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心系三农 脚踏实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24 4:30:3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小满时节,麦粒渐满。常熟市虞山之北的中泾村,广阔田野里金浪翻滚,阵阵麦香沁人心脾,一派丰收前的喜悦。

  5月21日至25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石泰峰来到这里开展“三访三促”驻点调研。石泰峰驻村入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沉下身子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同大家一起谋划农村改革发展的务实举措。石泰峰强调,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以严的标准、实的举措,以“马上就办”的作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村强民富,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争当践行“三严三实”好干部,为苏州当好“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先行军和排头兵贡献智慧和力量。

  21日下午,中泾村村民潘仲元家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石泰峰轻车简从来到潘家。“这几天要吃住在您家里,肯定要添麻烦了。不要特殊招待,你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亲切的话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两人拉拉家常,相谈甚欢。

  “走,我们现在去村里转转。”离开潘家,石泰峰在中泾村党委书记范益民的陪伴下,考察该村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中泾村地处虞山镇北部,与张家港妙桥隔河相望,2004年由原金星、中泾、寺基三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5.54平方公里,有1014户,人口3672人。短短几年,该村从一个经济薄弱村逐步发展壮大,2014年实现村级可用财力776万元,同比增长25%,其中农业收入250万元,同比增长56%。

  一路上,石泰峰向范益民详细了解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走了一里多的乡村小道,一条“阿里巴巴农庄第二届车厘子采摘开始啦”的横幅吸引了石泰峰的注意。由黄海鹏、朱燕玲大学生夫妇创办的江苏阿里巴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美国、罗马尼亚、加拿大等农业先进国家的果树花卉品种和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在常熟地区建起唯一以甜樱桃果品、苗木生产和栽培技术创新为主的现代综合性农场,占地面积上千亩。公司吸引了本村富余劳动力90多人,还组建起一支大学生技术和管理团队,聘请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的教授进行培训。石泰峰走进大棚,察看他们引进培育的车厘子品种,了解农产品技术和品种、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情况,以及镇村的相关扶持政策。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徐宝树教授正在观察黄鳝的人工繁殖情况。由我国生态养殖领域专家周文宗研究的“黄鳝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水产养殖中黄鳝无法人工繁殖的技术难题。该基地是国内最大的黄鳝人工繁殖基地,今年仅黄鳝种苗产量就能达到2000万尾,产值3000万元。徐宝树告诉石泰峰,乡村发展有很大空间,上海交通大学和中泾村合作,正在做三件事:一是改善乡村环境,吸引现代农民居住创业;二是依托机械动力和电子信息发展农业物联网;三是对自然村落进行改造,形成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经验,例如正在和村里合作搞的金家宕文化创意村,将来可能吸引上海等地的一批画家前来采风。石泰峰对此表示赞许,他说,不同年代的江南农村有不同的风貌和历史记忆,我们要尊重历史的延续性。

  依托科技兴农,中泾村现代农业发展有声有色。目前,该村初步建成了1500多亩的特种果蔬和2500亩优质稻麦基地。基地已成功引进了火龙果、南方甜樱桃、无花果等品种的特色果蔬种植,还引进了蝴蝶兰、凤梨红掌、玫瑰花等高档花卉以及黄鳝育苗特种养殖,并探索线上销售的路径。中泾村现代农业的发展,让石泰峰收获不少,他说,现代农业并不是不赚钱,关键是要看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

