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在村里组建特种水产养殖“创富联盟”:“95后”小伙的致富带头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12 6:29:3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走进四川南充顺庆区双桥镇歇马庙村水产种业基地,银鳞雀跃,村民变渔民,带着一筐筐肥硕的鳜鱼、鲈鱼满载而归。

  在这个丘陵地带的村子,以往,这样的景象想都不敢想。如今,传统水产养殖产业在这里变化出新花样。特种水产养殖带领村民致富背后,村里人挂在嘴边的“鹏娃子”,是核心人物。

  1996年出生的,在20岁那一年返乡创业,带领村民致富。今年2月,被评为“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

  在双桥镇歇马庙村见到,他正和村民在池塘边,准备打鱼。池塘里的鱼儿若隐若现,波光粼粼。看着眼前的鱼塘,并没忘记7年前的初心和这一路的不易。

  时间退回到2016年,19岁的外出打拼,徘徊在阿坝、甘孜州、海南等地,从事光纤网线连接工作。虽然每月领着高额工资,但因离家太远,没法陪伴父母。一番思索,萌生了回家养殖的想法。

  2016年10月,迎来20岁生日,也做出人生最重要的决定:搞家禽养殖,养殖了一些鸡、鸭、鹅还有几十头猪。

  “当时我们村没有特色产业,都是普通的家禽养殖,没有特色,吸引不了人才和市场。”当时,南充还没有大面积养殖鳜鱼和鲈鱼的,他就想着试一试。

  没经验、没技术,即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鳜鱼和鲈鱼的养殖一直没有什么起色。前往湖北、广东、重庆、成都等地,系统学习相关养殖技术。慢慢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鱼的质量和产量也上去了,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他也成为远近驰名的养殖能手。为开拓销路,在各大网站投放基地销售信息,还跑遍南充各个水产市场上门推介,又打开销售市场。

  经过7年发展,的特种水产养殖已经有了一定规模,12个鱼塘、近百亩地,主要养鳜鱼与鲈鱼,年产量可达30万斤,销往川渝等地。除了特种水产,他还养殖了几千只鸡,几百只鸭、鹅,几十头猪,种植了几百亩的庄稼。

  这些,都是他带领村民致富的“法宝”。今年2月,被评为“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

  自己吃到了养鱼的“红利”,如何发展完善产业链让更多人参与致富,成为这个年轻小伙思考的问题。

  2018年12月,成立了一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选购鱼苗、养殖指导、水产销售等全流程服务。看到成功,村民们动了心,参与进这个特种水产养殖“创富联盟”。

  他的养殖基地,还配备了专业的检测仪器,帮助周边养殖户测水和验鱼。当养殖户发现鳜鱼、鲈鱼有不正常现象时,就会找他,他检测完水质及病鱼后,帮助村民配药或提供解决方案。

  村民赵青松承包了60亩的鱼塘。去年6月,鱼塘里的鱼陆续死亡,从每天几条到每天十几条,这可急坏了赵青松。知道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利用设备诊断出为细菌性出血病后,又指导赵青松如何消毒,如何防病。几天后,情况得到控制,为赵青松减少了损失。

  除了在家门口开展授课点外,他还充分利用村活动室对村民进行全面培训,让大家掌握更好的技术,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

  2021年3月,当选为双桥镇歇马庙村副主任,为了改变农村留不住年轻人的现状,主动联系村里的大学生,与大学生们成立专业合作社,手把手教授各种养殖经验。

  如今,传统水产养殖产业在这里变化出新花样。歇马庙村兴起了家家搞经营、户户有收入的新产业格局。村民们也通过努力致了富,建起了一栋栋鳞次栉比的小楼房,道路实现了硬底化,人居环境也变美了。

  “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新青年,我将继续扎根这片土地,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家乡。”他还打算进一步拓宽产业链提供上下游全程服务,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共同致富。

  “还要提升科技赋能,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带动更多的人实现规模化、数字化养鱼。”对于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