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胡红浪:我国水产养殖用种基本可以实现自给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6 11:32:5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12月6日,水产种业及健康养殖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七期花城院士科技峰会(下称“论坛”)在广州市南沙区召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胡红浪在论坛上作了《水产种业振兴的形势与任务》的主题报告。

  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胡红浪表示,种业振兴为产业振兴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产业振兴才能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三者相辅相成。目前,全球水产养殖产量的60%属于中国,依赖的种苗大部分实现完全自给。“应该说,我们的水产种业,值得国人骄傲和自豪。”她表示。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胡红浪在论坛上作了《水产种业振兴的形势与任务》的主题报告。

  今年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是继1962年出台《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后,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是我国种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在胡红浪看来,种业由“打翻身仗”到“实现振兴”,这一新提法的出现,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种业的自主性不断增强,“卡脖子”问题逐渐破解。“所以我们把‘翻身仗’改到了‘种业振兴’,我觉得特别提振士气。”她补充。

  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提升农业良种化水平,胡红浪认为,种业振兴、农业振兴和乡村振兴是密不可分的。种业是种植、养殖产业的基础和保障。如果缺乏种业,农业则变成“无米之炊”。出台《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则是为了确保水产乃至农业板块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源头的问题”。

  “相比作物和畜禽,水产种业自主性更强。”胡红浪表示,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良种大部分源于自主研发,国外较少涉及。“以大宗淡水鱼类为例,产量占了大部分,但国外较少养殖或不养,我国自然是世界领先的。”据其报告分析,世界上养殖产量的60%属于中国,所依赖的种苗大部分完全自给。“大部分水产种业自主研发,比如说四大家鱼、罗非鱼、罗氏沼虾和扇贝,可以做到种源完全保障。”

  另外,胡红浪在报告中也讲到,在种植领域我国小麦和水稻实现完全自给,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在大豆和玉米方面,目前我国的大豆和玉米实现基本自给,但生产性能达到国外的60%,且从美国、南美洲地区运输到中国的大豆价格相对便宜,竞争力相对较强。“我国一年要进口的大豆玉米数量较高,这也是种植业比较突出的问题。”她补充。此外,耐储的番茄甜椒等作物,仍需依赖进口。而在畜禽领域,我国的黄羽肉鸡、蛋鸡和肉鸭实现完全自给,具有国际竞争力;生猪和奶牛实现基本自给,进口量不大,但仍需依赖进口的种苗培育杂交的奶牛和生猪;白羽肉鸡种鸡则需要依赖进口。

  在肯定我国水产种业大部分实现自给的同时,胡红浪也提到,尽管实现了基本自给,但效益和水平仍需继续提高。

  谈到水产种业新品种推广应用的情况,胡红浪表示,目前我国水产养殖遗传改良率大约为52.8%,相比种植业和畜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作物、畜禽几乎全部使用人工改良种,但是水产方面还有大量养殖种需要进行改良。”

  在育种方面,胡红浪提到,目前水产种质资源“家底没有摸清”,在鉴定评价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事实上这个工作是非常重要,哪些种质资源可以作为开发利用的潜力股,需要通过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去梳理清楚。”另外,水产育种领域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水产企业有近两万个,畜禽才六千多个,但是相比之下后者的规模和集约化程度远超前者,目前较多水产种苗企业尚处于家庭式作坊的阶段;育种体系的构建相对分散,投入也相对不足。“目前作物、畜禽都有良种推广补贴,水产没有补贴,所以我认为这块(指水产育种)是需要加大投入的。”她解释。

  “相比粮食和肉蛋奶,水产品更是一种满足老百姓美好生活的食品,更有营养,更加健康。”胡红浪介绍,事实上,相对于禽畜和作物领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水产品实行了市场化,水产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但也存在政府投入力度相对不足、仍由市场自由发展等问题。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会议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在胡红浪看来,应该通过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制度、推进育种创新攻关、加强种苗基地建设、扶持培育种业企业、强化市场监管等措施推动种业振兴。

  “联合育种我认为很多的含义,包括省部协同,科研院所跟企业协同,还有跨行业合作等。”胡红浪表示,提升优质种苗的供应能力,在建设规划上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育种创新基地、苗种繁育基地和品种性能测试,在联合攻关机制创新,实现种苗生产的标准化、机械化。

  而在种业市场监管方面,胡红浪提到,目前水产种业缺乏新品种保护制度,同时,尽管苗种生产经营进出口和产地检疫制度已经建立,但需要更好地执行。“探索水产新品种保护制度,还应该研究建立老旧品种的退出制度。我们目前有240个新品种,但事实上里面大部分新品种已经更新换代或者已经不再用了,要建立一个退出机制。此外,还应该加强监督执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推进水产种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建设。”

  此次来到南沙参加论坛,胡红浪表示,南沙地理位置优越,有海水和淡水资源,气温宜人,有利于水产生物的发育和繁殖。她认为,当地政府部门应该选择一些主导的有特色、有优势、有潜力的水产品种,然后聚焦这些品种,扬长避短,推进南沙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本期编辑:黄旭君(微信号Young-fight,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

  今年6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领导提出“将牛蛙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水产品牌”,对牛蛙产业释放出积极改革的信号,极大鼓舞行业士气。

  尽管牛蛙发展迅猛,却在养殖端面临发展困境。目前牛蛙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因养殖密度过高造成的尾水、病死蛙污染、占用耕地、违规用药等问题。如何合法合规养殖牛蛙,推广绿色养殖模式成为行业必然趋势,这也要求牛蛙产业链必须全面升级。

  为进一步落实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领导指示,我们举办首届中国牛蛙美食文化节暨第二届全国牛蛙产业绿色发展大会,聚焦牛蛙全产业链的绿色升级以及合法化养殖,让从业者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提高牛蛙食品安全的意识,推动牛蛙绿色升级。同时,提升牛蛙品牌,挖掘牛蛙饮食文化,举行牛蛙走进大湾区活动,打造国民网红水产品,彻底改变牛蛙的历史地位和消费形象,让牛蛙成为中国水产品一张名片。

  支持媒体: 南方日报、南方+、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大粤网、南方周末、今日头条、腾讯网、凤凰网、抖音、快手、新华网、人民网、新浪微博……

  针对牛蛙产业链企业,主办方将策划“美味牛蛙,绿色升级,我为牛蛙代言!”号召专家、企业高管、经销商、养殖户、餐饮店、媒体代表等为绿色牛蛙代言,结合线上和线下造势,提高从业者对牛蛙产业的健康意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