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武汉新洲区:大学教授虾稻田里圆生态农业梦助力乡村振兴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6 19:36:0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央广网武汉7月4日消息 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大手,白色T恤衫上沾着零星的泥巴……曾经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周全,弃教从农,通过流转土地,种稻养虾,在武汉市新洲区旧街熊畈村开启了他的“新农人”之旅。 1991年,周全从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后,分配到某生物研究所担任农技员。2001年单位改制后,周全来到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任教。从教18年,他发明专利1个、编辑出版著作2部、发表科研论文26篇、主导科研项目结题5个,多次荣获“教学名师”、学院“优秀员”称号。 2017年,周全作了一个让身边所有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从高校辞职,回乡务农。2017年初,武汉市推进“三乡工程”,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更坚定了周全回乡发展生态农业的信心。“我在大学学的是农业,我个人的志趣在农事,我的梦想是帮助家乡建设生态农业。”面对亲朋好友的劝说,周全却义无反顾。 辞职后,周全在潜江等地学习考察了半年,发现当地的虾稻养殖模式非常契合生态农业循环理念。回到新洲后,他考察了新洲各地的水源、土壤等,最终选择在旧街熊畈村流转了280多亩土地,成立宜稞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进行虾稻生态养殖,全心全意探索“植物——动物——微生物”的闭环生态农业循环体系,成为一名扎根农村的“新农人”。 今年6月,周全申报的宜稞品牌下的虾稻米、蛙稻米、长粒香米、猫牙香米、晚熟中籼米五种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证书全部到手。 从建立种养结合的生态农场,到最后成功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证书,这中间的困难可想而知。 承包土地后,一切从零开始。开荒、平整土地、完善灌溉设施、硬化道路,在周全的努力下,现在的合作社基地内生产用房、仓库、科研实验室及办公用房配套齐全。昔日一度被抛荒的土地,变成了如今肥沃的稻田。 “要想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种养过程中必须做到清洁种植、清洁养殖,最大限度地减少施用农药、化肥。”作为一名曾经从事农业科研的副教授,周全将浑身解数都施展了出来。 探索水稻种植全程减施化肥,用虾粪作为有机肥源,科学喂养小龙虾。为了不使用农药化肥,还能实现虾稻互利共生,周全在种养殖过程中以益生菌作为突破口。有益菌群既能保证虾的生长环境,还能实现其解磷、解钾、修复土壤、解除有毒有害残留等功能,在田间形成生态循环,产出优质稻米和水产品,构建具备长效生存能力的生态农业模式。 经过几年实践,周全已摸索出一条由“稻——虾——菌”共同构建的生态循环农业的路子。生态稻的产量从一开始亩产500斤提升到现在的亩产超1000斤。 为了在生态种养的标准下进一步提高粮食、小龙虾的产量,目前,周全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开发了120亩试验田,正在进行新的探索。 “要让熊畈村环境变好,吸引游人,共同变富。”周全到熊畈村后就有这个想法。 周全把稻虾种养技术推广到周边农户,由他提供优质种子和虾苗,指导农户按照自己的要求种植生态大米,然后再统一回购,带动周边农户规模种养殖近1500亩。 在宜稞生态农业合作社的示范下,熊畈村先后建起了蛙稻种植、水产养殖、草皮培育等农业产业园。 为了让好产品有好销路,周全主动和上级农业部门对接,打通销售渠道、建立电商平台,同时利用自己微信群资源扩大销售渠道,帮助周边农户推销各种农产品,多方面提高村民收入。 2022年7月,周全成立了宜稞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委员会,作为支部书记的他,每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合作社其他党员、农户代表一起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农业政策,一起探讨生态种养殖技术,共同进步。 现在的熊畈村稻香水美、产业丰富、交通便利。在周全看来,这里还能更好:“今年是我辞职回乡的第7个年头,我还要再坚持。”周全心目中的熊畈村,将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村里的好米、好虾、好蛙、好水果,好的历史人文都能打得出品牌,留得住游客。(记者朱娜 通讯员程书雄 程跃 袁晓西) 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大手,白色T恤衫上沾着零星的泥巴……曾经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周全现在俨然一副农民汉子模样。2017年,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周全弃教从农,辞职后来到新洲旧街熊畈村,流转土地,种稻养虾开启了他的新农人之旅。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