  当地水利站负责人介绍,投资近3000万元的中小河道治理和2500万元的农业面污染治理正在积极实施中,将极大提升村里的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通过治理,希望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人的回归、鸟的回归以及传统文化的回归。 在关注现代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同时,石泰峰十分关注基层队伍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当天下午,石泰峰和村班子成员座谈交流。村里有多少党员,平均年龄多少;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多少,在平均数之上和之下的占比分别是多少;村里土地流转了多少亩;下一步对村级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有什么思路举措……石泰峰问得十分仔细。石泰峰说,这次“三访三促”驻点调研,正值“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就是要实实在在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基层干部的酸甜苦辣,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通过第一天的调研,我感触很深,启发很大。农业怎么强,关键要在现代农业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怎么美,关键是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历史记忆中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农民怎么富,关键是要做强做优富民载体,提高就业创业水平。中泾村具有典型的江南农村特征,中泾村发展很有代表性,希望为苏州农村转型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创造新经验。 虽然忙碌了一天,石泰峰仍不知疲倦。在潘仲元家简单用过晚餐后,他走到村部检查台账,听取动迁安置房规划、村庄整治和改造规划情况汇报。夜色渐黑,石泰峰打开手电,查看村务公开情况。 22日清早,石泰峰来到农场,和村民群众一起参加劳动。在育苗棚里,一排排樱桃良种透着新绿,石泰峰和大伙儿一起,拿起锄头为一株株树苗锄草松土,一垄地干完,热汗涔涔。劳作间隙,石泰峰详细了解樱桃栽植、技术服务等情况。当听说甜樱桃种植经济效益高,亩产效益可达4万到6万元,并且辐射推广到了周边农户,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时,石泰峰十分高兴,希望中泾村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这条路子,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石泰峰十分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结束劳动后,他走访慰问了褚生元、柏永元、蔡连保、屈秀萍等农户。褚生元尿毒症后期已经多年,长期透析花费很大,生活都是亲戚救济,且负债累累,小儿子重度残疾与轮椅为伴,没有工作,石泰峰鼓励他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要求村里对他们给予更多关心照顾。村里的老书记柏永元没有城保,退休工资较低;蔡连保和屈秀萍都属于典型的农村家庭,家庭收入都不高。石泰峰叮嘱村干部要经常上门探望照料,切实为村民排忧解难,让他们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3日早晨,天气凉爽。石泰峰邀请中泾村干部、村民、党员代表来到潘仲元家,在院子里促膝交谈,了解惠农政策落实及村民生产生活情况,重点听取大家对党委、政府的意见建议。

  “我叫曹云华,我先讲讲。”在村里承包了200来亩地的曹云华,跟书记算起了种植水稻、麦子的成本和收益,一年下来,老曹也有至少10万元的净收入。老曹建议,虽然土地流转了,但因为田块高高低低不平整,影响了机械化种植,靠农户或者承包大户自己投入进行土地整理,成本太大,政府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扶持;此外,一些农民农保转城保问题没有解决,据老曹自己调查,光中泾村就还有八九十户。村里的老会计陶祥保1998年退休,退休工资加上镇里的补助为841元,陶阿姨提问,能不能给这些退休的农村干部适当的政策性补助;此外,能不能把目前一季度一次的乡村文艺演出增加到每两个月一次,最好能请外地水平高一点的剧团前来演出,真正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今天太激动了,还有一点,这一急就忘记了,我再想想,待会再提。”陶阿姨这一急,大伙都笑了,现场气氛更加活跃起来。党员代表钱坤兴直言,村里的四环路作为乡村中心路,现在还没有路灯,存在安全隐患。乡村医生范涛说,要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此外乡村医生存在青黄不接现象,社区卫生服务站要解决人员编制缺、待遇不高等问题。东北农大毕业的周斌认为,现在农村里年轻人太少了,干活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建议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推广高科技精准农业。“能不能在苏州范围内出台指导性的意见,对于已经确定的危房,规定去哪里翻建,统一式样,规定面积。现在有的家庭子女长大了要结婚,时间等不起。”钱坤兴补充建议。这时,本打算过来听听的隔壁邻居也插话了:有些村民不想拆,家庭困难一点的,给了地、给了政策也砌不起房子。有的盼拆迁,有的想翻建,在大家的争论中,陶祥保也想起来了她的另一个建议:对老年人的体检能不能增加肿瘤指标。范益民讲,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农业设施用地审批难,手续难办。

