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殖资讯 | 养殖培训 | 养殖项目 | 农林盆栽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zoonxw.com养殖网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试出来的稻虾轮作 安徽小龙虾的“成名”密码           ★★★ 【字体:
试出来的稻虾轮作 安徽小龙虾的“成名”密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0/3    

  “下半年的准备,决定了明年的收益。”9月中旬,余全龙正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待到田地里的稻子全部割完,余全龙还要放水、整田,为接下来养殖龙虾做准备。余全龙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三流乡三流村。1998年,在外省务工的余全龙回到家乡做起了米店的生意,同时接手了父亲和叔叔的三十多亩田地,并与小龙虾结下了不解之缘。

  曾经的三流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困乡镇,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霍邱县三流乡政协工委主任、一级主任科员高鹏介绍,在没有进行稻虾种养前,当地的种植模式多是“一季水稻,一季小麦”。但受到区位因素的影响,当地小麦油菜的收成较低,部分村民选择将田地抛荒。

  返乡后的余全龙也遇到了和乡亲们一样的困境。“我们三流村大部分低洼地,一下雨经常内涝,那时候种田是靠天收,基本不赚钱。”提起小龙虾,在余全龙的印象中,2000年以前,小龙虾并没有引起他和乡亲们的关注。当时,小龙虾普遍分布在低洼田地中,村民们捕捞后一般自己食用或出售。“当时小龙虾的价值并不高,因此在市场上并没有形成明显的需求。”

  2010年左右,部分外出返乡的村民回到了家乡,开始在三流乡尝试稻田养虾模式。经过观察和实践,第一批“吃螃蟹”的村民发现冬季养殖小龙虾、夏季种植水稻的模式对于当地的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率,还能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自此,稻虾轮作逐渐走进三流乡村民的视野。

  2015年之前,三流乡的村民们并未采取亩田划分的方式捕捞小龙虾。不论田的归属,村民都可以自由捕捞。

  随着小龙虾的收益逐渐上升,村民们开始意识到稻田养虾的巨大潜力。为了更好地进行稻虾综合养殖,村民开始对田地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进。“改造后最初一亩田就可以赚到一千元左右,这比单纯收稻要强多了。”余全龙说道。此后,三流乡开始在稻田养龙虾的道路上进一步探索。

  2016年,余全龙作为第一批代表,参加了龙虾养殖专业培训并到湖北潜江、江苏盱眙等地参观学习。此外,霍邱县还邀请了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开阔了眼界,余全龙意识到,要想在龙虾养殖行业取得更好的成绩,一是要保证小龙虾的品质,二是注重产量。

  近年来,通过农业部门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农民自己摸索,三流乡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流模式”,早放苗、早收获是霍邱县三流乡原生态稻虾模式的最主要特点。

  除了上市早,效益高外,“三流模式”还具备投入少,成本低的优点。头年10月底到第二年5月初是三流模式龙虾的主要生长期,这一时期不仅气温低,水质也稳定,龙虾的病害也会比较少。之后,养殖户们会种植水稻并开始插秧的工作。这样的养殖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实现稻虾轮作,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率。

  此外,三流乡还大力推行无环沟繁养一体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无环沟”简单来说就是在不挖沟或者少挖沟的情况下,增加小龙虾的产量,这样既节约了农田、减少了养虾投资,也使稻田的浅水环境可以满足小龙虾的生长要求,使得小龙虾上市早、个头大、肉质肥。

  高鹏介绍,截至目前,三流乡人口4.3万,其中1.1万户、超过95%的村民在养殖小龙虾或经营与小龙虾有关的产业,今年三流乡稻田虾养殖面积超过9万亩。全乡1万余农户户均增收3-4万元。 “捕捞后主要销往合肥、南京、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特大城市,其中上海是最主要的销售地区,6钱以上大虾主要销往上海。”仅2022年,三流乡全乡小龙虾产量1.17万吨,产值达5亿元。

  如今,三流乡已经是安徽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最大的乡镇,被安徽省渔业协会、安徽省水产协会共同授予“安徽小龙虾第一乡”称号。霍邱县2019年5月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的称号和“霍邱龙虾”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霍邱全县虾稻产业综合产值超8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25万人。去年,霍邱小龙虾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霍邱被评为安徽省龙虾优势产业区,全国小龙虾十强县市。

