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黄牛的养殖现状及对策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15 12:33:3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黄牛在我国是比较普遍的牛种,在农村看到最多的是黄牛,它的饲养量位居前位。黄牛在农村主要用于拉车役用,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黄牛由乳肉兼用逐渐肉用价值凸显,黄牛养殖前景大好。本文通过对黄牛的养殖现状、养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黄牛快速发展的方向对策供养殖户借鉴。 发展养殖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加养殖户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几年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肉牛养殖发展空间增大,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养殖户也在探讨如何选准项目实现快速致富,而黄牛作为农村比较普遍的大众化品种受到养殖户的关注。 我国黄牛大多被毛为黄色,可能因此得名为黄牛,黄牛体型比较强壮、四肢有力,产肉性能良好,产肉率高,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抗焦虫病能力。黄牛养殖最多的以鲁西黄牛为代表性,养殖一年体重就可以达到 500kg 左右,非常适合规模化养殖。 就人们实际生活对牛肉的需求来讲,黄牛的养殖前景看好。以现代人饮食结构的变化,越来越注重对身体的保养,由于一些如高胆固醇、高血脂等疾病的出现,使不少人不敢吃猪肉,而牛是食草动物,粗纤维绿色食品,更有利于人体的身体健康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牛肉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而从目前养殖业来看,前景却不容乐观。从农村实际来看,农户养猪的相对较多,养牛较少,尤其近几年身体较好的年青人大多选择到城市打工,只有一些岁数大或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员在散养,养殖数量较少,够不上规模化养殖,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并且由于传统的放养,牛饲料不固定,营养不均衡,长得慢,产量有限,利润低。因此,圈养,规模化养殖是养牛的发展方向。 黄牛的养殖生产近几年虽然有一定的增长趋势,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势必影响黄牛的养殖发展。 要想发展黄牛的养殖,就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资金,如建设牛棚,为达到规模养殖,需购买加工饲料的相关机器和检测安全器材、购买种牛、育种等。由于全球经济下滑影响,黑龙江省相对来说经济有些薄弱,农户手中资金不足,仅靠农户个体散养,无法实现规模养殖,很难达到效益最大化。 受人们养殖习惯的影响,尤其近几年猪肉价格大的起伏,农户养猪的积极性高于养牛的积极性。有待于加强宣传引导,扩大经营范围。 就目前来看,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主要还是农户个体散养,一家几头一人地边放养,赶上啥吃啥,日落而归。 这其实是个两难问题,近年来,作为牛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养殖成本上涨,牛的养殖户承受不住,而另一方面,玉米和豆粕若价格不上扬,农户种植积极性又不高,这就需求探索一条规范、平衡发展的促进机制来引导发展。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土地面积有47 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广阔,盛产大豆、玉米、水稻、小麦和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等经济作物,秸杆、农作物的副产品丰富,为黄牛的养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黑龙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年均日照时间 2400~2800h,春秋干爽,年降水量 400~650mm,霜冻期全省平均介于 100~150d 之间,资源比较稳定,适合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畜牧养殖业。 提起北大荒就想到黑龙江,更主要原因就是农作品种植面积广、天然草场资源多,尤其黑龙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粮食利用率高,而粮食作物的秸秆利用率较低,这也为发展养牛提供了方便条件。 黑龙江土地主要由山地、平原、水面组成,土地条件居全国之前位,黑龙江是俄罗斯和欧洲大陆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陆路交往的重要通道,是中国沿边开放的窗口。本省一些屠宰加工企业的牛肉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的连锁超市,部分产品销售港澳台及中东地区。可见,发展趋势良好。 要想提升当地黄牛的经济效益,就要将黄牛的养殖发展成产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黄牛产业发展的实效。 近年来,我国肉牛养殖业快速发展,中央财政也逐年增加投入,黑龙江养殖业发展相对缓慢,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农户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和资金环境,引导农户大力发展养殖业,提高养殖黄牛的热情。通过政策支持,减轻农户投入资金不足的压力。 在养殖业经济效益还没有彰显出来的时候,要做好农户的宣传引导工作,让他们认识到本地的资源优势、人力优势,发挥分享合作的理念,将家庭小作坊式养殖转变为集团化经营,优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黑龙江省肉牛生产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和绥化市等中西部地区,近几年,红兴隆分局、双鸭山市和宾县以及海伦市肉牛出栏数都有所提升。相关的配套项目也在发展中,黑龙江省现有的宾西牛业、北大荒牛业等加工企业发展也较快,良好的发展空间,引来了省外的长春皓月、江苏雨润来黑龙江省投资建厂。 总之,抓住机遇实现发展,依靠我国肉牛业的科学进步,来推动黄牛的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黄牛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户增收。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