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四个“舍得”换来泉城富美乡村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10 4:25:3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商河县花卉产业振兴示范基地内,数千盆红掌怒放;以历城区为中心辐射出的40平方公里草莓廊带上,“章姬”“红颜”“白雪公主”等品种的草莓开始挂果;济阳区曲堤镇的国家黄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里,几十种形态各异、风味不一的黄瓜,正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北京、上海等市场,北京市民每吃7根黄瓜,就有1根出自这里…… 作为省会城市,济南正以“舍得”的气魄、超前的速度、坚决打赢农业脱贫攻坚战的精神,不断实现扶贫“造血”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利用劳务技术输出、产业扶贫技术创新、农业扶贫资金投入以及扶贫政策体系健全,打造“四位一体”的新型现代农业扶贫机制,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新兴农业扶贫机制催生着新的农业扶贫生态,一幅幅富有生机的农业大好景象展示在人们眼前,一个个文明和谐、富足兴旺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涌现在泉城各地。 6月22日,在济阳区仁风镇安信种苗培育基地,处处充满绿色的生机与希望。只见来自候沙村的嫁接工左手拿针、右手拿苗,一秒钟就完成了种苗嫁接工作。 济阳区仁风镇农委主任孙凤旺笑着说:“一棵苗7-8分钱的嫁接费,平均每天能挣200元,疫情期间用工难、嫁接技术工人不足,工人们日结工资可达600元。” 2000年起,候沙村组织本村及周边村庄妇女成立了“济南女子育苗嫁接队”,至今20年的时间里,西瓜种苗嫁接行业催生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劳动力就业从“外出务工转为吸引回流”,再到如今的“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居民收入多了,生活水平好了,从发展一产农业辐射带动三产服务业,两者相辅相成,农业劳动力流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济南女子育苗嫁接队”转移农业劳动力人数达60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8万元,而且每年不定期培训嫁接技术人员,并通过全国各类蔬菜种苗大会上分享嫁接技术。 近年来,济南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搭建桥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引导更多的农民从事种苗嫁接,并通过种苗嫁接培训、农业专家技术指导提升农民专业技能,种苗成活率得到提高、接苗速度更快,带动了周边农户的经济发展,保障了农户收入,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现如今,种苗嫁接行业已经成为济阳区仁风镇广大农民群众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商河县玉皇庙镇黄孙庄村村民李世水今年35岁,但种地还是位新手。2019年初,一直在外打工的他决定回老家,在离家门口不到5公里的玉港现代产业园里承包4个大棚种蔬菜。园区里用来做技术示范的高档智能温室里采用无土栽培、物联网控制。“两万平方米的蔬菜种植温室里,连个人影都看不到。”李世水觉得这份工作有干头,还不耽误照顾父母和孩子。 到现在为止,李世水的双层暖棚里已经出了几茬西红柿和黄瓜,预计年收益可以达到10万元以上。园区里提供种苗、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技术员在入棚指导时,都是打开手机APP,给李世水讲解如何控制大棚里的温度、湿度。“以前老觉得农民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对着手机,就能把田种好。”李世水说。 目前,新技术、新主体、新机制、新要素,正在成为推动济南市农业发展的新动能。作为全省3个整建制智慧农业试验区之一,济南市都市农业的机械化率达到了87%,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了60%。 据了解,通过科普大集、专题讲座、田间指导等形式,全市每年开展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活动百余次,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一百多期,2016-2018年累计有171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接受农业专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在全市有序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已累计建成益农信息社4222个,培训信息员3665人次。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区、蔬菜标准园、生态循环农业园等6大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建立基地、土地流转、订单合同、参股分红、安排就业、原料采购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引领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此外,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台共建”成果,以37个贫困户的500余亩土地经营权等为担保,发放贷款1315.5余万元,用于支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等。 贾庄镇村民马玉国从2019年开始在商河花卉产业振兴示范基地里学习种植蝴蝶兰的技术。在知道家门口建了花卉基地的时候,马玉国打听了一下投资一座花卉大棚要多少钱,“52万元!当时我就打了退堂鼓,在外打工好多年,虽然有一些积蓄,但远远不够。” 马玉国的难处很快得到了解决。济南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整合项目发展资金,提供贴息贷款3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贴10万元,马玉国只需要再投入12万元,就可以拥有一座年收益不低于15万元的花卉大棚。“现在已经有15个农户和我一样,在花卉基地投资了大棚。”马玉国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以来,济南市农业农村局落实特色产业补贴政策,对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现代渔业、茶叶、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等农业特色产业按照每亩补助500元、压茬推进的原则进行补贴,累计对31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777.34亩特色产业进行了补贴,共落实财政资金238.9万元。 2019年,该局启动实施振兴十大农业特色产业行动,确定每年安排市级资金1亿元,重点支持南山核桃、长清寿茶、龙山小米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铸强乡村振兴产业根基,全域性带动贫困人口致富增收。 与此同时,该局争取到2016年莱芜区、2017年商河县高效特色农业扶贫项目,分别安排省市两级财政资金100万元、120万元。目前两个项目均已建设完成并顺利通过市县验收,后续运行良好。其中,商河县项目建成后在2018年、2019年分别实现经营收入31.9万元、24.2万元,20个贫困户、53个贫困人口直接受益;莱芜区项目建成后通过利润分红、土地流转、工资收入等形式增加了贫困人口收入,惠及84户、167个贫困人口。 作为山东省省会,夹于南部泰山与北部黄河之间的济南市,南北局促东西狭长,“山、泉、湖、河、城、田”相融其间,可谓寸土寸金。现代农业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承载起乡村振兴与扶贫扶志的大文章? 2016年,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关于成立济南市农业局农业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开启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的新兴模式。4年时间,新兴农业扶贫机制催生着新的农业扶贫生态,一幅幅富有生机的农业大好景象呈现在人们眼前。 近年来,济南市农业农村局连续印发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三年行动工作方案、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农业产业扶持规划等,将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处室单位。在振兴十大农业特色产业、强化村级责任推动乡村振兴、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个文件中,均有支持引导产业扶贫的相关表述。 2020年,该局聚焦落实省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出台了《落实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支持政策的若干措施》,创新性提出28条务实措施,其中聚焦脱贫攻坚的有3条,就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建立即时帮扶机制、加强扶贫资产运营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加强产业扶贫各项政策制度的保障力度。对于有效促进脱贫致富的产业,集中各项扶贫专项资金和政策积极扶持,尽快实现“造血”功能。同时,实现差别化政策,在扶贫产业实现脱贫的阶段性目标后,将积极制定并实施长远发展规划,继续给予资金、政策、土地等相关方面的支持,以帮助贫困村实现持续的产业发展机制,防止返贫。 2020年4月13日,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关于《2020年农业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规定,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将坚定扛牢责任,把做好农业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细化实化措施,高质量完成农业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坚决打赢农业脱贫攻坚战,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来讲,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将完善十大农业特色产业专项规划体系,坚持精品园-示范区-产业基地统筹推进,新建一批百亩精品园、千亩示范区,打造50万亩设施先进、装备精良的产业核心基地;健全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增收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建立基地、流转土地、订单合同、参股分红、安排就业、原料采购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辐射更多贫困村,优先把农村贫困户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技术进村入户、到基地入园区。发挥好十大农业特色产业创新团队等应有作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实施一批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记者 魏俊怡)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8/106597009】 青兰、宁梁、新宁等7个高速公路项目同时在建,总里程283.4公里。山东还着力挖掘和放大高速公路的带动效应,通过与文旅资源的协同发展,把高速路变成快速直达景区、景点的“风景线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