  从三流向东南方向行进,近百公里外,毗邻淠河总干渠的合肥市肥西县高店镇三面环渠。临近中午,安徽土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韦章彪刚刚喂完虾苗从基地归来,开始安排对田地里的水稻进行收割。

  2018年,韦章彪来到肥西县高店镇流转了两千亩田地,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将田地“化零为整”,重新划分区域,调整田地结构,用于稻渔综合种养。“有了土地,就能种养,才可以把产业衔接起来。”

  韦章彪认为,优良的水质对养殖小龙虾起到关键作用,临近淠河的区位因素,使得水的质量和需求得以保证。“这里的小龙虾相较于其他地方的,肉质更为细腻,有一种‘甜丝丝’的口感。”

  “想要养好虾,技术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在2019年刚刚投产时,韦章彪就购买了2台无人机。无人机效率更高,仅一个人一下午就可以对400亩田地进行撒料,撒料也更为均匀。韦章彪还引进了检测水质的设备,利用数据化的形式实时对水质进行监测。此外,韦章彪还对每个区域的田地进行改造,做到了“独灌独排”,好处是一旦小龙虾发生病瘟,不会殃及到其他田地,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小。“现在我们一年小龙虾与水稻的产值总和约1700万 ,其中小龙虾的产值占总产值的三分之二。”

  从2016年70万亩到2017年90万亩、2018年160万亩,再到此后每年以100万亩的速度增长,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集聚发展态势愈发明显。2022年安徽小龙虾养殖面积达633万亩,总产量60万吨,以稻田养殖的小龙虾为主,全国小龙虾产量,安徽位居全国第二。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稻渔种养面积717万亩,小龙虾产量60万吨。其中,六安市150万亩、合肥市120万亩。

  伴随着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快速增长,全省小龙虾规模加工企业的数量也在发生变化。2022年全省小龙虾规模加工企业近30家,加工量有望突破10万吨,加工品种也由过去的虾仁、虾尾扩大到清水虾、预制菜。其中,当年全省新上马了7家左右的加工企业。

  “下半年的准备,决定了明年的收益。”9月中旬,余全龙正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待到田地里的稻子全部割完,余全龙还要放水、整田,为接下来养殖龙虾做准备。余全龙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三流乡三流村。1998年,在外省务工的余全龙回到家乡做起了米店的生意,同时接手了父亲和叔叔的三十多亩田地,并与小龙虾结下了不解之缘。

  曾经的三流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困乡镇,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霍邱县三流乡政协工委主任、一级主任科员高鹏介绍,在没有进行稻虾种养前,当地的种植模式多是“一季水稻,一季小麦”。但受到区位因素的影响,当地小麦油菜的收成较低,部分村民选择将田地抛荒。

  返乡后的余全龙也遇到了和乡亲们一样的困境。“我们三流村大部分低洼地,一下雨经常内涝,那时候种田是靠天收,基本不赚钱。”提起小龙虾,在余全龙的印象中,2000年以前,小龙虾并没有引起他和乡亲们的关注。当时,小龙虾普遍分布在低洼田地中,村民们捕捞后一般自己食用或出售。“当时小龙虾的价值并不高,因此在市场上并没有形成明显的需求。”

  2010年左右,部分外出返乡的村民回到了家乡,开始在三流乡尝试稻田养虾模式。经过观察和实践,第一批“吃螃蟹”的村民发现冬季养殖小龙虾、夏季种植水稻的模式对于当地的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率,还能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自此,稻虾轮作逐渐走进三流乡村民的视野。

  2015年之前,三流乡的村民们并未采取亩田划分的方式捕捞小龙虾。不论田的归属,村民都可以自由捕捞。

  随着小龙虾的收益逐渐上升,村民们开始意识到稻田养虾的巨大潜力。为了更好地进行稻虾综合养殖,村民开始对田地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进。“改造后最初一亩田就可以赚到一千元左右,这比单纯收稻要强多了。”余全龙说道。此后,三流乡开始在稻田养龙虾的道路上进一步探索。

  2016年,余全龙作为第一批代表,参加了龙虾养殖专业培训并到湖北潜江、江苏盱眙等地参观学习。此外,霍邱县还邀请了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开阔了眼界,余全龙意识到,要想在龙虾养殖行业取得更好的成绩,一是要保证小龙虾的品质,二是注重产量。

  近年来,通过农业部门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农民自己摸索,三流乡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流模式”,早放苗、早收获是霍邱县三流乡原生态稻虾模式的最主要特点。

