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鄂州:“四步法”全链条打造劳务品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8 16:37:3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近年来,鄂州市人社部门坚持把劳务品牌建设作为重点任务,通过“选、育、树、创”四步法,全链条打造劳务品牌。“燕矶金刚石刀具工”“鄂州叉车工”“鄂州武昌鱼养殖加工工”等品牌已经成为社会广泛认可的靓丽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劳务品牌8个,年均带动就业规模10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2万人。

  坚持把摸清底数作为做好就业工作的前置条件,做细做实劳务品牌打造基础性工作。

  一是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统筹整合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力量,开展劳动力就业情况网格化排查,收集劳动力基础数据,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平台信息数据同步,入库数据近60万条,作为选树劳务品牌基础数据。

  二是建立创业项目库。积极对接市场监管、经信部门,建立完善创业项目库,并对各个行业领域进行分类,从行业工种、区域分布、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研判,形成指导目录,实施动态管理,共入库企业8515个,作为劳务品牌后备资源。

  三是建立劳务品牌资源库。市、区两级采取上门走访、敲门行动等方式广泛开展劳务品牌梳理普查,划片摸清各地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情况,全面掌握劳务品牌数量、分布、特征等情况。同时,联合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共同确定本地劳务品牌建设重点项目,建立地域鲜明、行业领先、技能突出、带动就业明显的劳务品牌资源库。比如,对较为成熟的“燕矶金刚石刀具工”“鄂州叉车工”“鄂州武昌鱼养殖加工工”“白浒铸造工”继续做强做优,对“东沟桩基工”“沙窝建筑工”“沼山缝纫工”“华容刺绣工”“春之染园艺师”等有一定知名度、尚未形成品牌的抓紧规范建设,对鄂州月嫂等处于发展初期的加大引导力度,进一步突出重点做好分类指导。

  立足鄂州市区位优势、特色资源,从规划引领、统筹推进产业带动三个方面高位推动劳务品牌培育工作。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鄂州市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在技能型劳务品牌的建立基础上,提高产业附加值、提高劳动价值,坚持多形式、多方向培育劳务品牌,明确鄂城区以特色农业、餐饮、商贸流通,华容区以电子商务、特色种养,梁子湖区以生态旅游,临空区以制造业、建筑工程为品牌,集中力量培植产业、培养人才,形成聚集效应。到目前为止,以金刚石产业集群为代表劳务品牌从业人员2万余人,年产值逾35亿元—40亿元人民币,上下游年产值逾100亿元人民币,“鄂州金刚石刀具工”已入选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东沟桩基工”吸纳当地有劳动能力就业人员3千余人,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桩基行业年产值由1981年的10多万元发展到如今的20余亿元。

  二是坚持统筹推进。把培育劳务品牌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返乡创业、技能培训等工作紧密结合,精准定位劳务品牌切入点,在小切口上做文章,储备政策力量、人员力量、技能力量。为更好解决本市脱贫人口、退役军人、退捕渔民、两后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通过订单式培养、专业化训练、特色化服务培训近8000名叉车工学员并考取叉车证,帮助他们更好就业创业。指导春之染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从事花卉苗木种植经营基础上,拓展花卉苗木的技术研究、开发、应用业务,“春之染园艺师”带动周边农户100人—120人就业,为部分贫困户、残疾人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三是坚持产业带动。随着“武鄂同城、城乡融合”的深入实施,鄂州花湖机场试飞运行,鄂州区位优势加速转变为发展优势,产业体系对接武汉,实现现代产业集群联动发展。鄂州人社部门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157”产业集群,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部署要求,在品牌建设上,既做好传统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又聚焦新兴产业、急需紧缺服务业、文化旅游等领域,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培育劳务品牌。如立足当地资源、挖掘当地传统工艺的“武昌鱼养殖加工工”“华容刺绣工”等;结合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求的“鄂州叉车工”“春之染园艺师”等。