  对于大家的问题和意见建议,石泰峰一一做好笔记。他说,听了大家发自肺腑的发言,大家对党和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大家也实事求是反映了发展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土地流转、住房改善、民生保障、道路交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听大家的意见,实际上也是一个相互理解的过程。随后,石泰峰对在场的干部群众谈了他的几点感想。第一,党员干部一定要沉下身子,经常到基层来、到群众中去。最大的事就是为老百姓办事,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要求干部都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常熟有一批像常德盛这样的老典型,在咱们村,就有范益民这样的优秀大学生村官,要以典型为榜样,真正为百姓办事。第二,基层情况千差万别,不同的村有不同的情况,大家刚才谈的问题,有的是个性化的,有的是全市面上都存在的,对此,有关部门将仔细梳理、认真研究,以“马上就办”的作风,能办的马上办,有些要商量着办,有些一时不能办的也会给大家明确答复。石泰峰说,习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视察江苏时要求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中泾村从本村实际出发,踏实创新,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村级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是推动改革创新的一个生动缩影,希望今后继续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为全市做出示范。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23日下午,石泰峰主持召开加强基层党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村强民富座谈会。常熟市委副书记王建国介绍了常熟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村强民富情况,他建议,围绕现代农业要高度重视种养结构的调整、重视土壤改良、重视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沙家浜镇党委书记张建强介绍了该镇如何让沙家浜名片更响更亮、老百姓过得又美又好的做法。常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级机关党工委书记陈正东提出,当前遇到的问题是党员年龄结构偏大,60岁以上党员占了百分之五十多,建议加快补充新鲜血液;此外,常熟虽然在苏州全市范围率先出台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但还存在缺乏系统理论支撑、举措还相对较少、原则需要进一步细化、各部门要齐抓共管等问题。常熟市农委主任高宝兴建议,对于“互联网+”农业,要加大政府部门的引导,要重视农业龙头企业上市问题,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放到更加重要位置。虞山镇勤丰村党委书记张建昌提出,村里缺医少药是个问题,5个乡村医生已经有4个超过退休年龄,要重视基层医疗服务;对职业农民的培训,要注重实用性。科技镇长团团员、挂职碧溪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的魏国平期盼为投身创新创业的人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服务平台,支持创业人员扎根基层。金唐市水产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大户张建龙建议,加大老化池塘改造和秧苗苗种培育。董浜镇节水灌溉协会理事长王志丰建议,有关部门对各类农产品的种植面积要统筹协调,防止老百姓菜卖不出和恶性竞争,影响农民积极性。常熟服装城青莲村党总支书记赵林根对于村级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大学生村官管理和培养也提出了意见建议。

  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石泰峰对近年来常熟“三农”等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说,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收趋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村党员结构老化、新型农民培育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视察江苏时,把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和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并列,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发达地区在这方面一定要带好头、领好向,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真正落到实处。”现代农业对于苏州下一步的发展尤其重要,我们要深刻理解讲话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结合这几天的基层调研情况,石泰峰谈了他的体会。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粮食安全问题,也是生态问题,也是历史文化传承问题。要通过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提升土地产出效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首先是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要培养一批复合型现代农民。要发展“互联网+”农业,不断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其次,农业发展的落脚点是农村要繁荣、农民要富裕。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推进村强民富,关键还是要靠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推进股权固化、“政经分离”改革。要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均衡发展城乡公共事业。第三,要牢记宗旨使命,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切实发挥好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当前,农村党员年龄结构偏大,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让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带领乡亲们致富。

  驻点调研期间,石泰峰还考察了尚湖镇罗墩高效农业产业园、北门大街社区、常熟市日间照料中心和菱塘日间照料中心、常熟市便民服务中心,并来到蒋巷村,主持召开“学习践行‘三严三实’”专题座谈会,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学习常德盛同志理想、信念始终不变的坚强定力,做到勤于修身、对党忠诚;本色、情怀始终不变的为民意识,做到谨慎用权、干净干事;精神、干劲始终不变的昂扬斗志,做到务实创业、敢于担当。

  短短数日,石泰峰吃住在潘仲元家,和他们一家子相处得和睦融洽,结下深厚友情,也从他们身上更深刻感受了农民的质朴勤劳。临别之际,石泰峰将这几天的伙食费亲手交给潘仲元,并表示,一定会回来看望他们。(姚喜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