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探索】从濒临灭绝到存栏量600多头来看“上海水牛”的故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17 18:17:3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调查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全市有上海水牛饲养户约51家,存栏量共约600多头,90%以上在崇明,崇明也是上海水牛最大的保种基地。崇明区新闻办介绍,近年来,为维持生物多样性,崇明全力推进上海水牛抢救性保护行动,广泛收集崇明农户养殖的牛群信息,开展基础数据登记工作。滩涂中放牧,稻田里耕作……一起来看上海水牛的故事↓

  七月炎夏的晌午,一群水牛正在崇明北岸的一处滩涂避暑纳凉。芦苇边的水沟中,1只母牛和5只小牛犊正在“泡澡”。据介绍,水牛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天需要浸水散热,故得名水牛。气温只要超过35度,牛基本就要待在水里。

  泡在水中有个好处是防止昆虫叮咬,这就出现了“牛背鹭”的奇妙场景。远远望去,一只只头部和颈部带有橙黄色饰羽的鹭鸟,停在牛背上,悠然自得。这些戴着“黄围巾”的“神仙伴侣”就是牛背鹭,又名黄头鹭、放牛郎,是唯一不食鱼而以昆虫为主食的鹭类,也捕食蜘蛛、蚂蟥等其他小动物。它们与水牛形成了依附关系,常在牛背上歇息、捕食昆虫,故得此名。

  中国其他地区成年水牛体重一般为500-650公斤,崇明的品种显然大了一些。这是因为崇明有滩涂、湿地、芦苇荡、密布的小河,这些都是水牛们的最爱。且崇明东部的滩涂是咸淡水交汇处,水、植物中富含矿物质,水牛吃得也好。

  上海水牛曾一度濒临灭绝。2016年11月农业部印发的《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中称上海水牛已绝种。2019年,市农业农村委在调研中了解到,沪郊还有少量上海水牛饲养,便组织摸底排查,某次考察中,在崇明岛、横沙岛遇见少量上海水牛。

  中国农业大学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也几次来到上海,对现有的水牛样本作血样采集,再与其他品种的作遗传聚类分析,发现除了崇明之外,来自松江、奉贤、嘉定、青浦等区域的水牛,遗传背景来源全部一致,说明这些水牛都是上海的本地物种。由此,“上海早就没有水牛了”这一说法被推翻。

  2021年1月,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将上海水牛列入“地方水牛”品种,关于上海水牛保护性认定的说法终于尘埃落定。

  崇明是上海水牛名副其实的原产地之一,保种工作责无旁贷。近三年,崇明老杜集团陆续将散放在民间养殖的上海水牛收购回农场,至今,已经陆续收购了160多头。在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人员指导下,农场为这些水牛“建档立卡”,进行身份编号。档案记录详细,包括养殖地、畜主姓名、毛色特征、出生日期、登记日期等都逐一明确。统一的牛棚管理,对上海水牛的保种研究起到关键作用。

  新建的牛棚舒适又科学。按照保种的规范要求,农场在占地2000多亩的区域中规划出适合上海水牛养殖的200余亩场地(包括辅助设施),建立水牛保种场及牧草种植基地。基地内配套新建了水牛粪便沼气处理设施、废弃物堆肥处理中心,杜绝养殖产生的排污污染,将粪污资源化利用做到最好标准,用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带动各类作物循环种植,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

  自古以来,水牛便与农耕紧密相连。崇明是农业大区,大规模机械化之前离不开水牛。上海水牛1岁半即可进行使役,一般2-3天就能学会耕地;成年牛一般每天可使役8小时,可耕水田4-6亩、旱地6-8亩,最高可耕10亩,犁地深度14-20厘米。简单来说,1头水牛可顶20个精壮劳动力。

  滩涂中放牧,稻田里耕作,便是这里水牛的归宿。在滩涂上,牛与鸟类和睦共处。鸟在牛背上为它清理寄生虫,牛的排泄物是植物的好养料。在崇明的许多散田、小田,机械不便进入,直至今日人们还是使用水牛耕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