园的旅游资源也不断地得到开发。据统计,三江全县现有茶叶种植面积21.5万亩,2022年全县干茶产量2.18万吨,产值25亿元,茶农人均茶叶年收入5852元。全县共有茶叶加工厂490家,SC认证茶叶企业7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20家,涉茶业人员30万人。茶产业覆盖全县160个行政村,98个脱贫村,21880户脱贫户,成为广大农户叩开致富门的“金钥匙”。 随后,采风团记者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南站社区,这里新楼房整齐明亮,家门口旁的工厂、学校、卫生院一应俱全,社区建设管理规范有序……据介绍,三江侗族自治县南站社区总体面积757亩,投资21亿多元,于2017年9月开工建设,2018年12月全部建成,当前安置搬迁4606户20162人,是广西第三大、柳州市第一大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 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着力解决搬迁群众的难点问题,为解决南站社区易地搬迁脱贫群众就业问题建立了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在促进稳岗增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等方面,帮助搬迁群众走出了一条“安置即安家、安家即安心”的幸福路。 在解决易地搬迁脱贫群众就业的同时,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推进非遗产品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和生产的非遗产品有“侗族刺绣”“竹藤编织产品”“侗画”“油茶速食品”等。基地多次举办过“侗族刺绣、侗画、竹藤编、打油茶加工技能”等就业技能培训班,共培训贫困残疾人约1000人次,以学促产,以产带学,稳定残疾人就业、增加收入。2021年1月,基地荣获广西唯一一家第二批“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称号。 “柳州市通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系列特色产业在柳州落地生根、一系列和美乡村在柳州拔地而起、一系列发展模式在柳州应运而生。”柳州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刘小萍介绍,“近年来,柳州市聚合力量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聚焦精力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重点’,深入运用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突出特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蹄疾步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下一步,柳州将持续压紧压实乡村振兴责任,巩固粮食安全、拓展脱贫成果;用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和谐,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谱写出新时代新征程柳州“三农”工作新篇章。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