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夸张:三亚“房疯”再现 80平房一月赚64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24 1:11:3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用一套80平方米的二居室,在一个月内赚到64万,如此之快的产金效率,是谢林在海南三亚炒房实现的。这种狂热似曾相识。在上世纪90年代那次经典的海南地产泡沫中,三亚正是领涨先锋。海南地产的噩梦是否正卷土重来?

  日前,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且房源出现局部供求失衡,有关开发商捂盘惜售、虚假排号的现象再次成为了锡城楼市的热门话题。这些曾经屡次被市民广为诟病的问题,在利益的驱动之下,成为了无锡楼市的一种顽疾。在没有违反法律和合同的前提下,不少开发商可谓是长袖善舞,游走在法规与道德的边缘;而那些连夜排队、苦等房源的购房者,却往往成为了门外长歌当哭的悲剧人物。

  从表面上看,很多业内专家将这次无锡楼市中的“房荒”归结为,2008年楼市转冷后施工放缓造成当前房源青黄不接。然而,从更深层次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社会的投资偏好、开发商人为捂盘和购房者恐慌性心理,乃是当前锡城楼市出现“房荒”现象的主要原因。其中,前两者是长期的、客观的大背景,后两者是短期的、主观的内在因素,同时作用催化出今日的“房荒”。

  首先,社会上大量投资者对于房地产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中国富人的消费主要局限在房地产上,这是非常病态的一种富人消费结构。”确实如此,就在无锡楼市中,一人同时购买多套房产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缺乏更多的投资渠道,加之国人对于买房的那种情结,让房子承载了太多的意义,从而在不同经济水平的人群中一律长期受捧。

  其次,开发商的人为捂盘,不但加重了“房荒”现象,更严重地造成了购房者的恐慌心理。从近期北塘区几家楼盘开盘的过程来看,部分购房者因买不到房子委屈、投诉甚至痛哭的事情屡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买不到房的购房者,并非仅仅由于房源供不应求本身而不满,倒是因为一些开发商在开盘中舞弊、多次欺骗购房者,才让他们在伤神的同时,更感到伤心。

  最后,是购房者本身的恐慌性心理,导致了抢购房子的现象在楼市中频频上演。沃伦巴菲特在最近一次的公开集会时表示,最差的理财投资就是持有现金。对于未来的通胀预期加之今年楼市回暖后不断上涨的房价,让很多有购房需求的人感到,不能够在“坐以待毙”了。于是,提前出手者有,追涨抢购者有,托关系暗箱操作者更是多多

  结合以上三点,笔者认为,虽然短期内的供求失衡在市场上属于正常,但开发商人为造成的“房荒”却是不道德的行为。特别是本期《金楼市》从“房荒”传言入手,通过调查发现市场确实存在一些“人为房荒”现象后,我们认为,对于那些被欺骗的购房者,他们的愤慨就更加需要被理解,他们的遭遇也更加值得被同情。而对于确有欺诈行为的开发商,我们则应该用舆论的力量对其予以揭露并谴责。

  一位被欺骗的购房者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我被耍是源于对开发商的信任,我是带着希望上路的,却只能带着失望归来。”而当一些开发商笑谈“买房要靠运气”、“买房要靠关系”、“客户靠置业顾问打分选择”这些话题时,他们其实已经从根本上摧毁了人们对他们的信任。诚信对他们来说不值一提,社会责任更是他们唬人的工具,对这些眼中只有利益的开发商而言,欺骗几个购房者又算得了什么?

  然而,虽然少数开发商可以做到一时不公平,但市场终究是公平的。当企业把欺骗客户当做一件正常的营销手法时,那这个企业恐怕就已经相当不正常了。在没有竞争或者竞争不充分的时代,这样的企业还能够借势生存,甚至可能一时风光;而当竞争激烈且充分之后,这些企业前面欠下的“债”就会加倍偿还出来。从商业道德的角度分析:“心存欺诈的成功,恰恰迈出了失败的步。”

  对于那些侥幸买到那些“关系房”、“高价转让房”的客户,也不要高兴的过早。房子的卖家既然是不遵守商业道德的房企,那么,未来的交易后的风险就可想而知。

  从商业道德的定义看,在市场经济中不采取欺骗手段、威胁手段来达成商业交易契约和在商品交易进行过程中按合同履约,在商品交易后,维护交易方的利益,不做伤害交易对方的利益的事,这是最基本的商业道德。

  这其中,既然那些制造人为“房荒”的房企对“在市场经济中不采取欺骗手段、威胁手段来达成商业交易契约和在商品交易进行过程中按合同履约”,已经能轻而易举地不遵守了,那么,“在商品交易后,维护交易方的利益不做伤害交易对方的利益的事”,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保证呢?我们不能不怀疑,当未来房子交付后,这类房企还能真正地对这些今日的准客户负责吗?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