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农业有前途 农民有奔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18 9:47:3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冬日暖阳下,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城北街道办事处邵火庙行政村豫东渔牧养鱼场内,工人在鱼池边按时投放饵料。

  这个面积约130亩的养鱼场,从南到北排列着98个波光粼粼的漏斗型鱼池。50岁的“鱼老大”朱前进是周口市豫东渔牧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产品覆盖河南省及周边省市的清江鱼市场,每日固定客户销量即便在疫情期间也达到万斤。

  “这种鱼从育苗长到1斤左右需要1年,此后生长迅猛,快的1年可长到6斤左右。”朱前进说,渔场采用的是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池塘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运用漏斗型循环设计、精准投喂、智能控氧、湿地生态循环系统、菌藻调控、温控养殖“六大技术”,水池用防渗布铺成,与土隔绝。这样养的鱼没有土腥味,是生态有机食品。

  得益于可靠的产品质量和稳定的销售渠道,豫东渔牧公司目前拥有标准化“168”鱼池98座、大型矩形水循环过滤蓄水池2座。朱前进说:“今年一季度我们投放鱼苗98万尾,预计养成后可供应鲜鱼200多万斤,销售额有望超过2000万元。”

  “流沙河两岸是多年来的废弃地。2020年,在区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规划建设了流沙河产业经济带。”邵火庙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孙林林说,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先后引入豫东渔牧、河南蹦蹦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浩扬食用菌专业合作社3家企业,培育形成“一尾鱼、一头牛、一朵菇”的三大特色产业,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的新产业。

  特色产业的发展,让邵火庙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邵火庙村集体年收入寥寥无几,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能达到30万元,比去年翻一番。“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整修道路、安装路灯、设立公益岗位、改善人居环境等工作都能顺利开展,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孙林林说。

  川汇区城南街道办事处先后建设了小王营草莓采摘园、官坡玫瑰大棚、王晌午江鸿生态果蔬种植园,通过采摘体验、生态旅游等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位于王晌午行政村的江鸿生态果蔬种植园,流转土地400余亩,建设日光温室大棚57座,种植西红柿、圣女果、水果黄瓜、草莓、西瓜、无花果、水果辣椒、圆紫茄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周口市江鸿生态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春江说,园区每年生产瓜果蔬菜100多万斤,毛利400多万元,安排就业人员200余人,其中监测户、低保户16人。

  川汇区委书记刘德君说,近年来,该区立足近郊优势,主动与技术能人、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一村一策,打造一村一品,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加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推动农业园区化发展,让农业有前途、农民有奔头。 (经济日报记者 杨子佩 夏先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