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昔日“盐碱滩”今日“米粮川”——唐山市曹妃甸区三农场改造盐碱地推广水稻种、养殖新模式增加农民收入纪实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4/15 11:18:5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我场盐碱地富含植物生长所必须的17种元素,同样的管理模式下,同样引用的是滦河水,而我们这里盐碱地里却长出不同的大米和养殖的水产品,就比其它地方的大米和养殖的水产质量高、口感好。”这是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三农场农业农村办主任张海秋高兴的对我们说。 曹妃甸区三分场境内为滨海洼地,盐碱含量高。为了克服土地盐碱含量高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难题,紧紧围绕盐碱地不断加大种、养殖新模式推广力度,积极实践探索出在盐碱地上进行挖沟、排碱、淋盐综合开发利用的新路子。 突出“三个抓手” 改造盐碱地发展现代农业。一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盐碱地改造进程。根据盐碱地含量成分高等,农场按照“宜稻则稻、宜渔则渔、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原则,以农业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建设、鱼、虾池更新改造为抓手,积极优化产业布局,改善生产条件,初步构建了“北部稻、中部鱼、南部虾”的产业格局,为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改造盐碱荒滩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整理资金,大力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进一步提高盐碱土地资源使用效率,实现了盐碱土地面积收益最大化。今年以来,针对土壤结构性差、盐碱高、有基质低及氮肥不足等问题。坚持以“改土降盐、提质增效、逐年改良盐碱地”为思路。该场开始实施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通过增施有机肥,补施氮肥,对稻田进行盐碱区域化改良。力争水稻亩产提高10%以上。同时,农场制定出台了土地流转配套政策,全面优化信息提供、价格评估、合同签订、利益协调和纠纷调处等服务水平,引导推动农业资源科学有序流转。目前,全场有种植水稻300亩以上的有15户,6388.75亩;200亩的有6户,1373.18亩;100亩以上大户29户,承包稻田面积3818.69亩。二是以水利渠系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盐碱地治理环境。农场紧密结合盐碱地实际,以灌溉农田、减蒸降耗、增效节水为目标,实施了“泡田围埝、渠道清淤、渠系改造、新建水利、小型维修”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初步形成了“以沟代库、循环往复”淋盐淋碱的排灌体系,农田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业生产需要,增强了抵御干旱和洪涝灾害能力,为水稻连年获得大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去年投资52.214万元,实施农建工程,渠系清淤、整修、新建2.133万米,水工建筑物维修新建38项。同时,农场不断优化乡村路网布局,通过实施农村道路建设攻坚战,实现了场域公路“村村通”。对已竣工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农场进一步健全完善管护机制,切实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其长期发挥效益。三是以养促改为抓手,大力提升盐碱地治理综合功能。坚持“产业并重、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生态、环保、健康、高效、集约”的要求,对养殖水面改造大水压碱淋碱,同时提升养殖效益,调动农户养殖积极性,采取“粗改精”、“大改小”等方式,利用盐碱地发展淡水养殖业,尤其是积极探索南美白对虾精细化养殖模式,不断壮大产业发展。成功探索出一条南美白对虾苗暂养“从培苗、壮苗、到保苗”养殖模式,实现了从“品种确定、苗种定购、大棚暂养、技术管理”产品销售一体化服务管理。经过20多天将虾苗放入温室大棚里进行暂养,虾苗个体由初始的每公斤10万尾长到每公斤2万尾左右,待虾苗体壮时,再放入精养池进行放养。这样,大大地提高了虾苗的成活率,虾苗的成活率由原来的30%-50%提高到60-80%。成虾的产量由2017年的145公斤/亩提高到2022年的250-400公斤/亩。养殖户每亩纯收入达到4000-10000元。 加大“四新推广”力度 让盐碱地产生最大效益。一是加强新品种引进推广。积极探索盐碱地适合水稻生长的新路子,该场坚持把“新品种、新机械、新学模式、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放在首要位置,全试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种略,不断提升盐碱地盛产农产品品质和单位产出效益。在稳定水稻种植和水产品养殖面积的基础上,以适合盐碱地生长的水稻新品种为主导,加大农业种植特别是水稻“优新特”品种引进、筛选、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新品种的示范试验,先后成功引进盐丰津育粳22、优99、海育7233、津原89等一批抗盐碱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8个,优新品种覆盖率和水稻产量逐年提高。二是加强新机械推广力度。