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四川丹巴:大渡河畔绘就峡谷“丰”景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9/30 12:32:0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将本地特色品种与外来优良品种进行嫁接,可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提升作物的环境适应性,进而提高产量和品质。”自今年6月随公司入驻丹巴县格宗镇江达村以来,四川蜀慧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农业专家管清宝已在该村进行了多轮农业物种多样性调查,成功筛选出本地桃、本地李等优质的本地农业品种,进行物种嫁接探索。 这是高原特异品种选育的前奏,也是丹巴县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缩影。当下,丹巴正推动这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激发乡村发展潜力的关键力量。 江达村,地处大渡河与其支流江达河交汇处。这个本应“靠水吃水”的村子,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饱受洪水之困,耕地资源紧缺。 近年来,丹巴县立足本地农业资源现状,持续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美人脆、羊肚菌、黄金荚、羌活等特色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成都市成华区结对帮扶工作队持续发力,先后帮扶建设了现代农业智能高效温棚有机蔬菜基地、丹巴县绿色蔬菜基地、江达村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点、江达村羊肚菌大棚提档升级等项目。 设施农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设施农业产业振兴新模式的探索中,蔬菜与羊肚菌轮种模式在江达河边开花结果。 羊肚菌,一直是江达村的传统产业。过去,由于缺乏先进技术、未形成规模化种植,羊肚菌种植带动村民致富的贡献有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都市成华区结对帮扶工作队对江达村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提档升级,新建了两用种植大棚,实现了冬夏蔬菜、羊肚菌轮种,每亩年增收约4000元。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为做强种业“芯片”,今年6月,四川蜀慧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江达村达成合作协议,利用前期成华援建的农业基础设施,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共建江达村高原特异品种打板基地。 “之所以选择江达村,一是其优越的气候条件与丰富的水文资源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天然的温床,二是前期建设的农业设施基础可有效加速项目启动与运营的步伐,三是江达村丰富多样的作物品种资源为我们后续进行品种的引进、嫁接与优化工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广阔的实验空间。”四川蜀慧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 目前,打板基地一期针对性地选择了适宜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以高效提质产品与绿色生产技术为主要抓手,致力于新品种的推广以及当地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已开始试种的药食同源白薯等品种成效初显。 “一开始,村民有很多疑问,比如能不能学会、该咋应用。”江达村党支部书记杨方云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示范推广、教育培训,现在大家逐渐掌握了作物生长环境控制、水肥一体化系统运用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据悉,打板基地的探索,将为后续推动高原特异种子研究院建设,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体化运行机制打下基础,通过健全产业链条,形成持续创新、高效协同、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 从江达村出发,沿中国熊猫大道往北约40公里,便是丹巴县半扇门镇。在这里,藏灵芝种植这一新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2023年底,经甘孜州农科所、成华区第七批结对帮扶工作队引荐协调,四川锦润康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入驻半扇门镇,利用当地丰富的林地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建设藏灵芝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种植的藏灵芝,是由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四川首个藏灵芝新品种,相较于一般菌类产品有更高附加值,能有效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 “传统菌类种植面临同质化竞争、销售渠道重叠等问题,发展藏灵芝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当地相关负责人对藏灵芝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目前,该基地正持续加强种植技术、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当地村民成为农业产业工人。 如今,羊肚菌、藏灵芝两朵菌在大渡河畔绘就峡谷“丰”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丹巴乡村落地生根。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多年来,成都市成华区坚持用科技手段激发丹巴农业发展潜力,先后邀请了四川省农科院等技术团队赴丹巴实地调研,在品种选育、土壤改良等方面给出专家意见,培育丹巴新型农业人才,助力丹巴农业整体效能提升。下一步,成华区还将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方面发力,依托丹巴作为川西旅游环线和环贡嘎旅游线上重要承接点的优势,加快完成邛山景区“农文康旅融合”、江达村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等示范项目,探索休闲观光、康养游乐、教育农园等新业态,丰富具有乡村特色的产业体系,为丹巴乡村振兴持续贡献“成华”力量。(成都市成华区第七批结对帮扶工作队、成都市成华区农业和水务局供稿) “将本地特色品种与外来优良品种进行嫁接,可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提升作物的环境适应性,进而提高产量和品质。”自今年6月随公司入驻丹巴县格宗镇江达村以来,四川蜀慧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农业专家管清宝已在该村进行了多轮农业物种多样性调查,成功筛选出本地桃、本地李等优质的本地农业品种,进行物种嫁接探索。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