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殖资讯 | 养殖培训 | 养殖项目 | 农林盆栽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 |
您现在的位置: zoonxw.com养殖网 >> 养殖项目 >> 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地方水产养殖业排放标准咋制定?权威编制专家来支招! | |||||
作者:佚名 养殖项目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11 | |||||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了《地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1217-2023)(以下简称《导则》),为全国各地相关标准的编制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中国环境报记者日前专访了牵头编制《导则》的项目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副所长王海燕研究员。 王海燕: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水产养殖是重要的农业面源之一,其污染防治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已成为我国更全面、更深入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域之一,亟需相关标准予以支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规范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排污口设置,在水产养殖主产区推进养殖尾水治理。 基于水产养殖业产排污和环境影响差异较大的特点,各地适于以因地制宜出台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方式进行管控。目前,仅江苏、湖南等个别省份制定了针对封闭式水产养殖的强制性尾水排放标准。为推进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提出指导各地制定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等标准规范;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的意见》,要求沿海各省(区、市)按照地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制订技术导则有关要求,在2023年底前出台地方海水养殖尾水排放相关标准。 为此,生态环境部组织制定了《导则》,用于指导和规范各地更科学、精准、规范地制订相关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相关优势单位联合编制。 《导则》的发布实施,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要求,也是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加快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因地制宜推进水产养殖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水产养殖业污染控制、健全水产养殖环境治理监管标准体系,同时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对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导则》将指导和推动全国各地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制订出台,从而有效减少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支撑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如湖南地方标准实施后,湖南省水产养殖总磷年减排量可达425吨;执行一级排放标准的水域,总氮可减排33%。又如江苏地方标准实施后,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4项污染物降幅明显,分别可达到54.9%、 61.7%、56.6%、43.9%。 中国环境报:与以往出台的水产养殖方面相关规定相比,《导则》有哪些不同之处? 王海燕:从标准类别看,《导则》作为生态环境基础标准,本身并不直接规定管控要求,与以往相关国家或地方标准多为直接使用的排放标准或管理技术规范有所差别。《导则》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地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以下简称地方标准)的制修订,明确地方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技术要点和制订要求,使标准编制更规范有据,要求更科学合理,管控更精准可行。 从覆盖范围看,《导则》适用于各类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不仅适用于封闭式水产养殖、淡水或海水养殖,以及某一特定品种的水产养殖污染防治,适用范围更全面。 从规定内容看,《导则》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做出以下规定:一是规定了地方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应兼顾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管控;二是规定了地方标准管控项目和排放限值的确定方法,应抓大放小、分类施策,明确了应管控的基本项目和可管控的选择项目,并指导地方结合质量改善需要和技术经济可行性合理确定排放限值;三是规定了地方标准在管控对象、监测和超标判定等方面规定的规范性要求,使强制性标准落地可行。 一是明确了地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制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于水产养殖业产排污特点和治理需求,应按照生态优先、综合施策、分类分级、适用可行的基本原则,围绕地方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明确管控对象,基于全过程污染防治的理念,推进生态养殖,提出合理可行的控制要求,减少水产养殖尾水对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二是规范地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制订的技术程序和要求。标准编制须基于严谨调研与论证,《导则》列明了地方标准制订应开展的技术工作,包括地方水产养殖业调查、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状况与流域/海域环境特征污染物调查、标准分类分区分级排放控制要求设置、监测与实施监督要求确定、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与技术经济分析、标准文本与编制说明编写等,并明确了各个工作的具体技术要求。为便于地方快速掌握水产养殖的产排污环节和尾水常用处理技术,还在附录中给出相关资料。 三是指导地方对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实施分类分区分级管控。《导则》提出地方应基于当地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针对不同的水产养殖类型(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封闭式养殖、开放式养殖;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鱼类养殖、贝类养殖等)分别明确管控方式,包括制订尾水排放标准或采用污染管控措施等。地方对封闭式水产养殖提出尾水排放限值时,宜根据环境功能目标和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对受纳水体进行分区。一般来说,可将环境功能目标要求较高的受纳水体或水质不达标受纳水体作为重点保护水域,其他受纳水体作为一般水域,并对排向不同水域的水产养殖尾水规定执行不同级别的排放限值。