  精准对标一流营商环境的总目标,开展“店小二”服务行动,为劳务品牌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优化用工就业服务。积极优化企业用工服务,多形式、多角度落实好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就业推荐、就业招聘、就业帮扶等工作。开展就业服务进千企活动,组织专班、人力资源公司到贵州毕节及省内咸丰县、建始县、五峰县等就业帮扶对口地区开展劳务协作,组织我市多家重点企业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武昌首义学院等院校开展巡回招聘。开通“12333求职招聘平台”“鄂州求职招聘网”等线上平台,密集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就业大篷车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今年已举办招聘活动32场,提供岗位3.6万个,有效缓解劳务品牌企业用工难题。

  二是加强培训资源供给。针对劳务品牌存在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不高、人才短缺的问题,鄂州市人社部门陆续出台《鄂州市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校企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能人才工作站项目建设,促进劳务品牌发展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产业型转化、从业人员由低收入向高收入转化。鄂州市金刚石刀具加工企业与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成立新型超硬材料研发中心,开发高精尖产品。随着技术的注入,湖北昌利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快速崛起。“鄂州金刚石刀具工”从之前的手工业者升级为能操控全自动机器的产业工人,增强了该劳务品牌在国内国际劳务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突出政策资金倾斜。充分运用创业补贴、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优先向重点劳务品牌行业企业倾斜,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59人,2.3亿元。落实稳岗返还“免申即享”,今年共为2363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239.65万元,稳定岗位6.9万个,为541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98.2万元。实施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电子商务、高科技、特色加工、生态农业、物流、文创旅游等产业,认定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基地20家,带动就业2300人,发放补贴资金200万元,形成人员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迁的良好局面。

  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以多种形式宣传推介经验,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形成发展正能量,擦亮做实品牌。

  一是扶强典型龙头。通过统筹政府部门项目、资金向本地支柱产业和乡镇特色产业倾斜,打造政策洼地,扶持相应产业和品牌做大做强。投入2亿多元,建设鄂州(燕矶)金刚石刀具城、金刚石刀具检测检验中心,成立了金刚石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金刚石刀具协会。产品出口美国、欧洲、俄罗斯、东南亚、中东和南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创造三个第一:大理石锯片全国市场占有率90%以上,全国第一;中型花岗石锯片市场占有率80%以上,全国第一;金刚石磨轮市场占有率65%以上,全国第一。通过各类洽谈会、发布会及考察对接等活动,建立和密切合作关系,吸引项目投资和产业升级,指导春之染种植专业合作社与荷兰知名花卉企业合作建造智能温室等项目,在项目资金支撑下,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加速市场的培育和产业链的完善,从而带动一大批中小花卉企业的成长,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促进花卉产业在鄂州的发展和壮大,成为精准扶贫和科技兴农的典范。

  二是营造创建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围绕劳务品牌项目、品牌人物、品牌活动开展全方位宣传报道,激励广大劳动者积极投身劳务品牌建设。连续举办三届“鄂州工匠”评选活动,将重点劳务品牌从业人员作为优先评选表彰对象。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组织技能比武和技能竞赛活动,鼓励员工通过比赛提升技能、增强本领。举办返乡创业大赛,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高潮,营造了促进劳务品牌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打造品牌形象。积极引导企业主体诚信服务,承担社会责任。通过规范章程、进行财务制度培训、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按照行业特点分批分次地规范劳务品牌企业的自律与诚信行为,逐步引导其建立健全自律与诚信的长效机制。比如,将金刚石刀具企业的年度工作报告、重大活动和财务状况等重要信息向社会披露。鼓励金刚石刀具企业利用媒体、网站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责任、收费标准等内容向社会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分行业组织各种公益服务活动,“东沟桩基工”兴建起61亩扶贫基地,新修村组循环路8.3公里,拓宽进村公路7.1公里,对全村7公里长的道路进行全面刷黑硬化,道路两侧种植五色鲜花6千余株,通过“整湾提升、整村推进”的战略,为村民修建公厕32所,改造户厕300多户,积极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品牌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