  除了上市早,效益高外,“三流模式”还具备投入少,成本低的优点。头年10月底到第二年5月初是三流模式龙虾的主要生长期,这一时期不仅气温低,水质也稳定,龙虾的病害也会比较少。之后,养殖户们会种植水稻并开始插秧的工作。这样的养殖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实现稻虾轮作,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率。

  此外,三流乡还大力推行无环沟繁养一体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无环沟”简单来说就是在不挖沟或者少挖沟的情况下,增加小龙虾的产量,这样既节约了农田、减少了养虾投资,也使稻田的浅水环境可以满足小龙虾的生长要求,使得小龙虾上市早、个头大、肉质肥。

  高鹏介绍,截至目前,三流乡人口4.3万,其中1.1万户、超过95%的村民在养殖小龙虾或经营与小龙虾有关的产业,今年三流乡稻田虾养殖面积超过9万亩。全乡1万余农户户均增收3-4万元。 “捕捞后主要销往合肥、南京、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特大城市,其中上海是最主要的销售地区,6钱以上大虾主要销往上海。”仅2022年,三流乡全乡小龙虾产量1.17万吨,产值达5亿元。

  如今,三流乡已经是安徽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最大的乡镇,被安徽省渔业协会、安徽省水产协会共同授予“安徽小龙虾第一乡”称号。霍邱县2019年5月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的称号和“霍邱龙虾”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霍邱全县虾稻产业综合产值超8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25万人。去年,霍邱小龙虾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霍邱被评为安徽省龙虾优势产业区,全国小龙虾十强县市。

  从三流向东南方向行进,近百公里外,毗邻淠河总干渠的合肥市肥西县高店镇三面环渠。临近中午,安徽土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韦章彪刚刚喂完虾苗从基地归来,开始安排对田地里的水稻进行收割。

  2018年,韦章彪来到肥西县高店镇流转了两千亩田地,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将田地“化零为整”,重新划分区域,调整田地结构,用于稻渔综合种养。“有了土地,就能种养,才可以把产业衔接起来。”

  韦章彪认为,优良的水质对养殖小龙虾起到关键作用,临近淠河的区位因素,使得水的质量和需求得以保证。“这里的小龙虾相较于其他地方的,肉质更为细腻,有一种‘甜丝丝’的口感。”

  “想要养好虾,技术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在2019年刚刚投产时,韦章彪就购买了2台无人机。无人机效率更高,仅一个人一下午就可以对400亩田地进行撒料,撒料也更为均匀。韦章彪还引进了检测水质的设备,利用数据化的形式实时对水质进行监测。此外,韦章彪还对每个区域的田地进行改造,做到了“独灌独排”,好处是一旦小龙虾发生病瘟,不会殃及到其他田地,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小。“现在我们一年小龙虾与水稻的产值总和约1700万 ,其中小龙虾的产值占总产值的三分之二。”

  从2016年70万亩到2017年90万亩、2018年160万亩,再到此后每年以100万亩的速度增长,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集聚发展态势愈发明显。2022年安徽小龙虾养殖面积达633万亩,总产量60万吨,以稻田养殖的小龙虾为主,全国小龙虾产量,安徽位居全国第二。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稻渔种养面积717万亩,小龙虾产量60万吨。其中,六安市150万亩、合肥市120万亩。

  伴随着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快速增长,全省小龙虾规模加工企业的数量也在发生变化。2022年全省小龙虾规模加工企业近30家,加工量有望突破10万吨,加工品种也由过去的虾仁、虾尾扩大到清水虾、预制菜。其中,当年全省新上马了7家左右的加工企业。

  “下半年的准备,决定了明年的收益。”9月中旬,余全龙正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待到田地里的稻子全部割完,余全龙还要放水、整田,为接下来养殖龙虾做准备。余全龙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三流乡三流村。1998年,在外省务工的余全龙回到家乡做起了米店的生意,同时接手了父亲和叔叔的三十多亩田地,并与小龙虾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稻虾共作”助农增收“稻虾
    这波稻虾连作赚了两季间42天
    生态种养稻虾提质增效
    南溪区南溪街道2023年劳务品
    农丰虾王小龙虾养殖:高品质
    2021年小龙虾稻田养殖模式调
    稻田养殖小龙虾种养结合效益
    玉溪稻田小龙虾养殖技术
    自贡市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