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家有10头牛增收有盼头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13 19:09:3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养牛每年能赚20万元左右。”何朝兴之前怎么也不敢想,通过养牛,短短4年时间,他就从一名贫困户,摇身一变,开上了小轿车,住起了新房子。 何朝兴是兴义市义龙新区顶效街道查白村东瓜林组人,也是当地最早参与“家庭牧场”项目的养殖户之一。 由于水、草资源丰富,加上此前大部分村民都具有一定的养殖基础和技术,因此自2018年起,该村积极推广“家庭牧场”项目发展牛产业。同时,引导村民种植草料,既可以作为牛饲料,减少养殖成本,又可以推进石漠化治理,让周边的石山增绿。 据悉,近年来,当地政府出台举措,鼓励群众开办“家庭牧场”,原则上以家庭为单位,养殖规模达到一定数量,即可享受贴息贷款等政策优惠。“‘家庭牧场’这种模式的好处比较多,一是养殖贷款利息比较低,另一个是村民在家里就能实现增收。”顶效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杨方敏介绍。 虽然查白村的村民不乏养牛经验,但由于很多是两三头的养殖规模,扩大规模发展“家庭牧场”,不少村民担心风险,心有疑虑。 为了增强村民产业发展信心,查白村与相关部门以及保险公司、银行等签订了肉牛产业合作协议,由各部门与企业共同助力查白村种草养牛产业发展。其中包括采取提供贴息贷款、由农业部门对村民开展养殖培训、建立农业产业风险防控体系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和金融机构的资金风险等措施。与此同时,村里还积极搭桥牵线,帮忙拓展销售渠道。 2018年,何朝兴就参与了“家庭牧场”项目。他申请种草养牛贴息贷款,修了新牛圈,养了20多头西门塔尔牛,当年便净赚10多万元。 “养牛虽然很辛苦,但有政府的优惠政策,有各部门的支持,只要防疫工作做得好,赚钱不难。”何朝兴说。 看到何朝兴等人成功后,大伙儿对“家庭牧场”项目有了信心,掀起了一股养牛热潮。村里及周边乡镇,甚至更远的地方,都有人时常到何朝兴等养殖大户家中,学习疫病防范、牛圈建设以及日常管护等知识。 查白村歌台组的杨兴华是建档立卡户。在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下,通过申请贴息贷款养了8头牛、种了5亩草,收入稳步增长。 “通过养牛,我们家去年盖了新房子。接下来,我打算把牲圈扩大,多养几头牛。”对于未来,杨兴华充满憧憬。 “近年来,村里养牛的户数不断增加,牛存栏量也逐年攀升,大伙增收效果明显。”提到“家庭牧场”项目,村主任刘正刚算了笔账,养一头牛大约有七八千元的收入,一个家庭以10头牛来算,每年就可增收七八万元。 目前,查白村共有“家庭牧场”107户;存栏量822头,其中公牛174头,基础母牛522头,牛犊126头;圈舍近3000平方米,草场面积616.2亩。 查白村也促进了义龙新区牛产业的发展。目前,该区共有养牛户982户,推广种植优质牧草42000亩,牛存栏6.3万头。下一步,义龙新区将聚焦牧草种植、牧草饲料储存加工、交易市场、屠宰、深加工、物流、销售等,完善以及做大做强产业链条。(代光玺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雪 林琳 项鸿雁) 核心阅读 2016年,贵州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 5年来,贵州不断探索完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制度,发展绿色经济,科学推进农村垃圾处理与城市污水治理,筑牢绿色屏障,建造绿色家园。… 本报贵阳8月15日电(记者程焕)近日,贵州省下发通知,推进实施长江流域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 通知明确,将实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状况动态监测,及时更新退捕渔民信息台账和实名制系统。…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