通过制定出台并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扶持制度,尤其是大幅度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积极引导农工从事机械化生产,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培训力度,以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生产力实现较大提升。目前,已引导农工群众购买各类大型农机具40台套,落实农机补贴200多万元。全场水稻机插秧、机收割率达到100%,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加强新模式示范推广。按照“绿色、营养、安全”的要求,聚力打造无公害种养殖基地,全面提高产品档次和综合效益。三农场充分挖掘场域田地水体、土壤和生物资源,积极尝试稻田养鱼、稻田养泥鳅、稻田养蟹、池塘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等立体、高效、生态的农业种养新路模式。特色种养殖面积达到10000亩,成为农工群众增收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加强新技术试验推广。依托区农业农村局的科学技术优势,农场立足本区域土壤养分实际情况,积极运用测土配方实验成果,制定科出学合理的施肥策略,将该技术物化,避免农民盲目施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不仅能促进农民施肥观念的改变,减少资金投入,提高粮食作物亩产原效益,而且能够促进土肥技术服务功能的提升,实现以最优的肥料配置方式和最少数量的投入实下现单位面积最高产出,并有效降低化学污染物排新放量,真正实现了不浪费、不污染、不减产的科学合理种植模式。 坚持“三个打造”让盐碱地开出农业产业化之花。一是全力打造农业产业基地。积极倡导“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先后组建了投资300万元、占地124亩、集“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服务”于一体的曹妃甸区荣祥水稻育秧种植专业合作社;总投资约3000万元占地面积8.08亩的增友新农机推广培训基地和昱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658亩,以“名优水稻示范种植、农产品精细加工”为特色的唐宗湖生态产业园2个基地。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已具雏形,现代农业集群发展的态势逐步显现。二是全力打造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探索“龙型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取向的新型营销业态。着力引进资金实力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带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的大型农业集团企业,实现“借船出海、借力发展”,带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成功引进了投资3000万元的兴海水产品科技有限公司海水工厂化养殖项目,该项目养殖面积3000亩,现有工厂化养殖车间33栋,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年产中国对虾苗、南美白对虾苗5亿尾、日本车虾苗1.5亿尾,舌鳎苗800万尾,舌鳎鱼650吨。成为集“海产品繁育、养殖、加工、储藏、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三是全力打造农业名优品牌。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品种(苗种)引进、田间管理、饲料渠道、药物使用、肥料应用、产品上市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尝试推行农产品“身份证”制度、产品追溯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引导企业对基地产品进行自检,做到产地准出、产品可追溯。目前,兴海水产品已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完成了“兴妃”、“曹妃鲜”牌商标注册;其中“兴妃”牌取得唐山市知名商标、河北省著名商标、河北省名牌产品。 当提到改造盐碱地发展综合种、养取得成功经验时,这场党委书记刘胜民高兴地说: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再加上经过科学管理,实施农药、化肥、除草等科学管理技术,水稻亩产实现了750公斤以上,最高的可达850公斤。在盐碱地上盛产的南美白对虾,客商们普遍反映,该场盛产的南美白对虾以品种好、体质壮,便于长途运输等优点,其销售价格比周边养殖场高出4元/公斤,南美白对虾远销四川省重庆、成都等省外的各大城市,深受外地客商的青睐。在稻田养蟹上。稻田里养的蟹蟹黄味道鲜美,深受外地客商们的欢迎。在以后,我们要认真学习习在沧州调研时指出的《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重要讲线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要求,我们要坚持“规划先行、科技引领、示范带动、效益兼顾”的基本原则,根据我场气候、地形、地势及土壤等自然条件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稳定和巩固现有改造盐碱地种植面积,遵循以种植水稻、养殖及其它全面发展方针,选择不同种养殖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农工收入。(曹妃甸区三农场党委办公室:丁喜兵 杨文海)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