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这条鱼至少还有15年的黄金期现在入行是否来得及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24 4:29:5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仙桃市张沟镇坐落于美丽的汉江平原腹地,湖北养殖看仙桃,仙桃养殖看张沟,作为中国黄鳝之都——仙桃市养殖板块的核心区,张沟镇因养鳝闻名全国,素有“中国网箱养鳝第一镇”的美誉,先后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指导。 黄鳝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名特优品种,但苗种资源短缺的问题一直制约着黄鳝产业的发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李忠研究员的黄鳝工厂化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成功后,高质量黄鳝苗种供给有望得到保障。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19年黄鳝市场价格利好,科学养鱼杂志社一行来到张沟镇,就张沟镇黄鳝产业历史和现状,以及黄鳝工厂化化全人工繁育技术成功后,张沟镇黄鳝产业进一步规划等问题采访了张沟镇人民政府卢华伟镇长、忠鳝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陈振华先生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李忠研究员。 张沟镇人民政府镇长卢华伟:自1998年起,张沟镇开始进行黄鳝人工养殖,至2019年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有黄鳝养殖面积5万亩,网箱100万口,年产量4.25万吨,占全国黄鳝总产量的35%,拥有全国黄鳝产业的定价权,年交易额达5亿元,亩平均收益16000元。黄鳝全产业链相关从业人员2万余人,占张沟镇总人口数的25%。 目前有黄鳝人工养殖有常规养殖,隔年养殖,温棚屯苗三种养殖模式,常规养殖模式是指常规无土网箱养殖模式,养殖时间为每年的6-10月,该模式下亩养殖收益在10000-20000元之间;隔年养殖养殖时间为每年的6月至次年的10月,每口网箱产量可以达到90-100斤,亩收益20000元以上;温棚屯苗养殖模式是忠鳝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陈振华先生2003年首创的黄鳝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具有苗种价格低、产量高、生长速度快、苗种成活率高的优点,养殖户收入较为稳定,亩收益20000元左右。 2017年我们请到了长江水产研究所李忠研究员,共同探索推广黄鳝工厂化全人工繁育技术,解决黄鳝进苗难、进苗质量差的问题,2018年调试苗种生产车间参数,苗种培育参数;2019年生产苗种80万尾,成活率95%以上;2020年计划生产黄鳝苗种3000万尾;2021年预计生产黄鳝苗种1亿尾,基本满足整个张沟镇黄鳝人工养殖的苗种需求。 人工繁殖生产的黄鳝苗种一是质量有保证,二是产量高,三是产量稳定,养殖户可以获得稳定的高质量苗种供应。我们下一步将改善繁育基地的技术条件、扩大繁育规模,尽全力推进黄鳝全人工繁育的进程,弥补产业空白的同时将黄鳝人工繁育的技术教给养殖户,使百姓能够自繁自养,大大降低养殖成本,推动黄鳝产业长远健康发展。 忠鳝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陈振华:张沟镇黄鳝养殖经历了五代技术更迭,第一代黄鳝有土网箱养殖从1998年开始探索实施,开启了张沟镇黄鳝网箱养殖之路,这种养殖方式虽然使黄鳝人工养殖成为了可能,但是经过两年的养殖发现,该模式下黄鳝产量较低且耗费人工。 经过改进,2001年产生了第二代黄鳝无土人工养殖技术。在无土网箱中种植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黄鳝栖息在植物根部,每年6-7月买苗,春节前后出售。 无土网箱养殖模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量,但是依然存在着6月养殖户集中购苗所导致的苗种价格高,质量差等问题,2003年第三代隔年养殖模式应运而生,在隔年养殖模式下,养殖户在每年的7月下旬开始投苗,次年十月后进行销售,养殖第一年保证成活率,第二年追求产量,这样的养殖模式避开了抢苗的高峰期,提升了养殖效益。 2014年开始进行第四代暖棚屯苗技术的尝试,每年的3-4月份购苗入温棚暂养至5月放入网箱养殖,不进行人工控温,利用天然太阳光为温棚加热,在此种模式下,为了保证苗种进入温棚时温度适宜,需要在连续5-7天晴天的情况下购入苗种,操作较为繁琐,2016年起,开始进行人为控温,根据苗种质量,苗种来源、生长情况、环境状况、水位高度的不同实时调整温棚内的温度。在此种模式下,可以在早期价格低时购入苗种,降低了养殖成本,黄鳝生长期也更长,使得成品黄鳝规格更大、产量更高,养殖效益更高,得益于温棚暂养技术,今年仙桃市95%以上的养殖户都赚到了钱。 第五代黄鳝人工养殖技术是指黄鳝全人工繁育技术,全人工繁育黄鳝亲本为“大黄斑”黄鳝,这种黄鳝本身肉质更加优质、抗病能力强,市场价格比普通黄鳝价格高出1-2元/斤,人工繁育出的苗种具有成活率高、抗病能力强、肉质好的优势,价格也更加低廉,每个网箱苗种成本约200元,而野生苗种成本约为700元,且质量难以保证,成活率低。