地方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水域分区和排放限值分级设计。 四是提出尾水排放控制项目和排放限值确定的指导性要求。《导则》根据水产养殖业产排污特征和对水环境的影响,将悬浮物、pH值、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等5项指标作为尾水排放标准必选的基本控制项目,地方还可选择将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排入淡水环境)、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排入海水环境)、色臭味等感官指标,重金属、抗生素等指标,以及地方水环境质量改善需要控制的其他指标作为尾水管控项目。《导则》区分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及不同级别的排放控制,规定了尾水排放限值的确定方法,地方还可规定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要求。针对采取尾水集中处理的连片池塘,应将专门处理水产养殖尾水(不含其他污水)的集中处理设施也纳入地方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向其排放尾水的池塘则执行间接排放控制要求。此外,鉴于地方排放标准的强制性特点,应保障标准的监管执法可行性,为此规定地方标准应明确限值含义、监测要求和超标判定方法等内容。 王海燕:由于我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起步较晚,《导则》编制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难点:一是水产养殖产排污分析和污染防治技术信息少,特别是关于处理效果和经济成本的数据缺乏,实际案例也较少。二是如何指导地方对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实施系统谋划、精准治污。三是如何规范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的监测、超标统计等关键内容要求。 为解决以上难点问题,编制组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实地调研,提高《导则》的行业针对性。编制组赴江苏、浙江、广东、海南、湖南、辽宁、天津、山东等十多个省份,调研了封闭式、开放式的淡水和海水养殖及尾水处理设施,涉及鱼、虾、蟹、育苗等各类品种,并与地方环境、农业部门和养殖单位及尾水治理单位专家座谈,必要的开展实际测试分析。为突出行业针对性和指导性,《导则》给出了水产养殖的生产过程和产排污环节介绍;此外,设置附录A,给出不同养殖方式的生产过程和产排污环节;设置附录B,给出尾水常用处理技术。这些内容使地方更有效开展标准制订调研工作,尽快掌握可行处理技术,并制订合理的排放控制要求。 二是加强相关标准调研,提出分区分类分级管控要求。基于对美国、世行和我国国家及部分省份已出台标准的调研分析,指导地方根据排放去向(分区)、养殖类型和规模(分类),提出不同的管控要求(分级)。关于分类,《导则》提出地方应基于当地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针对不同的水产养殖类型,如针对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封闭式养殖和开放式养殖,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鱼类养殖和贝类养殖等不同类型,分别明确管控方式。关于分区,对封闭式水产养殖提出尾水排放限值时,应根据环境功能目标和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对受纳水体进行分区。一般来说,可将环境功能目标要求较高的受纳水体或水质不达标受纳水体作为重点保护水域,其他受纳水体作为一般水域。关于分级,排向不同水域的水产养殖尾水,可要求分别执行不同级别的排放限值。排入重点保护水域的执行相对较严的一级排放限值,排入一般水域的执行二级排放限值。需说明的是,地方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水域分区和排放限值分级设计。对于未明确环境功能的受纳水体,水产养殖尾水可参照执行排入一般水域要求的排放限值,或者仅规定污染管控措施要求。 三是加强问题分析,提出地方标准制订的规范性要求。鉴于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强制性,为加强地方标准的环境监测执法可行性,《导则》强化了标准核心要素方面的规范性要求。针对排放限值含义、排放监控点位设置和监测要求、超标判定等,对地方标准提出要求和指导。 王海燕:《导则》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落实。为发挥《导则》作用,推进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下一步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做好《导则》解读宣贯工作。一方面针对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培训;另一方面可对地方标准编制人员及水产养殖单位开展宣贯培训。 二是要加快推进地方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标准的制定工作。相关地方,特别是水产养殖主产区,应按照《导则》积极开展地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编制工作。通过深入开展地方水产养殖业生产与污染防治情况调研,结合各地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统筹明确适用的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模式和举措,制订地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标准发布后应依法备案。 三是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监管体系建设,强化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和排放监测,及时掌握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和尾水排放等情况。 四是加大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的投入力度,开展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试点,推动行业污染防治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 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长期从事环境标准理论和体系研究,主持编制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基础标准,即标准的标准,为各类标准编制提供指导和规范,同时也编制了一百余项国家和地方重要的生态环境标准,并做好生态环境部标准技术管理支撑。下一步,标准所将以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联合相关优势单位,进一步精细化开展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模式评估、污染防治技术筛选,以及相关技术、设备选择与运行维护等标准规范研制工作,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
|||||
养殖项目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养殖项目 | ||
牛蛙养殖的管理技术有哪几种 番鸭无水面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公司土鸡产品 田盛源生态农场提供专业养殖… 【崇义手机报】20230109 这艘“航母”开到哪儿哪儿就… 黄鳝养殖知多少?|三农服务… 天马科技获42家机构调研:养… 发展“净水渔业” 提优养殖品…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养殖资讯网声明:登载内容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站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