目前黄鳝全人工繁育技术还没有大面积推广,产量较小,主要困难在于第一代野生黄鳝亲本抱卵、出苗率较低以及熟练工人的缺乏,经过一年的养殖,子二代黄鳝亲本抱卵、出苗率提升明显,计划明年生产1千万尾苗种,满足3万口网箱的苗种需求,经过3-4年的发展可以基本满足整个仙桃市苗种的需求,形成人工繁育苗种与野生苗种共存的局面。 忠鳝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陈振华:黄鳝人工养殖一般使用鱼浆混合颗粒饲料进行投喂,饵料成本约7元/斤,鲜鱼与颗粒饲料比例为2:1,每天下午5点左右投喂一次,气温高时将投喂时间推迟,温度低时将投喂时间提前。饵料投喂量标准为半小时内黄鳝将饵料全部吃完,每天早晨清理一次食台,一是黄鳝本身对环境要求较高,残饵易导致黄鳝停止摄食,二是要防止残余饵料腐败破坏水质。 忠鳝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陈振华:黄鳝喜高温,在高温期投放高质量苗种可以保证95%以上的成活率,人工养殖的前期发生病害的可能性较低,发病的高峰期在9月份以后。黄鳝病害的防控一是要做好水质管理,控制养殖密度,黄鳝粪便主要靠网箱内种植的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及花白鲢吸收转化,如果黄鳝密度过高超过了池塘的自净能力,水质就会逐渐恶化,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升高,养殖池溏水质“三高”会导致黄鳝自身抵抗力下降,提高病害的发生可能性。二是要避免饵料投放过量。投饵过量会导致黄鳝肝脏负担过重,特别是在养殖的前期,每次投饵保证黄鳝八成饱,为后期的养殖打好基础。三是要做好平时病害的预防工作,每月使用聚维酮碘进行一次消毒,一到两个月经行一次驱虫,施用有益菌调节黄鳝肠道健康,预防肠炎的发生。 黄鳝人工养殖药物的规范使用至关重要,前几年避孕药黄鳝事件对黄鳝产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虽然这件事情早已被专家证伪,但依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保证仙桃市黄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坚持健康生态养殖、无抗养殖,打造优质、安全的仙桃黄鳝品牌。 忠鳝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陈振华:2019年黄鳝价格“破三”,市场利好,目前平均价格32元/斤,比去年同期价格高6-7元/斤,这是由于受到今年早期气候影响,黄鳝野生苗种较少,投苗量少,产量较少,但养殖阶段雨水少,晴朗天气多,气温较高,黄鳝的生长期长,且蚯蚓,红线虫等黄鳝饲料价格较低,使得今年黄鳝商品鱼普遍规格较大。 忠鳝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陈振华:每一个养殖品种市场都应该呈曲线年由于受到苗种的限制、黄鳝价格的走低,很多养殖户退出了黄鳝养殖行业,仙桃市黄鳝养殖面积减少,坚持下来的养殖户这几年都赚到钱了,特别是2015年黄鳝价格高达40元/斤,经过了此番大起大落,黄鳝养殖面积不会爆发式增加,近几年黄鳝市场价格应该会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近期部分水产品价格低迷,这与其供给端过剩有着密切的联系,黄鳝人工苗种这一难关攻克之后,改如何避免控制黄鳝产量过剩? 长江水产研究所李忠研究员:据统计,全国黄鳝养殖产业大概有80-100亿的苗种缺口,即将建成的黄鳝苗种繁育基地满负荷运转每年约可以生产黄鳝苗种1亿尾,目前一斤黄鳝每年的产卵量约为4000粒,在能够持续怀卵的“超级母本”研发成功之前,要想完全满足全国的苗种需求还十分困难。 忠鳝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陈振华:黄鳝人工养殖技术较为复杂,不同的苗种质量、养殖环境需要进行不同的养殖管理,经验丰富的养殖老手也不能完全保证整个养殖过程一帆风顺,新手入门较难。此外,我们暂时不能、将来也不想将人工养殖苗种产量做到无限大,苗种的无限供应会对终端价格造成影响,不利于整个黄鳝产业的健康发展。 张沟镇人民政府镇长卢华伟:黄鳝人工繁育苗种产量的增加将会有序的进行推进,但不会无序的开发,张沟镇被称为“全国黄鳝养殖第一镇”,黄鳝养殖是张沟镇的支柱产业,提升黄鳝养殖技术、苗种供应、降低成本是为了,减少养殖户的养殖风险,让养殖户能够有收益,养殖户有良好的收益黄鳝产业才能持续的发展下去。 张沟镇人民政府镇长卢华伟:首先要全力推广黄鳝工厂化全人工繁育,改善繁育基地的技术条件、扩大繁育规模,将黄鳝人工繁育技术提供给养殖户,让养殖户能够自繁自养,降低养殖成本,降低养殖风险。其次要完善黄鳝全产业链。目前张沟镇黄鳝产业链不够完善,主要产出鲜活黄鳝,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从前黄鳝苗种主要依靠野生黄鳝苗种的捕捞,无法保证稳定的供应,也就难以保证黄鳝成品商品鱼的稳定供应,黄鳝全人工繁育成功后,从源头上解决了黄鳝深加工产业的后顾之忧,未来将推动黄鳝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升黄鳝的市场需求量,进一步增加黄鳝的经济价值。 ★ 微生态制剂市场鱼目混杂,这家企业却能十五年如一日坚持做好菌,做真菌,明年还将推出爆款产品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